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17|回复: 19

毛泽东为什么能成为领袖?运筹帷幄的艺术,让一般军事家望尘莫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4 07:41: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最后由杨支埃2021.11.4日上午编辑

井冈山影视领域创作者
         
       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的翻天覆地的伟大时代,是以毛泽东这位伟人的姓名为标志的。毛泽东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继承者。这种创造与继承的成功结合,是实现于毛泽东超绝慧悟基础之上的。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大智慧者,驰骋疆场战无不胜,经邦治国平天下,制衡世界占据主动,风物长宜放眼量,给予我们学习不尽的智慧源泉。

毛泽东的智慧,有如下四个特点。

(一)历史联系的思维。历史是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历史过程中成长的。毛泽东深刻研读中国历史,洞悉千古更迭之故,熟读世界历史,达中外沧桑之变,毛泽东智慧的修炼,具有历史纵向的集成性。治国靠史,治郡靠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决一个地方的问题,就要联系这个地方的历史。在历史变化中寻求智慧,往往是对症的良方。毛泽东历史联系的思维,化解了旧中国的内症外伤,医治了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变幻莫测的战争,纷扰复杂的社会,需要一双慧眼透穿,这双慧眼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知方法。本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带有的规律性。认识事物,就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规律。毛泽东智慧超人,每每高人一招、先人一筹,奥秘就在于他参透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法精髓。

毛泽东在摸透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把握了中国革命的本质规律,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把握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本质规律,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把握了时代潮流的大势走向。所以,毛泽东指挥战争、领导革命、指导建设,思人所不能思,为人所不敢为,存乎一心,得心应手。黑云压城,白色恐怖,革命低潮,红旗抗多久的疑虑,笼罩阵营。而毛泽东透过极为险恶的残酷环境,看到的是革命能量的逐步聚集。一个伟大的结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划破长空,引来光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政权和建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征程中,有过无数的智慧佳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是他获得智慧的源泉因素之一。

三)辩证地分析判断。毛泽东深谙中国古代辩证法,深刻研究唯物主义,辩证地分析判断情况成为他的拿手好戏。凡事,一分为二。既要看到有利的因素,也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既看到成绩,又看到问题。有利的因素要调动,取得了成绩要发扬,不利的因素要化解,有了错误要纠正,使得毛泽东“事不过二”,力挽狂澜,屡胜不殆,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抗美援朝,领导层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意见。美国人、世界人士分析,中国不敢参战,原因也是多多。

而毛泽东坚持出兵,硬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而这一结果又是毛泽东坚持出兵时早已辩证分析判断的结论。不比自明,国内的、美国的、世界的,论智慧,毛泽东自是峰尖,他人不及。

一般人看来,美国了得,是世界霸主!不打不行,要打,打得胜吗?中国的空军、海军才刚刚初创;新生政权刚刚建立,国家一穷二白,社会还不是很稳定。这仗很难取胜!可毛泽东的结论是:无论怎么打,美国都一定会彻底失败。毛泽东辩证地分析认为,美国的利弊因素是“一长三短”,中国刚好是相反,采取的办法就是“不祈望速战速决”,化掉美国的“一长”,打得美国坐下来谈判就宣告战争胜利结束。最终,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就是按照毛泽东的判断写进了战争史。智慧自有高下,不服不行。

(四)巧妙地运筹矛盾。毛泽东是运筹矛盾的大师,著有经典的《矛盾论》,集中阐述了他那独具特色的矛盾学说。他善于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利用矛盾,制造矛盾,转化矛盾,转移矛盾,容忍矛盾,因机施谋,随机决策,妙计高出,计出万端,总能使出令人眼花缭乱而又惊心动魄的智慧之举。毛泽东对矛盾的认识分析,既分析矛盾的一切方面,又分析矛盾之间的联系和“媒介”,既看到事物中已经和正在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又看到行将消失的旧因素和必然出现的新因素,细致地分析矛盾各方面的具体地位及其相互联系,从而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

抗日战争,毛泽东敏锐地分析了中日矛盾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不义我正义,敌寡助我多助。从其内在联系的总和中,得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结论,并从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着的基本因素的消涨变化,预见了中国抗日战争进程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从而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对矛盾的运用,强调主要矛盾。他认为,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胜利。

在指导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他对打锦州、打宿县、打天津的战役布势,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主要矛盾的智慧。毛泽东同时强调,要关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毛泽东指导济南战役时,以7个纵队约14万人攻城,而以8个纵队18万余人阻援,就是这种解决主次矛盾的智慧例证。



毛泽东还特别善于巧妙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导演出炉火纯青的战争艺术。淮海战役中,他指出:“睢杞战役后,刘峙系统中很多人对邱清泉不满,似乎黄百韬特别不满邱清泉,故要李弥靠近黄部,又将一百军从邱部归入黄部,此点亦可注意。”我军利用黄邱之间的矛盾,以一部兵力阻邱,集中大部兵力歼黄,从而以60万对80万的劣势,在蒋介石的“卧榻之旁”完胜敌军。


毛泽东运筹矛盾的高超艺术,为一般军事家所望尘莫及。修智慧,就要潜心研究矛盾学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7: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运筹矛盾的高超艺术,为一般军事家所望尘莫及。修智慧,就要潜心研究矛盾学说。

点评

佳贴,分享学习,为您点赞  发表于 2021-11-4 0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8: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运筹矛盾的高超艺术,为一般军事家所望尘莫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8: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运筹矛盾的高超艺术,为一般军事家所望尘莫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8: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8: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艺术,无人能及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8: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善于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利用矛盾,制造矛盾,转化矛盾,转移矛盾,容忍矛盾,因机施谋,随机决策,妙计高出,计出万端,总能使出令人眼花缭乱而又惊心动魄的智慧之举。毛泽东对矛盾的认识分析,既分析矛盾的一切方面,又分析矛盾之间的联系和“媒介”,既看到事物中已经和正在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又看到行将消失的旧因素和必然出现的新因素,细致地分析矛盾各方面的具体地位及其相互联系,从而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8: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8: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神入化,毛公治大国若烹小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9: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佳作!为老师佳作赞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0:03 , Processed in 0.0363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