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彭寿的德山之行 德山,自古就是常德一块风水宝地,以“常德德山山有德”闻名于世,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到此赏景咏诗,留下不少绝唱。然而,衔命考察开发德山,欲建商埠,并留下翰墨者则仅清末民初之朱彭寿一人也。 朱彭寿祖籍江西婺源,生于浙江海盐县。清光绪十四年 (公元1888年) 中举 ,时年20岁,曾为内阁中书,光绪二十一年会试中进士,官至典礼院直阁学士、练兵处文案委员、宣统时陆军部左丞。北洋政府时代,朱彭寿在1914年曾任湖南长沙海关监督。为建关拓埠,开发常德,曾来常考察,对德山赞誉不已。 据朱彭寿著《安乐康平室随笔》云:湘西常德,夙称八省通衢,光绪中期曾拟辟为商埠,可是,由于国势危艰而未能实现。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又有人旧事重提。于是,派朱彭寿偕中央政府部员前来常德履勘。经实地考察,认为在常德北岸开埠“其城面临沅江……绅民恒深”水患,故到“城南十里许”的德山考察,他在《随笔》中写道:善德山风景殊佳,时值花期,气晴天朗,登山环视,归舟即景成句。其诗云: 仙源何用问渔翁,到此风光便不同, 江柳色经析雨绿,野桃花似晚霞红。 云封古寺门深掩,水绕春畦路暗通, 最爱茅亭临眺处,乱帆如叶度长空。 从这首诗中便可看出清末民初德山风光之秀丽是何等了得!故此诗大为其朋僚激赏,自此不称朱彭寿,而称“朱晚霞”。 朱彭寿不仅赞赏德山美景佳致,而且赞成在德山开埠,并对其“建筑商场”之利弊,据实详复北洋政府。然而,亦因时局动荡,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加上又将朱彭寿调往宜昌海关兼沙市开埠交涉员,开发一事便与德山擦肩而过,失去了一次开发德山的历史机遇。不过,这也说明德山早就是人所注视的一方黄金之地。 如今,改革开放潮涌善德宝山,德山人以其聪明睿智和谦诚厚德的精神及魄力,抓住机遇,制订善策,筑巢引凤,大力开发,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德山经济开发区。经过20多的年努力,德山已成为一座文化兴盛,产业发达,极具投资兴业魅力的财富新城。总产值在2013年突破千亿大关后,年年攀升,拥有华电、恒安、湘投、三一和中联等一批世界级产业集团。有近20家上市公司在此投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位居湖南同类前列。 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德山正在迅猛崛起,令人瞩目和鼓舞,“晚霞”先生若仙界有知,亦当含笑欢颜。 (原载今年6月16日《常德日报》,本文有增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