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13|回复: 11

常德的春申君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4 09: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张梁颂成教授提供的常德春申君墓老照片,勾起了我的小学同学钱先敏、朱佑华、王彼德、葛文炎、廖启福、孙明海的回忆。他们小时候就住在府坪街(现称民主街)春申君墓的周围,家中多是做生意的。这些70多岁的老人对当年春申君墓的情况再也熟悉不过。
其人其事
    春申君实名黄歇(?—公元前238年),黔中(常德)人,曾任楚国的令尹(宰相)。他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说他与平原君斗富时,平原君的门客以“为毒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炫富,而春申君则以“上客皆蹑珠履”争奇斗艳,让平原君派来的门客自惭形秽。当年春申君养三千食客的地方,就在如今的下南门和衣巷子一带,古代称为珠履坊。
    关于春申君之死,司马迁说他有一门客叫李园,李园把妹妹李环献给春申君为妾,李环后来怀有身孕。由于楚考烈王多年无子嗣,李园便向春申君建议,将李环献给楚考烈王为妃。李环生下一对双胞胎,长子熊悍后来被立为太子,李园晋身为国舅,与春申君同掌政权。到了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后,李园担心太子熊悍的身世败露,又想乘机除掉黄歇。他便抢先进入王宫,在王宫棘门埋伏好刺客。当春申君前去奔丧时,刺客将春申君斩下首级扔在棘门外。李园还派兵到春申君家将其家人处死。熊悍继位后当了楚幽王,李园当了楚国的令尹。
史书记载
    最早记载常德有座春申君墓是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第三十卷《常德府》。书中记载:“春申君墓。在开元寺。坊即其故宅。”清嘉庆《常德府志》对此作了注脚:“墓在今府署东辕门外。旧有残碑,字剥落不可读。疑为春申君墓表。”春申君墓在清代进行好几次修葺,并竖有小碣曰“楚春申君黄歇之墓”。该志还记载了“乾隆壬辰(1772),知府叶馨尝修砌之,上建鼓亭。三十九年(1774)知府吕又祥立碣,前建小祠。”嘉庆三年(1798),知府胡文铨重修春申君墓时,又记载:“凡墓修之,乃隧葬悬棺。其和方广约五尺,栗色斑驳,似朽非朽,众皆见之,疑为椁也。……四周皆陶甓,每甓长二尺余,宽尺余,厚亦径尺,砌甚坚固,墓门间以大石,修复树碣。”
府邸位置
    关于春申君当年的府邸,后来建成开元寺。它是唐代城区内最大的寺庙。唐明皇时的大宦官高力士,在流放被赦回的途中就住在寺中,当听到唐玄宗去世的消息时,他号恸不已,呕血死在寺内。到了明洪武甲辰年(1634),知府马汝舟将开元寺改为府署,这里便成为明、清两代常德府的知府衙门。衙门前的大坪称为府坪,门前的大街称为府坪街。
落叶归根
    关于春申墓,湖南的常德、江苏的苏州、湖北的江夏荆门、安徽的淮南、河南的信阳等7个地方都宣称有春申君墓。其中江苏的苏州曾是春申君的封地治所,湖北江陵曾是楚国的旧都,安徽的淮南也曾是春申君封地,他死在安徽的寿县西(当时是楚国新都寿春),在那里安葬他似乎有可能。至于湖南的常德市,据《中湘四修谱》的记载,黄歇的籍贯是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其父辈是楚国属国黄的贵族,春申君死后有可能落叶归根安葬在原籍常德。所以清嘉庆《常德府志》说:“然此帮(常德)密迩鄢郢(楚都),能禁楚人之不葬于楚地耶?”
    关于春申君墓葬于常德,我市文史专家傅启芳、韩隆福、彭其芳、应国斌等先生都在论著中否定了这一说法。主要理由是当时楚国已经东迁到新都寿春(安徽省寿县西),它与常德相隔甚远,怎么能将遗体运回常德安葬?至于常德春申君墓是否是一座衣冠冢也值得探讨。因为文化大革命后期挖堀春申墓时,我的这些小学同学们和考古学专家杨启乾先生都看到了,这座墓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后人多认为春申君墓是座空冢,可能是为纪念春申君而建造。
民国时墓
    民国时期,春申君墓早已斑驳陆离,满目疮痍,四周杂草丛生,鼓亭、小祠早已不见踪影。直到1918年冯玉祥将军进驻常德时,他对春申君墓进行了一次大修整,重新封土树了碑,并将碑铭“楚春申君黄歇之墓”改为“楚春申君墓”,也就是梁颂成教授提供的春申君墓老照片中墓碑上的那一行阴文朱字。
    春申君墓在1943年常德会战时留下了光辉的印记。当74军57师余程万师长带领100多名官兵撤离阵地时,169团少将团长柴意新服从命令率部掩护余程万撤离。他身中6弹后牺牲在春申君墓的墓旁。他的英勇献身精神是中国军人学习的楷模,他与常德会战中壮烈牺牲的57师5703名抗日将士长眠在“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地下,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墓地消失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刚刚落幕,春申君墓连同背后那条泥鳅巷全被拆除,在春申君墓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大楼,大楼的下面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民主街粮店。那时候,市民的粮油需要用粮油供应本、粮票、油票按计划指标购买,因此这里常见到居民群众拿着“警报袋”、米桶、油壶之类排成长长的队伍等候采购。如今这里新建了一座高楼,高楼下面的三味书屋大门就是楚春申君墓的旧址。现在常德城有纪念春申君的建筑一是从前属于珠履坊的衣巷子,一是下南门处的春申阁。春申君墓如今虽然旧迹不再,但它毕竟是常德楚文化曾经有过的标志建筑,它对人们了解和弘扬常德的历史文化很有裨益。
曹先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16: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长知识,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20: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14-11-4 16:54
又长知识,收藏!

谢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2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14-11-4 16:54
又长知识,收藏!

谢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20: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14-11-4 16:54
又长知识,收藏!

谢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9 06: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2: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修的民俗志引用了西河堂澧州毛氏族谱的家训,家风,家戒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2: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修的民俗志引用了西河堂澧州毛氏族谱的家训,家风,家戒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2: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修的民俗志引用了西河堂澧州毛氏族谱的家训,家风,家戒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2: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修的民俗志引用了西河堂澧州毛氏族谱的家训,家风,家戒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1:06 , Processed in 0.0335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