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21-10-5 11:00 编辑
参观丁玲故居 传承革命精神 ——常德市老干网宣参观丁玲故居剪影 图文/浮山松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9月24日中午,秋阳高照。此时此刻,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黑胡子冲的丁玲故居,喜气洋溢,热闹非凡。常德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全体与会人员结束临澧会议后,在张新民会长的带领下一行40多人,在此参观学习,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丁玲故居,历经多年修缮于2020年7月30日正式开馆迎客。故居景区核心面积50亩,总投资3200多万元,内有修缮、复原陈列和生平业绩陈列、早春园广场、创作基地、闯王桥、文化景观墙等。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丁玲文学创作基地、常德市爱囯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内的“复原陈列”展现了丁玲家族的生活、文化、家风等重要场景;“生平陈列”按丁玲人生历程分五个展部,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丁玲人生的多彩、磊落与传奇。 丁玲,女,原名蒋伟,字冰之,是我国著名的临澧籍女作家,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在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越,其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斯大林文艺奖,被印刷成十多种外文版本出版发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毛泽东主席曾赞她为“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04年10月12日出生,1986年3月4日逝世,享年82岁。 此次参观学习的人员,有来自常德市老干网宣协会领导、《正扬网》网站管理人员、各区县市协会会长和秘书长,大家满怀激情,兴高采烈。临澧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业军同志受县委陈章杰书记委托,偕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有关领导一道陪同参加了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并在故居门前进行了集体合影留念。 在参观过程中,邓部长陪同张会长一行既当东道主又当讲解员,每到一个展室都热情地为大家介绍丁玲的传奇故事,相互交流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参观丁玲延安时期的展览时,让大家又仿佛回到了中国革命那个艰难的时代,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飞蛾扑火、追求真理的年轻丁玲,一个具有崇高品质,热爱人民,努力为人民写作的丁玲。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成为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了无法取代的贡献。她的代表著作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在当时充分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投身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 在丁玲晚年时期展厅,大家通过观看大量的珍贵的图片和历史资料,看到了一个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具有博大胸怀的丁玲,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顽强生活,努力拚搏的丁玲。1979年,丁玲获得平反,重回北京。她立即又以充满当年热情投入到文学事业中。她除了创办大型刊物《中国》,还常常出访西欧北美,在短短的数年间,她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如《杜晚香》不仅以其清新、秀丽而又极为朴实的描写,给人以极强的魅力,而且成为作家一生探索妇女解放道路的一个艺术答案;而《访美散记》更是情溢于辞,美妙无比,既是作者散文创作上的又一高峰,又是中国新散文苑里的奇葩;《风雪人间》和《牛棚小品》等"伤痕文学",塑造了一个个倔强的灵魂。此外,丁玲还写了不少评论和理论文章,出版了《丁玲散文集》《生活·创作·时代灵魂》《我的生平和创作》等作品集和理论批评集。对此,大家深深佩服,赞美不绝。 特别是在展厅内大家看到了40年前,丁玲78岁时,重回临澧发表广播讲话的全文,深深为丁玲热情洋溢的广播讲话所打动而赞赏。1982年10月,时隔60年后的丁玲,重回临澧3日,在辞别时在临澧发表广播讲话,充满了她对家乡无尽的眷念和赞美。她在讲话中说:“在短短的三天里,我看到了世界闻名的、宏伟的青山水轮泵站,郁郁葱葱的桔园,整齐茂盛的茶场、民用陶瓷生产的现代化流水作业线等等,“”临澧的面貌已经巨变,变得她不认识了!“”她希望并祝福全县人民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兴旺、繁荣,成为芙蓉王国里的一朵更加美丽鲜艳的花朵。“ 参观完丁玲故居,大家深为临澧县委县政府以文化兴县强县为推手,下大力修复丁玲故居所做出的努力大加赞赏。为丁玲一生飞蛾扑火、追求真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革命精神所感动所教育。大家情不自禁地纷纷表示,一定要在网络天地里,不忘初心使命,凝心聚力,传播正能量,努力助推网络文明建设,为助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新常德新时代而点赞而讴歌,而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