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03|回复: 12

1972年,尼克松嫌毛主席赠4两茶叶太抠门,周总理如何机智化解 历史领域创作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9 08:0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杨支埃于2021.10.9上午编辑

一、你和我改变了世界

197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二十七年之后,世界正走向一个节点。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或让人遗憾、或让人震惊的事情。

这一年,陈毅逝世,这一年,中国拥有了核打击的能力,也是在这一年,美国水手九号探测器进入了火星轨道,并向地球发送了照片。

然而,所有这些大事件都被另一件事情的锋芒遮盖,这件事不仅让越南战争提前结束,改变了美、苏帝国之间力量的平衡,更是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未来的走势。

这件事就是尼克松访华。这是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的第二个任期,也是他作为美国总统最重要的外交事件。

1972年,尼克松总统需要同时解决三个问题:越南战争,制衡苏联,以及和中国未来关系的走向——此时,美国和中国已经有二十五年没有任何往来了。

尼克松和他的幕僚们都清楚,“和中国的关系”是其它两个问题的支点,如果能处理好和中国的关系——而且最好能为中、美定下基调——就能妥善解决掉越南战争,并成功制衡苏联。

“中国”对于美国来说,到了1972年就成为了再次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的一个“楔子”,尼克松急切地需要将这枚楔子钉进越南、苏联,甚至世界大格局的缺口中——如今,不得不承认,在这件事上,尼克松做到了极致,如果不是两年后的“水门事件”,尼克松很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总统之一。但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对于尼克松本人来说,他的所作所为也无不在证明着他作为一个“政客”的成功和失败,他的行为和决定无不反映出了他骨子里的尊严和卑鄙。

然而,作为一个寻求打破中美二十五年僵局的总统来说,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无疑是有勇气的。不管是因为赌徒的性格,还是改革者的胆略,尼克松敢于加入一场输、赢概率“五五开”的赌局——如果他失败了,他的政治生涯将提前总结,而作为政坛“常青树”的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也会成为美国人的笑柄。

不过,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尼克松既让美国的政敌闭了嘴,也让美国民众放了心——当时的美国人是何等惧怕已经拥有了要原子弹和氢弹的中国啊——同时也让世界运行的轨道转了向。正如他之后对毛主席说的,你和我永远改变了世界。

而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且正是美国的压力。一方面,越南战争似乎带给中国的利益愈来愈少,另一方面,中国也渴望寻求和美国的关系,好让中国从那片早已失去了意义的战场撤离,也能让中国得以喘息——正如毛主席对周恩来和陈毅(当时陈毅还在世)说的,这个世界做强大就是两个帝国,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苏联,中国不能两边对抗,必须接受一个才行。显然,在1972年,美国必须依赖中国。

二、基辛格 1968年的美国 赌徒

1968年,尼克松当选第三十七任总统。在尼克松竞选期间,他就和幕僚谈及“寻求改变和中国的关系”,这在当时是极不寻常的。成为总统之后,尼克松便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国内的环境考验着尼克松和幕僚们的政治智慧——1968年美国历史上、自南北战争之后最动荡的一年,种族、反战、阶级和制度问题同时爆发。

尼克松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就这样过去了,所做的也只是建立起了通过第三国和中国沟通的管道,比如罗马尼亚和巴基斯坦。

在第一个任期的最后一年,尼克松改变了外交策略。他找到了记者埃德加·斯诺,希望斯诺通过个人关系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搭建起桥梁。

此时,斯诺已经七十四岁了。他接受下了这个任务。而这也成了他为中国和美国改善关系做出的最后一件事,就在三年后的2月15日,在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六天前,他在日内瓦过世。遵从斯诺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葬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1971年夏天,尼克松决定由基辛格博士先行访华,为两国元首的正式会面铺平道路。而和中国恢复关系的外交政策完全来自尼克松,基辛格在初期是对此表示怀疑的,“这个人绝对是疯了。”当他得知尼克松的打算之后,对国家安全局的人这样说。

两个月之后,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佯装“生病”,成功甩开了记者,乘坐飞机秘密进入中国。基辛格和中国的谈判持续了三天,主要问题依然是围绕着我们的宝岛——台湾。基辛格对“一个中国”原则向周恩来做出了承诺,这成为了尼克松访华的基石。

1971年7月16日,基辛格发表了一篇“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在1972年适当时间访华”。

自此,在三年半的试探之后,中国和美国整整二十五年的“断交”,终于以尼克松访华这一最高外交形式宣告结束了。

无论是人格,还是历史地位,尼克松都是很难定义的一个人。他做过律师,善于谈判,但是谈判哲学却是“野生的”,有时让人捉摸不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海军服役,没受过大伤,战后仕途一帆风顺,很快就做了国会众议院,并在三十七岁时成为了联邦参议员。

两年后,尼克松成为了第三十六任副总统,并获得连任,也是在担任副总统期间,尼克松到访中国台湾。当时的他一定不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会成为第一个访问北京的美国总统。

这也反映了尼克松的另一面,他为人狡猾,更愿意相信政治中的旁门左道,喜欢建立自己的“小王国”,国家事务都由这个闭塞的小圈子独自决定,尼克松的“卑鄙”也源自于此,他身为顶级政治家,却迷恋二流、甚至不入流政客的手段,但是最后事情还都能摆平。

很多人对尼克松的印象并不好,认为他为人不诚实。不过对于尼克松来说,“诚实”对于政治家来说就像是“灵魂”——也的确是灵魂——但是没有人看得到。

在尼克松的政治生涯和服役生涯中,充斥着无数次武断的冒险,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也因此华盛顿的政客们送给了他一个雅号,“让人捉摸不透的人”。但是,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就像是在战争中,冲在最前面的人安然无恙,而留在地壕里的人却死了。

尼克松跟着感觉走,一路杀到了前沿阵地,成为了总统,并在1971年底发表了一篇声明,这篇声明只有三句话,用时不到五分钟,大意就是,我,尼克松总统,将于明年2月访问中国。

国际舆论哗然。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每个人。

但是,在尼克松的“乱拳”背后的是他的清醒,此外,还有基辛格的政治智慧——就在尼克松花五分钟发表了这篇声明的当天晚上,基辛格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却完全和中国无关:从现在开始,美国和苏联的地位已经永远发生了转变。

这是何等的大格局。基辛格访华,只是完成了一项任务。他的眼睛始终没有从苏联身上移开。客观地讲,中国和美国关系的正常化,也和苏联最后的解体有很大关系。当然,这是连基辛格在当时也没有想到的。

1972年2月21日11点30分,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迎接他的是周恩来。此时的毛主席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六天前埃德加·斯诺的过世让他感到遗憾。

就在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几天前,毛主席突然陷入昏迷,经抢救苏醒了过来。毛主席不可能不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是他的遗憾。而就在三个月之后,周恩来就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

三、尼克松访华 天鹅与茶

如今,已经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在精神上对西方国家的巨大压迫。天安门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则集中体现了这种力量——当尼克松在看到这幅画像时,所受到的压力是他在战场和政界都从来不曾感受过的。他当然知道接近自己的虽然是周恩来,但是决定这个东方大国命运的人是毛主席。

就在飞机上,尼克松还是幕僚谈到了“是不是可能和毛主席会谈”——这是基辛格秘密访华时没能确定下来的事情。基辛格的担忧很“现实”,他不能接受毛主席高高在上地接待一个主权国家的元首。

这样的顾虑在他抵达北京四个小时之后,接到毛主席的邀请时也没能从基辛格的脑海中消失。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接到毛主席的邀请,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得到了上帝的召见!

尼克松倒是没有什么顾虑,在这一刻他骨子里的“赌徒”和“浪子”秉性再一次占据了上风。这次访华之旅本来就是输赢难料的——唯一的输家可能不是中国和美国——尼克松能失去的只是一次或许根本就不属于他的机会。

下午2点50分,尼克松见到了毛主席。这时,毛主席七十九岁,尼克松五十九岁。二十年,几乎就是中国和美国“断交”的时间。

历史是多么有趣啊!两个国家在两代人之间留下的空白,最后又在两代人之间连接上了。正如毛主席说的那句话,我们和美国二十来年没有来往,怕什么,大不了再等上二十多年。顶级的政治家,是不以自己的年龄看到问题的。

在这次会面中,美方只有三个人在场,尼克松、基辛格和一位助手。而中方也只有毛主席、周恩来、翻译和秘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尼克松和基辛格在这次会面中的表现证明了他们同样是顶级的政治家。

尼克松和毛主席开始交谈、交换礼物。礼尚往来,尼克松送给中国的礼物是一只瓷鹅。而毛主席回送的礼物却只是四两茶叶。尼克松见了,略显尴尬。周恩来的话再次缓和的气氛。他说:这四两茶叶可是一半的江山啊!

他向尼克松解释道,这种茶叶每年的产量也只有八两,四两当然就是一半了。尼克松听后大笑。交谈就如此进行下去。会面持续了七十五分钟。很难想象,这是敌对了整整二十五的两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

四、世界改变了你和我

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一行人举行了欢迎宴会,并且致辞。此后的一个星期,周恩来和尼克松就两国间的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核心问题依然是“台湾的地位”,谈判的过程并不顺利,但最终还是起草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诺逐渐撤离台湾,并保证阻止日本取而代之。

而中国也承诺,会“帮助”五十万美军撤离越南。之后的几天,周恩来和尼克松游览了中国的不同景区,包括紫禁城、长城和杭州西湖等地。

如今,留给世人的似乎都是中国和美国领导人之间的谈笑风生,可在这背后的艰辛却慢慢被人遗忘了。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结束了“访华之旅”——说是“访华”,可是此时的中国和美国甚至还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他深知自己赢得了这场“赌局”。而在美国机场,等待他的是美国民众的欢呼声。

他,尼克松做到了历任总统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尼克松在美苏两强之争中赢得了中国。在一个星期之前,苏联还在军事上压制美国,围堵中国,一个星期之后的今天,他尼克松让美国从这场可怕的角斗中抽身,打消了很多顾虑。作为共和党中右派的代表,他尼克松让中国选择了自己。

几天后,美国和苏联展开了胜败已定的谈判。迫于压力,在洲际导弹问题上做出了让步,签署了“核武限制协议”。

对于中国的“转向”,中南海看到的却是另一个层面,中南海有领土纠纷,但中国和美国从来没有领土纠纷。中国和美国没有地址之争,美国曾经否定了核打击中国。

这是中南海的考量,或许从这一刻开始,北京对美国和自己的认识就已然在发生改变了。

正如美国人说的,这个世界做不到独立十亿人。而中国也是。

1973年1月,美国终于开始从越南撤军,中国信守承诺,没有干预。苏联选择了沉默。

由此,美国也“解决”了越南战争问题。

尼克松通过七天的访华之旅,打破了苏、美之间地位的平衡,结束了越南困境,同时也获得了个人的政治筹码。然而,他最终却也输在了另一场“赌局”上。1972年6月17日,“水门事件”曝光,他成为了第一个辞职的美国总统。他也因此没有完成“中美建交”。

尼克松曾对毛主席说,你和我改变了世界。

毛主席对他说,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8:2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8: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克松通过七天的访华之旅,打破了苏、美之间地位的平衡,结束了越南困境,同时也获得了个人的政治筹码。然而,他最终却也输在了另一场“赌局”上。1972年6月17日,“水门事件”曝光,他成为了第一个辞职的美国总统。他也因此没有完成“中美建交”。

尼克松曾对毛主席说,你和我改变了世界。

毛主席对他说,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8: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绪志 发表于 2021-10-9 08:50
尼克松通过七天的访华之旅,打破了苏、美之间地位的平衡,结束了越南困境,同时也获得了个人的政治筹码。然 ...

非常好的帖子,解密背后的故事,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09: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堪称美文,欣赏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10: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10:0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11:1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14:4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15: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3:59 , Processed in 0.03823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