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2-3-14 09:40 编辑
渤海高 福建长乐屿头高氏 台江区上下杭 福福清海瑶 福清高东高氏
渤海堂福建长乐屿头高氏 长乐区屿头高氏是指“聚居在洋布村”的“高应松前辈叔伯一房”(原住高姓),与“高应松及后裔基本世居屿中村相府里”两支高姓的合称。高应松(1212—1276),字筼亩。登进士笫,历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卒谥文忠。锦屿高氏忠烈祠,位于长乐区古槐镇屿头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时任长乐县知县王遵道主持兴建。祠祀南宋抗元爱国英雄高应松,用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恢宏气派。2001年1月,忠烈祠、枢密第等文物被列为第五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名祠篇》)
渤海堂福建台江区上下杭高氏文昌阁 上下杭高氏文昌阁,位于台江区双杭街道上杭路134号,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为高氏宗祠,依大庙山而建,坐北朝南,用地面积1180平方米。双层木构八面翘角形式,重檐歇山顶,穿斗桁架,吊柱、雀替、斗拱、云楣、窗格等木部件,造型艺术精工完美,突出明清古建筑风格。1990年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列入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二楼,奉祀专司科举功名的文昌帝君。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名祠篇》)
渤海堂福清海瑶高氏 福清海瑶高氏,始祖高士仪,自长乐龙门迁福清海坛,再迁本邑磁瑶,择居境内中央高平处,居此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现传承三十余世。有后裔迁往福建平潭、浙江等地,侨居印尼、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海瑶村高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由七世祖高厚冈倡修,其子高敏斋捐资领衔,兴修建宗祠前座。清道光三十一年(1905),倡建宗祠后座,1939年被日寇轰炸,颓然残存。1954年旅印后裔募资修葺为村学。宗祠日久失修,几濒倾塌,1990年由髙仁福为代表的香港及印尼高氏捐资重建,期年完成。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名祠篇》)
渤海堂福清高东高氏 福清高东高氏,系出唐末高起度随王审知入闽,起度后裔初居福唐金蝉山,后迁莆田。十七世时,高生、高道昆仲,避元末之乱,从莆田县望江里新浦墩(今涵江区高□村)迁至福清江阴岛,高道定居于此,为莆峰高氏始祖。其兄高生暂居莆头,未几,辗转徙至港头。为纪念故地高岭头而将新地命名高岭,即今高东村。高生尊称宗发,为高岭高氏始祖,今传二十五世,拥众2000多人。高东高氏建祠于港头镇高东村,始建年代失考,据口传,最早祠堂建在村西边,后重建于现在位置,年代久远,几经兴废,数度修缮。1988年曾经大修,迨及2012年举族筹资重修。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名祠篇》)
(高家协 童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