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6-7-21 05:11 编辑
第三十八回 善待同窗获御笔 诚交日警结良朋 宋教仁就读日本早稻田大学时,班上有位叫小山雄一郎的同窗。由于他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不仅不把中国留学生放在眼里,就是在日本学生面前,也是一副傲慢的神态。因此,全班学生很少与他来往。 一天晚餐后,宋教仁外出散步,突然发现校园外墙角边躺着一个人。他走近一看,见是同窗小山雄一郎,嘴里直喘粗气。宋教仁关切地问:“小山君,怎么啦?” 小山雄一郎断断续续地道:“心慌……头昏……”。宋教仁知道他病了,连忙将他扶起,背着就走。背出很远,才搭上电车赶往医院。 经医生视诊,小山雄一郎是突发心脏病。幸亏就诊及时,才没有发生意外。 宋教仁得知小山雄一郎的病情,一边陪护在医院里,一边设法与他家人取得联系。 半月后,小山雄一郎病情好转出院,特地请宋教仁上他家作客。宋教仁推辞不脱,只好去了小山雄一郎的家。 原来,小山雄一郎出身于一位日本军人家庭。其父去年病逝,生前在日本军中任大佐,建造了气派的别墅,也留下了大量财产。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多次到过中国,搜了不少中国文物藏在家里。 小山雄一郎的母亲是一位通情达礼的日本妇人。这天她做好酒菜,让儿子和宋教仁对饮,自已却出门办事了。 吃罢酒席,小山雄一郎将宋教仁引进他的书房,书案上摆着三件文物:一只古代射箭的玉扳指,一盅战国时期青铜樽;还有一轴字画。小山雄一郎告诉宋教仁,这三件文物,是奉母亲之命,馈赠给你的礼物,作为及时送他就诊的酬劳。 宋教仁起初并不打算接受什么酬劳,当他打开画轴一看,上面所书东汉王充《论衡》之语:“引物事以验其言行”八个大字,字迹如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刚劲有力。落款为“大明崇祯”,并加盖了大篆图章。 宋教仁叹为观止:“这是中国明代崇祯皇帝的御笔!”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1644),光绪第五子,1627年继位,他是中国最后一位汉族皇帝,在位17年。崇祯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他反对阿谀奉承,虚应故事。“引物事以验其言行”,主张用实际言论行动来验证物事的好坏。作为一代专制皇帝,又即位在明朝末年,关外清军势大,朝中阉党弄权,国内农民起义军纷起。面对江河日下的形势,曾六下罪已诏,最后自缢于煤山,为江山社稷而死,也算难能可贵了。 宋教仁爱不释手地握着这幅字轴,才对小山雄一郎说:“感谢你母亲和你的看重,我今天就将这一轴字带回去。小山君,割爱啰!” 小山雄一郎说:“统统的带去吧!玉器、青铜器、值钱的有!字画嘛,太一般了。” 宋教仁也用日语道:“值钱的,不夺人所爱;一般的,愧领的有!”说完,便拎着那轴字卷出门,小山雄一郎送至门外。 次日,宋教仁就将这轴御笔悬于《民报》社墙壁,供革命同仁们欣赏。 1906年1月22日。宋教仁到东新译社访友归来,发现有日本便依警吏跟踪其后。他遇事不惊,大步向《民报》社走去。 来到《民报》社,见到3个日本警吏懒洋洋地站在报社门口。宋教仁主动上前向他们打招呼,请他们进屋里用茶。3个日本警吏见宋教仁为人和善,便主动告诉他:“你们的,清国大臣载泽的有,来到东京,大大的活动。请求我国政府,监视你们革命党人。我们的,奉命公干的有!” 宋教仁听了,笑着说:“他载泽也太高看自已了,你们日本政府也太小心了。革命党人要推翻清王朝,绝不会在贵国把他载泽怎么样。退一万步说,就是宰了载泽,也动摇不了清王朝的根基,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敢保证,你们这趟差事,大可不必费力伤神了。 听宋教仁这么一说,其中有个警吏主动上前握住宋教仁的手说:“宋君坦言相告,大大的够朋友。这几天,我等的跟踪,事出有命,请勿介意的有!” “哪里,哪里!有机会交朋友,是件好事。”宋教仁回答道。 次日,仍有日本警吏终日守在《民报》社门口,宋教仁没有外出,在报社发行《民报》,并给美国大同日报馆、香港开智社、越南西贡和昌楼、湖北震亚社、湖南集益社等代办所书写信函。 以后数日。有日本朋友佐藤独啸请宋教仁到会芳楼小饮,他邀警吏同往。彼此把酒畅饮,席间无所不谈。后来,宋教仁接待来访朋友,他又邀请警吏一同游览当地山水林泉,身临“风景不殊”、举目“河山之异”,遥望祖国疆域,神往家乡故园。日本警吏将心比心,对宋教仁表示出深深同情。 尔后,当地日本警吏见到宋教仁,总是笑脸相迎。宋教仁遇有困难,只要他们能够办到的,都会给予尽力帮助,彼此成了好友良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