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1-10-21 10:26 编辑
走进羌塘
胡红江
羌塘,充满神秘感的藏北高原,在五月间一个不经意的日子里,你和你的勘探队员们踏上这一片如梦如幻的土地。 你自幼生长在“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看惯了青山绿水,云树风帆,听惯了泉水叮咚、渔歌欸乃,而今,当你乘坐的汽车艰难地翻越念青唐拉山脉时,呈现在你面前的羌塘,却仿佛使你置身异域:丛峦叠嶂的雪峰,湛蓝湛蓝的云天,幽深辽远的草甸,星星点点的牛羊,你似乎觉得伸手可揽浮云,提足可触雪原,人和天、地融为一体,于是你震撼于这种荒凉、粗犷的壮丽,唐代诗人陈子昂曾经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面对这种原始状态的羌塘,你终于读懂了阵子昂的无奈和苍凉。 近四百公里的车程,你驶进了藏北重镇那曲,这里海拔4500米,呼吸急促,走路头重脚轻,一时觉得头脑的思维也放慢了速度。作为一个地区所在地,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已拉开了一座城市的轮廓,各种机关有了气度不凡的房屋,市场店铺里也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货物。街道上的出租车穿梭来往,招手即停,勤劳的四川人把生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显示出对于这个新兴城市的不可或缺。你在自问:在这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温差变化大,人少地广的高原,人们的不懈努力,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辉煌?作为一个有三十年经历的盐业工作者,你最关心的是:在藏北高原广阔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一百多个盐湖。初步探明,盐湖中蕴含着钾、锂、硼等多种元素,它们的储量、品位如何?还有哪些未被发现的元素?它们的经济价值何在?然而,一看地图,你就为前路何其艰难而感到惶惑、茫然。看看你将要去的地方:藏语意为“初升的太阳”的尼玛县,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万;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的班戈县,面积10.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更有那被称为“两个湖”的双湖特别区,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人。这三个县的面积已远远超过你所居住的湖南省的总面积,而人口却不及湖南一个中等的乡,在这辽阔的高原上横亘着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可可西里山脉以及数不胜数的雪峰,平均海拔达4700米以上,没有树木,没有道路,在雨季和大雪封山时节,人们只得固守一隅。你们将去勘探的朋彦错,就在“双湖无人区”境内,你们将克服无数困难,探明湖内国家亟需的稀有元素的储量。就是这个不到五十平方公里面积的小湖,你们须在三个月的辛勤勘探之后,赶在8月雨季来临前撤出,还有那众多的湖泊,探明它们将付出何等艰辛的努力! 当你再次踏上挺进西北的征途,还是感到了气馁,天苍苍、野茫茫、行路难、路无量!几百公里的颠簸,仅接近目标一小步,如同大海上的一叶扁丹,不知何时抵达彼岸。这里倒是珍稀野兽的天国,人类的活动已将它们逼到了这人力无法施展的角落。你看到了几十头野驴在汽车前后赛跑似的狂奔;成群结队的藏羚羊惊弓似地越过公路,窜向草原深处;健壮硕大的野牦牛悠闲自得地埋头吃草。在晶莹碧透的色林错和班戈错,你看到了无数水鸟:仪态万方的黑颈鹤,娴淑美丽的斑头雁、野鸭。羌塘已被辟为国家自然保护区,超过了美国的译空河三角洲、北极国家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坦桑尼亚的赛卢斯禁猎区,成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羌塘之行,你不禁对“人定胜天”的哲理产生了顿悟,虽然你折服于藏民顽强的生命力,尽管你感佩于建设者对荒漠的改变,然而,你终于看到了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人类的脆弱和无助,于是,你问道:人类的奋斗能改变自然吗?能征服宇宙吗?能掌控冥冥之中的造物主吗?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征服不是都被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所抵偿掉了吗?人类不可以妄自夸口征服了自然,唯一的出路是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 羌塘,生命的禁区,未开启的宝库,开拓者的舞台。当撩开那神秘的面纱,看不尽她的险峻,雄奇的壮美,你唯有发自内心的臣服,你不禁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是的,事物总是这样相铺相成;困苦艰危成就了盖世勋业,凶险奇崛孕育出绝代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