架起老年“幸福桥”
——汉寿聂家桥乡老年保健工作纪实
◇田明时 罗杉峰
近些年来,汉寿县聂家桥乡老年保健协会以敬老爱老为第一要务,以扶贫助残,创建长寿之乡,确保老年人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尽老年保健之所有,解老年人之所困,用深情播撒爱的阳光,用厚意架起了老年“幸福桥梁”。
强化宣传学习,构筑老年保健平台
从2012年开始,该乡老年保健协会为了把党的路线、文针、政策,时事政治及时贯彻到位,宣传到家,讲解到堂,坚持每月利用一周的时间,下村组、入农户,至田头,宣传党的声音,倾听老年人呼声。特别是对全乡16个村中的27个病残老人,每次都是面对面的宣讲,月而复始,循复往返,此举不仅使广大老年朋友比较全面的了解中央精神,而且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老年保健上,这个乡因势利导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抓老年保健宣传培训。乡每年至少开展中老年朋友3次以上的心理保健,饮食营养、防病治病,运动健身等保健知识培训,同时还特邀健康长寿老人现身说法,使广大老年朋友对健康长寿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二是抓老年保健宣传资料发放。乡老年保健协会坚持每季度将市、县老年保健协会编辑出版的《长寿之友》、《保健与长寿》杂志等老年保健资料及时发放到老年朋友手中,使他们经常能及时阅读到内容丰富的老年保健知识书本。三是抓老年保健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构筑老年保健工作平台,让广大中老年人有一个理想的健身场所,乡老年保健协会四处申请,八方求助,在2015年,先后筹资28万余元,在顶岗铺村建起了一个占地1280㎡,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划船器、臂力器、钟摆器、扭腰器、走步器、跑步器等15个健身器材于一体的中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天晚饭后,前去锻炼、休闲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2012年以来,该乡为满足广大中老年朋友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先后在金鹅、白马、茶铺、三元等村建起了广场舞场地,并从常德市老年大学聘请教员教学。为确保广场舞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乡老年保健协会与乡文化站联合,每年重阳节前举办一次老年人广场舞团体表演赛,每次由乡财政出资5000元,对分获前一、二、三名,给予2000元、1000元、500元奖励。目前中老年广场舞已成了聂家桥乡夜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几年老年腰鼓队,老年军乐团,老年演出团也在聂家桥乡风起去涌,层出不穷。在乡老年保健协会的组织下,先后成立了顶岗铺村军乐团,三星老年演出团、茶铺老年腰鼓队、花园管弦乐队等六个老年团队。乡政府除在经费上予以帮助外,乡老年保健协会还为各团队编写《渔鼓》、《三棒鼓》、《小品》、《丝弦》、《散文诗词》等农村题材的曲目,遇有婚丧喜庆,演出团均受邀演出。一个个既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节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此举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充实了中老年人活动内涵,此乃两全其美,相得溢彰。
开展结对帮扶,撑起老年保健绿荫
人类最幸福的感受就是健康的生活,这是每一个中老年人追求的目标。随着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病残老人的身心健康需生活起居需要人照料的实际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乡老年保健协会把结对帮扶作为促创建的关切点来抓。一是摸清底子,造出名册,对确因家境贫寒而又病残的老人,乡老年保健协会工作人员到组入户核实调查;二是村里申报,乡老年保健协会把关;三是乡党政联系会议审定,最终确定28个病残老人为结对帮扶对象。自2012年以来,从乡党政领导到站所长,对全乡28个病残老人实行结对帮扶,每年为帮扶对象人平资助1000元,帮扶人至对象家一月一资助,乡党委和老年保健协会除查看帮扶人的连心日志外,还到帮扶对象家调查核实,确保帮扶落到实处。几年来,聂家桥乡从领导到联点干部长期结对帮扶的良好做法,不仅使病残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资金上得到帮助,而且拉近了干部与弱势老年群体的血肉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全乡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该乡还充分利用老年学校,通过结对帮扶经常开展书画班、创作班、摄影班、舞蹈班的学习,使广大老年朋友各取所好,在学习中得到启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象先锋村15组的老年人杨国新,通过创作班的培训,先后在常德日报、晚报发表作品近10篇,在社会中引起了良好反响。近些年来,不用扬鞭自奋蹄,甘为老年夕阳红。该乡老年保健协会使广大中老年朋友生活丰富多彩,他们坚持想老年人之所想,尽老年保健工作之所能,千方百计为老年朋友构筑平台,撑起了一片绿荫,使老年保健工作有声有色,使广大老年人安享老年富。
通讯地址:汉寿县老年保健协会
电话:13974214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