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5|回复: 3

我经历的援越抗美战争(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1 11: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经历的援越抗美战争(3)
               王焕淼


境外过年 平生头次国外过年,那时入越才3个多月,白天黑夜虽有美机骚扰,但处于侦察阶段,尚无轰炸,所以相对比较平静安宁。第一个春节过得应该算平安顺畅的——“1966年1月21日,星期五,古历正月初一,阴雨。这是我在国外过的第一个春节,虽远离家乡、母亲和弟弟们,但我并不孤寂。”“党中央和毛主席很关怀我们入越部队,祖国人民送来了许多米、面、油、各种肉、鱼类罐头、花生米、皮蛋、盐蛋等物资。”“每个战士还发放了国家定做的一斤糖果,包装袋上有毛主席的题辞,糖纸上还印有王杰日记摘抄。”“另外还有总参、总政各发一枚那个时候非常珍贵的毛主席像章和封面有毛泽东彩色头像的《毛主席语录》,一本与《毛主席语录》一般大小的慰问册、清河凉鞋。”这么几样发到自己手中的东西,让我热血沸腾了好一阵子!毛主席像章当即就端端正正地别在左胸上。封面有毛泽东彩色头像的《毛主席语录》,恭恭敬敬地摆放在叠得方方正正的军被褥上。与《毛主席语录》一般大小的慰问册,则留下写日记。清河凉鞋,先收拾好,待2、3月就可穿了。糖果吃了,还把毛主席题辞的糖纸,一张一张叠好,放在日记本里夹平整。这样,就有了王杰日记的袖珍摘抄本,可以带在身上,随时随地拿出来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出国在外,总盼望着国内的家里或亲戚朋友来信。那时通信很不发达,别说打电话(一个连队才一部军用电话),连写封信寄出去,起码也要半个月!等到国内回信又要半个月,如果途中耽搁、遭遇敌机袭击或其它什么原因,一、两个月收不到信,一点也不稀奇。好在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一),就收到了母亲和弟弟从湖南省澧县大堰垱镇的来信,知道家里近况,也就放了心。这天,还收到从武汉寄来的包裹,里面有信封、信纸和我的私章,还有二两毛线!怎么回事?后来想起出国前,部队在牛马司时,战友向晋文家里曾来信问“毛衣大小合适否?”我曾回信告“衣袖稍短”。他家里竟然将同一种颜色的毛线,千里迢迢地从湖北武汉寄了过来,令人动容!京族年俗 与我雷同,日记把我带回47年前的1月20日,那年的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异国他乡的场面、情景,仍历历在目……“当!当!当!”清脆的罄声和着“噼噼叭叭”的鞭炮声震荡在耳际。我多少有点惊讶:“这是在国外呀,何处传出中国传统的鞭炮以及儿时听到过久违了的罄声?该不是在梦里吧?!”我用手拍拍脑门,将信将疑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越南老乡围在一座“神屋”(类似我儿时见过的土地祠)前,“三牲”祭品摆放齐整,烛光明亮,香烟缭绕。他们边燃放鞭炮、边焚烧纸钱,还煞有介事地作揖、磕头,口中念念有词,与当年中国人的作派毫无二致。如此清晰,怎么会是做梦?!我找到翻译询问,他竟然哈哈大笑。他说,越南人也和我们一样,过中国年,敬天地君亲师,敬自己的列祖列宗嘞。原来,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年年岁岁向中原帝国朝贡,并受皇帝册封。自秦、汉以来,中华文化,已深深地影响和渗透了占越南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京族人的习俗。中国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越南人过得比中国人还正统,尤其是春节。他们视其为一年中最隆重的佳节,比我们国家要提早一天。越南人一般从腊月中下旬就开始采买年画、购置年货和祭祀用品等,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也与我们的打工族一样,匆匆踏上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归程。在中国的民俗中,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也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灶王爷一年到头都呆在厨房,伺候一家老小吃喝,观察男女老少的言行,被称为“生活之神”,二十三那日升天,稟报玉皇大帝,就标志着农历过年开始。中国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与越南的灶王爷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是,越南人送灶王爷升天汇报人间生活时,往其嘴上抹糖或喂酒糟,想其尽量讲好话,还额外给灶王爷送上坐骑——鲤鱼(放生),而我们国家没有这个搞法。在过年的习俗中,越南人还有一种习俗与我们非常雷同,那就是贴门神。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什么神荼、钟馗、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等,除了武将,还有文官,诸如魏征、萧何等。再就是用汉字写春联:这在越南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如此——简直就是红色的海洋。什么“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人逢佳节精神爽,家遇丰年喜洋洋”等对联写得龙飞凤舞,过年的氛围也异常热烈,让你感觉就是回到了故乡!越南大年初一与我们有所不同,我们是“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他们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天地祖先,一家老小按辈分先后磕头,然后鸣放鞭炮,所有仪式完毕,小孩子再给长辈磕头拜年,大人要给孩子们分发红包。春节会餐,大快朵颐。由于第一个春节距我们入越才3个多月,“三条腿”(越南铁路轨距为1米,我们是按照中国铁路轨距1.435米修建的,按照越方要求,中间另加一条铁轨)的铁路正在改建,准备新修的克夫至太原铁路线才刚刚动工。刚开始的半年多,国内无法及时供应,根本就没有新鲜青菜。我们住在深山穷谷,又没法开荒种地,想青菜,人都想疯了!值得庆幸的是,我连的炊事员刘振香(湖北潜江人),入伍前在湖北荆州大酒楼学过厨师,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烹调技术。他红、白两案精通,蒸、炸、烹、炒样样在行,具有让同志们大快朵颐的“秘笈绝招”。第一个春节,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刻。他和炊事班的同志,不仅为我们做了新鲜猪肉、牛肉和腊肉、香肠等可口菜肴;还把各种罐头用黄花、木耳、榨菜等分别烩制。凉拌粉丝,更是刘振香的拿手好菜,再配上越南漫山遍野都生长的“七姊妹” 朝天山辣椒,吃起来香喷喷、酸溜溜、辣呼呼的。那个春节的“牙祭”,吃得同志们汗流浃背,大叫“过瘾”!还有一事,值得一提——就是我们班的欧阳家义,作为援越抗美部队一支队三大队十四分队的中国军人代表,曾被邀请去参加越南人的春节宴请。他回来叙述的景况,令人至今难忘——第一道主食是猪肠子煮的稀饭。既没放盐,又没放其它调料,那个腥臭味,闻一下都会作呕。欧阳作为中国军人的代表,是贵客,怎么能失态?不吃吧,肯定不行!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强迫自己硬吞下去……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啊?不亲口品尝,是描绘不出的。幸好,桌上有与中国一样口味的糯米粽,欧阳边剥粽叶,边咬糯米,这样才压住了翻胃。“宴席上还有一道高档菜,你们猜!”欧阳还神秘兮兮地出题,让我们回答。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回答不出。“欧阳,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们吧。”胡忠清有些迫不及待了。欧阳这才绘声绘色地描述,席上的一道“高档菜”——蚯蚓!“啊!”大家异口同声,都张口结舌,简直惊呆了!“发什么呆啊?!”欧阳说,“据说,一般人是不够格吃这种菜的呢。”不过,欧阳立马变换了口吻说:“情愿没有这个‘格’!”大家又一次异口同声:“别说吃,连望都不愿多望一眼,免得恶心。”欧阳靠自己的智慧,灵活机动,才没在国际场合“丢丑”,顺利地完成了“赴宴”的光荣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1 17: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乾松佳作,学习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2 21:0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英雄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07:5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作拜读!点赞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3:28 , Processed in 0.0334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