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电脑,读到一位湘西古丈县水务局的网友发在新浪博客里的诗歌《厅长三访红石林》。她在诗歌后记中讲述退休十多年的湖南省水利厅原厅长王孝忠同志当年为贫困山村办实事、解难题的故事。这位老厅长是常德人,是我的老乡、老兄、老师、老领导、老网友。看罢湘西这位博友的博文,我很亲切,我很感动。看到徐政国先生的点评留言,我很快想起了十多年前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说过的一句话:只有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党员干部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职位是人民群众给的,也承载着群众太多的期望和嘱托。这话说得多好啊!湘西古丈县水务局这位博友最后写道:饮水思源,特作《厅长三访红石林》,以此谢答王孝忠同志和各级水利部门对古丈县水利建设事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忽然我想,这是一种基层群众由衷的致敬和感谢,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期盼和呼唤呢? 厅长三访红石林 ——记王孝忠同志红石林之行 厅长初访红石林,干旱缺水穷山村。 饮灌赖天水无靠,犁耙高挂田难耕。 农家堂屋商对策,北窖南移决先行。 红石林村初试点,大胆创新第一人。
厅长再访红石林,异景奇观竞峥嵘。 家家户户挖水窖,岭岭山山引甘霖。 丰蓄枯用润田地,春集夏灌惠民生。 都夸工程措施好,万古千秋颂党恩。
厅长三访红石林,新旧变化惊客心。 吊脚楼品农家乐,晒谷场闻捣衣声。 新禾摇曳千山绿,岩溶喷吐一片春。 红石起舞民摆手,茅古狂欢迎恩人。
后记:2006年2月16日,时任湖南省水利厅厅长的王孝忠同志率相关处室负责人,深入古丈西部干旱缺水死角红石林、断龙山等乡镇调研,现场研究决定“北窖南移”并在红石林镇花兰村进行试点。面对贫困和美景,王厅长非常感慨地即兴赋诗:“千古红石林,万代留后人。昔日帘山村,今日成仙境。”,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红石林。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第一批集水窖示范工程于2006年10月动工,同年12月底竣工。这种春集夏用、丰蓄枯用的工程模式受到了当地群众一致拥护。群众普遍赞扬:“水利部门为老百姓办了一件万古千秋的大好事”!媒体评价:“集水窖走出了岩溶干旱地区抗旱新路子”。 2007年1月13日,“全省抗旱集水窖示范工程现场会”在古丈召开,邵阳等五个地州市、十八个县市60多名代表参会。4月17日,王孝忠同志第二次深入红石林镇花兰村调查了解和督办集水窖工程后继建设情况,对集水窖工程的成功实施感到非常满意和欣慰。 2010年5月19日,退线后担任省委督办专员的王孝忠同志深入古丈督查防汛工作,再次深入红石林镇花兰村对集水窖工程进行了建后走访,这是他第三次来到红石林。 2010年7月,在长沙召开的《古丈县地下埋藏封闭式集水窖饮水安全型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处理整体上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可以在全省推广应用”。 我作为古丈一名普通的水务工作者,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自见证了古丈县集水窖水利工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试点到推广的全过程。如果没有王孝忠同志的最初动议、没有各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古丈岩溶干旱地区至今也许找不到一条抗旱节水的有效途径,当地人民群众饮水灌溉也许仍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之中。 饮水思源,因此特作《厅长三访红石林》,以此谢答王孝忠同志和各级水利部门对古丈县水利建设事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作者 胡文玉 湘西古丈县水务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