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武陵通晓 于 2016-5-27 23:21 编辑
盘点常德昔日商界的大佬,闪经他们的招牌,追忆它们远去的“辉煌”,对认清帝国主义列強侵犯我国主权的历史;学习商界前辈成功的经营之道,启迪现代人奋发图强,进取创业的精神,实现“新常德、新创业”的奋斗目标,是大有裨益的。 民国时,城区的常清街和大河街是商业最集中、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商号悬挂招牌最多的地方,出现了许多有头有脸的,显赫一时的大商号招牌。它们在各行各业中被民众称为“桐油大王”、“洋油大王”、“轮船大王”、“谷米大王”、“土布大王”、“棉纱大王”、“绸缎大王”、“棉花大王”、“黄金大王”、“国药大王”、“朱砂大王”和“膏丹大王”…… “桐油大王” 民国初期,常德的“桐油大王”当数美商施美洋行。解放前夕,“桐油大王”当数福源油坊。它们的金字招牌响当当。 “洋油大王” 石油旧时称洋油,清末的“洋油大王”当数英商亚细亚煤油公司。但美商美孚公司后来居上, “轮船大王” 民国初期,常德只有少数我国的轮船行驶,航权全由外国公司垄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恰逢冯玉祥驻守常德,他令桐油商组建普济轮船公司,并派枪兵随轮护航。它就是常德最初的“轮船大王”。 普济轮船公司倒闭后,民国20年(1931) 发生“九一八”事变,常德各界人士发起成立民众轮船公司。它成了后来的“轮船大王”。 “谷米大王” 那时常德粮食业最大的商号是赵春霖开办的赵兴昌粮行,它被称为常德的“谷米大王”。 “纺织品大王” 民国初年,常德纺织品商户不断增加,出现了经营土布的“土布大王”李享泰布号、蒋万兴布号,“棉纱大王”戴荣庆纱号, “绸缎大王”谦记绸布店等。他们都是常德城里地道的“纺织品大王”。 “棉花大王” 那时大河街有一家常德商会姚会长开设的鼎强花行。主要经营棉花生意。他是个地道的“棉花大王”。 “黄金大王” 是时的银楼业以合记同丰金号资本最丰,常德的“黄金大王”数它当之无愧。 “国药大王” 常德中药业中财气最粗,最初当数聂振茂药号。最初称为“国药大王”。但到后来,这家“国药大王”被“朱砂大王”吉春堂药号超越了。 “朱砂大王” 吉春堂药号创业于清光绪二年(1876) ,店主胡祥阶最初以经营朱砂和土产药材,被称为“朱砂大王”。 后来吉春堂药号超过了“国药大王”聂振茂药号。 “膏丹大王” 小天台是一家老字号膏药铺。店址在现在的人民路水星楼商业广场街对面。该药号主营“膏丹丸散”,可谓“膏丹大王”。其实生生堂的膏药也很有名气。 这些知名度很高的商界“大王”,往往代表商号的信誉、质量和特色。 在穿紫河常德河街建设项目中,让这些商界“大王”独树一帜重见天日,能让现代人经历一次昔日的传统回忆,体验一下百年流传的商业味道。因为这些老字号招牌和它的风韵,不仅仅是一种常德的商业景观,而且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现象。 注:本文节选自曹先辉撰写的12748字《穿紫河常德河街文案》,其中将4818字的《闪经常德昔日商界大王》的一部分。经删减后,留下1138字的本帖。版权所有,非经作者曹先辉许可,不得翻印转帖。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