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21-12-5 23:38 编辑
共瞻教仁故居 同扬渔父精神 ——临澧、桃源老干网协同瞻宋教仁故居小记 图文/浮山松
民国精英宋教仁,中兴华厦一贤人。 出师未捷遭枪击,化作流星励后昆。
12月3日,冬日暖阳,金菊炜煌。中午时分,桃源、临澧两县老干网宣协会一行七人,在桃源协会罗志秋会长、临澧协会杨书舫会长的带领下,走进了桃源县浔阳街道教仁村宋教仁故居参观学习。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国民党的实际创建者,被称为“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早年与黄兴一起创建华兴会,由于组织反抗清政府的长沙起义事先泄密,潜赴日本。留日期间,宋教仁广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社会制度方面的知识,并翻译各种相关文稿,从而系统掌握了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萌发振兴国家的先进思想。后来支持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加入其中担任要职。回国后在上海担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宣传革命的文章。曾代理黄兴主持同盟会日常工作,参与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后来组建国民党,当选理事,代孙中山主持工作,为组建中国国民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作为国民党代表,应袁世凯之邀,从上海赴北京共商国事。在上海火车站遭暗杀中枪,于2天后不治身亡,年仅31岁。 宋教仁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中华民族复兴矢志不渝,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追求中国民主革命,并不惜流血牺牲。他所具有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以身作则的忘我工作精神,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是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推崇的楷模。其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宋教仁家乡的人民为永远深切地怀念他,先后建设了渔父路、渔父祠、渔父小学、教仁中学、"白楼"、渔父阁等纪念地,开展《宋教仁精神研究》,恢复新建宋教仁故居,传承宋教仁革命精神。 宋教仁故居是一栋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四合小院建筑,青一色泥烧小屋瓦如鱼鳞叠垒,整个庭院木制梁柱板壁美仑美奂。故居坐北向南,屋院前方东面巍然屹立一尊巨大的宋教仁半身雕像。故居西部区域陈列着宋教仁家庭过去生产生活的必需用品,东面区域陈列宋教仁的生平事迹展。生平事迹展馆共分为“立志革命的反清斗士、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民国缔造者之一”等五大部分,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字介绍,充分彰显出一位革命先驱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以及奉献精神。 故居刚刚修建完工,尚未正式对外开放。因罗志秋会长是桃源县委办原副主任、县党史办原主任,对宋教仁的生平历史颇有研究,并参与了生平陈列馆资料审编,是宋教仁故居的得力建设者。大家享受特殊待遇走进故居先睹为快,饱享精神大餐。在参观学习过程中,罗会长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如数家珍的热情讲解宋教仁的生平事迹。大家似乎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身临其境,感受深刻,教育启发巨大,对宋教仁充满了十分的敬仰。
通过参观学习,更激发了大家对革命先驱的缅怀激情,更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无比自信,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大家决心要更好地向革命先驱学习,弘扬渔父精神,汲取了奋进力量,永远跟党走,追梦新征程,在广阔的网络天地里,夕阳争辉,晚霞飞彩。 通过近两个小时的参观学习,不仅传承了渔父精神,也加强了桃源、临澧两县协会相互的学习交流,大家满怀激情的在故居门前进行了集体合影留念。桃源县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杏莲,临澧县协会常务副会长尹德立,副会长兼秘书长胡达武,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谭光玉等一道参加了这次参观学习。其场面热烈,情景感人。有诗为证: 渔父精神万古传,网宣接力乐心田。 故居携手并肩进,沅澧奔流永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