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41|回复: 5

相濡以沫七十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4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6-5-24 08:50 编辑

相濡以沫七十载
——小记石门县楚江街道渫阳社区恩爱夫妻严任年、丁申枚
     从石门县城出发,往壶瓶山方向走大约3公里,便是一个山湾,这个山湾名叫“闫家溶”。现退休在石门县城居住的88岁高龄的丁申枚老人就出生在这里。
   1946年11月2日,18岁的丁申枚把邻近村17岁的女子严任年娶进了家里。这桩婚事是双方大人做的主。结婚之前,丁申枚与严任年从未见过面,更谈不上了解。但他们的血管里都流着土家人勤劳、善良、孝顺、包容的血,因此,从结婚的那天起,便彼此郑重承诺,今生今世将永远相亲相爱,并让毕兹卡的优良家风薪火相传。
   1949年7月,石门人民迎来了翻身解放。县城解放的那天,严任年、丁申枚背着2岁的孩子,步行7里山路来到县城蒋家洲广场迎接解放军进城。第一次感受到穷人翻身的幸福,于是他们决心用搞好农业生产、建设好新中国的实际行动,从此跟着共产党走。
   经历了旧社会的磨难,丁申枚和严任年更体会到了新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和自豪。1958年新关人民公社成立后,公社按照县人委会“一社一场”的要求,建了一个号称“万头”、其实也就不到一千头规模的养猪场。当公社经过精心挑选,点名要丁申枚担任猪场场长时,丁申枚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严任年也坚决支持
   到了猪场后,丁申枚靠着勤劳和动脑,很快把猪场办成了全县每年出栏头数最多的猪场。几年后,许多公社的养猪场纷纷走起了下坡路,有的甚至因经营不善而迫不得已停办。而新关公社的养猪场却越办越红火。正是这个原因,1970年初,已有4个孩子的42岁的丁申枚被县领导看中,作为稀有人才特招到县肉食水产公司直接担任了养猪场场长。
   那个年代,招工是很稀罕的事情。听说丁申枚将招工进城,有好心人对他妻子严任年说:“县城里的乖致女人多,小心丁申枚进城后把你甩了!”知夫莫如妻,严任年自信地回答:“俺家里丁申枚不是那种人!”不仅如此,她还鼓励丁申枚:“你只管放心去工作,家里的事情有我!”严任年一诺千金,从此独自一人用瘦弱的身躯,在家里一肩担起了养育4个孩子和照顾公公婆婆的重担。
   丁申枚到县肉食水产公司报到的第一天,他就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直接去了养猪场。陪着领导在养猪场转了一圈,后,丁申枚顿感压力巨大。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自1958年建场以来就连续12年亏损的养猪场。公司领导介绍说,这猪场,建成的当年就亏损了28万元,这在那个年代,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不过,丁申枚是个不服输的人,他想,既然组织信任,把这副担子交给了自己,我豁出命也要把这种长期亏损的局面扭转过来。
   那天晚上,丁申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陷入了久久的思考。在公社养猪场,他靠的是三点,一是带头苦干,二是讲究科学,三是勤俭节约。他想,这三点也应该是这个养猪场翻身的法宝。第二天,他召开全场职工大会,宣布这三条治场原则,并开始带头执行。
   丁申枚首先是解决科学养猪的问题。本地猪的个头小,长得慢,加上繁殖率低,于是他自己带着猪,达班车到宁乡县配殖良种,同时学习保胎技术。为了省钱,晚上就和猪一起睡在街上的屋檐下。不久,这个场牲猪的繁殖率和成活率就得到了明显提高。看到常年近千头猪在栏,猪粪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带头开了400亩蔬菜地,边养猪,边种蔬菜就地供应县城的一些集体单位。一年下来,仅卖菜的收入就够全场开销。过去猪栏里安的全是100瓦的白炽灯,他见耗电厉害,便全部改成了20瓦的日光灯。就这样,丁申枚来到这里的头一年,猪场便首次盈利。此后他越干越起劲,实现了出栏头数和利润同时逐年递增,石门县肉食水产公司养猪场由此很快闻名整个常德地区,来此参观者络绎不绝。丁申枚也因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了全公司的第一个地区劳动模范。
   丁申枚没日没夜地在公司养猪场工作,家里的事情全落在妻子严任年身上。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严任年既要忙农活又要抚养4个孩子,还要照顾公公婆婆,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但为了丈夫,为了整个家庭,严任年毫无怨言。
   1973年夏,15岁的小儿子高烧不退,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正在生产队出集体工的严任年急忙赶回家里。请来医生后,又给孩子熬粥,一口口地喂,并一直守到凌晨3点多,孩子退烧后才去睡觉。婆婆见严任年一脸疲倦,想去县城将丁申枚叫回来帮她一把。被严任年谢绝了。她说:“不要打扰他的工作!”
   1978年冬,身体多病、已年近七旬的公公因病卧床不起。而当时丁申枚正在为改良一种猪的品种而守在猪场不能离开。婆婆一人无力照顾,严任年主动帮忙帮公公翻身、擦身子、接屎接尿,样样都干。她想到的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让丁申枚安心工作。为了供孩子们上学,严任年除了坚持出集体工外,每年还养两头猪,一头全家吃,另一头卖钱。她还在屋子四周栽了十多株桔子树,收获的桔子自己舍不得吃,全卖了钱。
家里离丈夫工作的地方只有六里地,可严任年从不去丈夫的单位,直到1980年丈夫退休。她说,跑到单位上去,会影响丈夫的工作。因此,每每说起妻子,丁申枚就会感激地说:“没有任年的全力支持,就没有我工作的成就。尤其我那个地区劳动模范奖状里,有一多半功劳都应该属于她!”
   1980年底,丁申枚到龄退休。县肉食水产公司给他在县城公司家属院内分了一套房子。眼见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再无更多牵挂,一年后,严任年来到了县城居住。但步入老年的严任年,因长期超负荷积劳成疾落下的类风湿、贫血等疾病全部开始露头。丁申枚想着老伴这些病都是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和维持家庭而染下的,因此,他要加倍偿还对严任年感情的欠账。于是,老伴一有头疼脑热,就围着老伴忙过不停。他变换着花样给老伴买她爱吃的东西,并包下了家里所有的家务事。当老板心情欠佳时,他便挖空心思说些笑话讨老伴开心。他们就这样共度了退休后的36个春秋。岁月虽催老他们的容颜,但他们朴质、平淡的爱却历久弥醇。
   丁申枚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后,他依然热心公益而时刻发挥着余热。鉴于他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渫阳社区居委会将他推荐为了周家巷平安小区创建工作业主委员会主任。于是,他依然象在职时那样尽职尽责,经常倾听群众呼声,并如实地向社区反映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年来,他所提的“周家巷垃圾池搬迁”、“周家巷路段铺水泥路”、“周家巷路段装路灯”等建议均被采纳。大家说,丁申枚到底是一名老党员。而对于这些,老伴严任年也如同当年,一如既往支持着丁申枚。
   丁申枚、严任年两老待人真诚善良。邻居有事需要帮忙时,他们总是积极相帮。一位邻居的孩子摔伤了脚,丁申枚马上将自己泡制的药酒送去为他治伤。他们两老种了很多蔬菜,经常送给左邻右舍吃。他们还经常牵头组织慈善活动,仅去年,就捐衣捐物3次。因此,丁申枚很受大家敬重,被全院子的21户人家公认为领头人。院子这家有事需要捧场,或那家有事需要帮忙,都首先向这两老反映。只要他们两老一声号令,大家就会一齐响应,活像家长带着一个大家庭,丁申枚、严任年家庭也由此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
   七十年风雨同舟酿出恩爱情。如今,丁申枚、严任年两老每天早晨都会手牵着手坐在凉台上晒太阳。严任年轻轻地唠叨,丁申枚闭着双眼认真地听着。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没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但作为普通百姓,他们相依相伴,相濡以沫七十载的生活经历,虽然简单,但实在幸福,实在令人敬佩(王渊渊)。
                             2016年5月2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8: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风雨同舟酿出恩爱情。如今,丁申枚、严任年两老每天早晨都会手牵着手坐在凉台上晒太阳。严任年轻轻地唠叨,丁申枚闭着双眼认真地听着。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没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但作为普通百姓,他们相依相伴,相濡以沫七十载的生活经历,虽然简单,但实在幸福,实在令人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4 08: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4 1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风雨同舟酿出恩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4 11: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风雨同舟酿出恩爱情,令人羡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4 19: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妻中的楷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1:34 , Processed in 0.0465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