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点建设还是多样性为好 常德古城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反映古城历史文化的古典建筑基本无存,这对常德人而言实为憾事,总是希望能够恢复昔日的古典风貌。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皆力图恢复已消逝的古景观,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修建了“四阁一墙”、修旧如新的笔架城、修复了一段古城墙、移建了一座水星楼、修复了丝瓜井景观、德山重修了善德观、乾明寺、太阳山景点、新建了屈原公园、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整修了滨湖公园……。尤其近几年,政府更是以大手笔兴建城区新景点,成果令人刮目,柳叶湖渡假区的提质升级,功能更趋完善;欢乐水世界和沙滩公园、环湖栈道和国际马拉松赛道、白鹤古镇、老西门棚改后的新商业街、步行街的欧式改造、新七里廊桥的建成以及穿紫河即将通航、移建的河街、德式风情小镇的即将开街,都为常德这座古城增添了新的风采,是集古今中外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我以一位在古城生活了八十年的老市民的视觉是赞赏的。 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根据所闻主要有两点:一是“修古不像古”,二是引进外地外国建筑风格有“不伦不类”之嫌。我以为这些出于关心的看法是可以理解和并应尊重的。不过,我还是诚劝人们用开放包容的眼光和气度对待为好。 有些古建筑是有不可复制性的,一旦毁掉,要丝毫不差的恢复原样是很难的,能做到原模原样当然是好,若只能做到大体上像,有些古风古韵,给人有些历史回味,我看也就可以了,大可不必食古求全。何况中国几千年无论是物质和非物质事物总是在“像与不像”中走过来的,没有绝对不变的定式,变是永恒的。 在景物建设中引进国内他地或国外的文化元素,以中为本,洋为中用,也应是可以的。且不说历史上闭关所国的教训,就是现代,若不改革开放,吸纳国际之所长,我国焉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何况在各领域国际交流交融已成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引进移植“欧式”、“德式”等文化元素,是有益的,与“崇洋媚外”不达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