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6-7-9 21:28 编辑
第九回 宋氏门庭迎德女 方家宴上斥乡绅
1898年秋,16岁的宋教仁与本县方联辑之女方快姐喜结良缘。 原来,这桩婚姻是由双方父母包办订下的“娃娃亲”。那时他俩都很小,只是方快姐大宋教仁4岁。所谓“女大三,抱金砖”,当地传统以为女方大几岁,更会当家理财,双方父母一中意,便订下了这门亲事。 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材相貌变化难以预料。这年春天,宋教仁已出落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而且满腹文采,聪慧过人,名贯乡里。方快姐也是位名门闺秀,懂得诗书礼义,只是貌仅中姿,鼻梁微塌。当地当时讲究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方家父母担心自家女儿貌不出众,与宋教仁配不上,日后会遭嫌弃,便派媒人到宋家退婚。 宋教仁父亲早逝。这天媒人到来,他就随母亲接待。媒人开始只转告了方家父母欲想退掉这门亲事的意思,而没有说出退婚的理由。 宋教仁和母亲猜测可能是自家对方家有失礼之处,便请媒人再去方家问个明白,媒人这才说出实情。宋教仁恳切地对媒人说:“我家择配,取德不取色。方家女子,品行尽人皆知,何谈退婚之有?” 媒人闻听宋教仁如此一说,深受感动又如释重负,起身拉着宋母的手说:“我说你家二公子,真是品德高尚之人,那方家小姐也是前世修来的福份。既然如此,那就不如尽快把婚事办了,给您老添个帮手不说,早些抱上孙子,让宋氏香火兴隆,百代传承。” 宋母笑哈哈地说:“行,那我就托你吉言,劳你奔波了!” 媒人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连吃饭喝茶也推辞了,急忙去回复方家。 于是,双方家长通过一阵紧锣密鼓的操办,就在这年金秋季节,宋教仁与方快姐完婚。而在洞房花烛之夜,宋教仁仍在灯下看书,久不入寝,迨至子夜过后,更衣上床,倒头便睡。过后又迷迷糊糊发出言语:“诗意尚可,平仄失当……”继而响起了鼾声。方快姐听闻,知道丈夫是在梦中推敲诗文,想到自已早早嫁过,成为家庭拖累,而误了丈夫的学习前程,心中很是内疚。于是,她翻身下床,打开嫁妆漆箱,将娘家的押箱钱和自已的金银首饰悉数拿了出来,推醒丈夫说:“夫君,你读诗书是梦寐以求了,我支持你,今后家里的事情由我承担,这点钱物你就拿出当学费吧!”宋教仁见到妻子言出由衷,真心诚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紧紧地抱住方快姐:“知我者,贤妻也。” 新婚三天“回门”(当地婚俗,新婚第三日,女婿偕妻子到岳父家拜望)。岳父大人知道女婿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特地备下一桌盛宴,请来一帮文人乡绅作陪。 酒过三巡,觥筹交错,来了兴致。众人听说新姑爷宋教仁才华横溢,秀口珠玑,而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考考他的口才,想出了个口占“四言八句”的主意,并推举老学究张儒生拟出字题。 张儒生想了想,说:“那就以‘天地人皇’四字打头为题,如何?”老朽才疏学浅,姑且先编出一段,权当抛砖引玉: 天文万古过, 地理千年多。 人生尤寄短, 皇想亦如何? 此意是讲日月星辰周而复始,永远运行,地上万物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人生短暂,留下美好怀念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一听,起身举杯:“讲得好,讲得好!喝酒!”并恭维他说:“愿您老身体康泰,永享清福。” 接着,大家把目光投注在了方志成身上,因为他的儿子在官府供职,不得不给他脸面。方志成也是以此为荣,他清了清嗓音,编出四句: 天穹九霄圆, 地舆四方宽。 人主安国泰, 皇恩浩荡然。 这段“四言八句”,可谓睁着睛眼说瞎话,为清王朝粉饰太平:天空高阔,地域宽广,统治者安邦定国,皇帝佬儿恩泽四海。 宋教仁听闻,霍地站起来,没等众人发话,便脱口而出: 天功昭日月, 地德养官民。 人亡而邦瘁, 皇汉应扶倾。 席上老朽们闻之色变。因为宋教仁是说,天行日月普照大地,地生万物养活官民,而清廷不用贤才致使国家衰败,大汉民族应当行动起来,扶危救亡。 此时,宋教仁瞥见方志成坐立不安,欲要言语。他便施过抱拳礼,说道:“请教诸位前辈,当今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国有豺狼当道,野外饿殍遍地,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列强横行于中原大地……国已如此,何言皇恩之有?” 众乡绅听闻,全都缄口无言,面面相觑。 宋教仁接着说:“清王朝外强中干,毫无抵御外侮之力,只知道割地赔款,弄得民不堪命。光绪这个昏庸的皇帝还不赶下台去,中国还成什么体统,国人还有什么活路?” 老朽们听见他要赶走当今皇上的话语,不由得惊恐万状,吓出一身冷汗。方志成摇头晃脑,煞有介事地说:“你年纪轻轻,怎么满口胡言?竟敢犯上作乱,当众辱骂大清皇上,知道该当何罪?” 乡绅赵吉祥将手中的酒盅朝桌上一搁,有板有眼地说:“吾人闻之,新姑爷学识不浅,才气过人。但愿不要受了异端邪说的盅惑,而误了个人的大好前程哟!” 宋教仁明确表示:“诸位不要为了苟且偷安而是非不辨了,我看误了个人前程事小,误了国家和民族的前程才是大事矣!”直说得一个个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许久,有个乡绅开腔言道:“毋庸讳言,我看这位新姑爷是个狂生,我等实在不敢作陪。” “不敢作陪,不敢作陪……”一个个扔下酒盅,起身而退。 宋教仁也不挽留,只是言道:“诸位前辈,一路走好,恕不远送。” 结果,众乡绅全都灰溜溜地走了。岳父大人见状,对宋教仁说:“翁婿,怕是把人得罪了,日后没有好果子吃。” 宋教仁:“岳父大人差矣!我要的就是他们把我的话传出去,好让有识之士们觉醒。这清朝的江山不垮,平民百姓还能过上什么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