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1-9-6 06:54 编辑
忆文浩
胡红江
陈文浩同志是湘澧盐矿第一个冠以矿长头衔的领导人。头次见到他是在学校的操场,一个看电影的晚上。他魁伟的个头,眉毛高挑,衣袖高卷,手臂健壮有力。他很随和地走到人群中坐下,不时和旁边的人交谈。过了两天,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请他到正在召开的团代会上讲话,他竞一口答应 ,他讲话不要稿子,不看本子,侃侃而谈,语言生动,不时辅以手势,没有居高临下,无须正襟危坐,会场气氛活跃。青年们都感到他的到来给沉闷的空气注入了一股新风。 文浩同志很性急,工作起来风风火火,跟他干要有跑步的节奏。当时矿里生产远未正常,蒸发罐腐蚀严重,预热器卤水喷溅,排空管经常呼嚣 ,产量老上不来。他集中大家的智慧,提出了方案,下大力抓设备改造。设备一出问题,他就赶到现场。有一次他正在家中洗脚,听到排空的嚣叫,脚未揩干,祙子没穿,扯腿就跑到调度室,逗得大家直乐。不久,冷凝水利用起来了,腐蚀严重的部件更换了,计划维修的制度形成了,排空现象越来越少,产量逐渐上升。接着又抓一组罐易地改造。不停地到省、地奔走,落实了资金,马上又铺开基建。一年多就使新一组的乳白色大楼拔地而起。生产能力上来了,他又看到了矿区采卤能力没跟上,又下决心完善。我们随他飞往四川。考察取经。一路上没有休息,没有游览,就是开会研究,参观请教。四川同志很赞赏他这种虚心好学、勤勉工作的精神。一回到矿里他马上发动新的改造攻势。矿区二采区很快建成采卤,第二条输卤管道的铺设也很迅速。他那几年,辛勤劳作,没歇过气,没少流汗,不少事情得力于他。 他性格开朗,为人坦率,善于听取意见,也时常给人以善意的嘲弄。有几个很熟悉业务,爱发表独到见解的中层领导,经常与他的意见相左,有时几成“抬杠”,文浩便给这三人取了“常有理”的绰号,他们不仅未感到不快、反感,而且有点自鸣得意地反唇相讥:“你才是真正的常有理哩!”我想,领导的决策若都能多听取“抬杠”的意见,可能失误要少得多。文浩同志是一个善于创造良好工作气氛的高手。 他极爱整洁,下到车间也衣冠楚楚,常常大声申斥那些不讲文明生产的陋习。 制盐车间厂房的窗户就是他的“专利”。原先破烂不堪,无人过问。他一来就要求装好玻璃。玻璃刚装好就因检修被打得粉碎。他又要人没计并制作了可拉可放的竹帘子。竹帘子因风吹雨打也没用多久。他又心生一计,全部换上水泥预制的花窗。这种花窗既美观又结实,一直使用到现在,人们知道他讲究卫生和仪表,都注意了打扫清洁,穿戴整洁,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文浩爱文,且善文,时有诗文商榷于众,人们也乐于与他聊天。棠华岳山有一古樟树,枝繁叶茂,绿荫泻地。他写了一首《咏百年古樟》的诗 ,给我们传看。他笔下的古樟,不畏雪压霜欺,敢抗风火雷电,身处僻壤傲视困难,始终保持奋发图强的气节。他所追求和抒写的这一典型形象,正是自身人格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