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冬日融融。11月24日,我早早地起床,上午八点半出门,和几位好友驱车来到桃源县,在枫树乡办事后驱车前往山村。
10时许,小车在龙潭镇梨树埡村停下。下得车来,但见路旁一棵千年银杏,笔直的树干直指云天。树枝上零零星星挂着红布条,这是当地村民敬畏古树,祈求吉祥的虔诚表示。正是落叶的时候,地面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黄的树叶。踩在上面,松松软软,飒飒作响。
我们一行人中,除了我缺少摄影技术,其他几位朋友堪称大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或仰头或俯身对着大树拍摄,我亦步亦趋也拿着手机,跟着拍照。并请朋友给我拍了几张站在大树旁的照片,我身材矮小,相貌不佳,但快乐的心情还是溢于言表的。 村干部来了,陪同我们浏览这里的美景。村支书指指点点,告诉我们这里的大树古树还有几棵松几棵杉,既然叫梨树埡,自然梨树就更多了。从上望下,环顾四周,进入眼帘的是树木郁郁葱葱且斑斓多彩,据说下面还有清泉、瀑布呢。 我们来到村部服务中心,参观这里的图书室、村部文化室、关工委办公室。得知梨树埡村获得了湖南省首届国土空间规划一等奖,非常高兴。儒国、立纯先生应村领导要求,欣然挥毫,留下墨宝,寄托祝福。 午餐过后,我们一行又继续盘山而上,来到地处武陵山余脉万羊山下的观音寺镇。虽没来过,但很熟悉。几年前,这里的党委书记唐述林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我还写过关于他的几篇博文呢。
几天前,听县关工委副主任李郁芬大姐介绍,观音寺镇有一位退伍老兵、退休干部、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祖新。我们在东阳溪村苏世贞老人的屋前停车,苏老是李祖新的岳父大人。这是一栋有了年纪的木板房老屋,老屋四周是码好了的木柴,整整齐齐。下了台阶,便是晒谷兼纳凉的坪子。李祖新和他的老岳父,挑着树枝和稻草从下面走来,热情接待我们。我和李祖新紧紧地握手,初次相逢,但却像一见如故的老友。
李祖新生于1958年3月,1976年12月人伍。1979年2月随部参加自卫还击战。战时任副班长,历经了多次搜剿战斗。1979年3月16日最后一批随部队撒回国内。战后所在班荣立集体二等功,后任班长,排长,1979年11月任特务连副政指。1981年8月调桂林陆军学院任教勤连副政指。1982年9月任训练部政治处干事。1986年12月转业回地方工作,先后任基层党委委员,副镇长,纪委书记等。1979年开始发表文艺作品,先后在《当代诗词》《湖南诗词》《广西诗词》《当代军旅诗词》《当代田园诗选》《当代桂林山水诗选》《飞天》等众多报刊及典籍发表新旧体诗近千首,获各类奖若干。出版个人诗集《万羊山》,旅游专著《山水观音寺》,近年活跃于网络诗坛。
抗疫期间,已经退休几年的李祖新,主动联系社区干部,带着军人的果敢坚毅,申请到采样人数多、难度大的检测点协助采样工作。灯光虽暗,但老李一点也不含糊,戴着老花镜记录,一丝不苟,经过一夜奋战,顺利完成400余人的登记工作。他写道:“我昨天守国门,今天守家园;我是一个老了的兵,也是拼老的兵,一个字上!”他在朋友圈里连续发布十余首抗疫诗词,宣传抗疫典型人物,讴歌一线抗疫英雄,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李祖新的岳父苏世贞老人今年已经八十四岁,耳聪目明,挑起上百斤的木柴不在话下。听说是本地打草鞋的高手。我见他摸摸口袋,知道想抽烟了,连忙递上一支纸烟并为他点火(没想到桃源女孩静雅抢抓了这个镜头)。应我们的要求,老人搬出椅子和打草鞋的工具,一落座,便全神贯注地、饱含深情地迅速编织起来。老人打的草鞋,还将布条夹在稻草里,这样的草鞋更耐磨、更结实。 离开苏老的家,我们又来到舒溪村,拜见一位竹子编织的非遗传人敬海林师傅。他搬出一根竹子,劈成蔑片,熟练地编织起来。他编的与其说是饭桌上保护饭菜的罩子,不如说是十分精巧的工艺品呢。当时,就有两位朋友表示订购几个,县摄影家协会周桂成先生欣然表示,下次我给你们送来。敬师傅忽然轻轻摇头说,这个手艺快失传了哟。一声长叹,表露出老人心中的惆怅。
这时,一只田野山狗悠然走来,立纯先生抢抓了这个镜头。打草鞋、编竹器、挑木柴,板房、老屋、晒坪、篱笆和狗让我们记住了乡愁。
辞别敬师傅,我们又驱车来到舒心村的沙洲河,参观这里的养蜂取蜜。枯水季节,水很少,河滩上满是袒露的卵石。蜂箱在河那边的山坡上,我们踩着几块岩石,近乎跳跃着跨过去,又踩着鹅卵石慢慢地爬到蜂箱前。近距离观察蜂儿出没和取蜜。我摄影技术不高,便又中途返回,站在河滩卵石上,惬意地抽了一根芙蓉王的纸烟,等候对面的朋友。
客走主人安。到了下午三点半,我们离开观音寺回常德。山路弯弯,但宽阔平坦。车在山边跑,人在画中游。我在心里说,祝福桃源县发展得更快更好更美!祝愿桃源基层干部工作顺利再上台阶!祝愿桃源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感谢立纯、桂成、静雅、少康为我提供图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