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高 莆田涵江高美高白 南平顺昌土垅 上杭官庄贵和 上杭茶地高屋 高氏
渤海堂福建莆田涵江高美高白高氏 莆田涵江高美高白高氏,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高美高白现居村有20户,人口百余。后裔分布本邑乡村或外徙福清、湄洲、城厢洋西等地。高白高氏宗祠始建年代未详,单层二进格局。首厅高悬“父子进士”匾。二厅是祖堂,厅悬明弘治十三年(1500),御赐“大伯宗”匾。高美高白还建有高里宫英明社,英明社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是为纪念高美高族裔孙高昂一族而建。高昂登成化八年(1472)进士,官至安徽六安州知府。其子高江登弘治六年(1493)进士,任职湖广按察使。嘉靖间高昂之孙高世芳又官知罗县。现英明社于2011年重建落成。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名祠篇》)
渤海堂福建南平顺昌土垅高氏 南平顺昌土垅高氏,系出高参林后裔。宋代高清甫由邵武高坊迁居大干镇土垅村。谱云:闽之高者出自参林公,公世居豫章之汝水,职授福省参军。经由江西石板桥,后,上召引见,路经邵武高坊,公卒彼处,其家遂居高坊。高参林生四子,次子高清甫居顺昌土垅。土垅高姓今传二十四世,后裔散居大干镇、元坑镇宝庄、洋坊、谟武和郑坊乡郑坊村等地,还有外徙将乐县高唐镇、白莲镇及福州等地。土垅高氏宗祠,始建年代失考,历有兴废。现祠于1999年在原址重新建成。土垅村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宝山脚下,因宝山景点典故与孙大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纪中版《西游记》高老庄外景地取景在此,现更名为高老庄村。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名祠篇》)
渤海堂福建龙岩上杭官庄贵和高氏 上杭官庄贵和高氏,属上杭蓝溪开基祖高十郎之子高百二郎派下,第五世祖高万一郎之孙高景山,从武平县中堡镇章丰村,再迁居官庄贵和开基。至十八世高又上长子高俊忠裔孙高天凤迁龙岩曹溪中甲村,次子高俊张迁顺昌县郑坊,三子高俊明裔孙高福昌迁沙县夏茂乐厝。贵和高姓与同是高百二郎派下从中堡高坊迁居到新风村的族人和睦相处。贵和高氏宗祠,又称景山公祠堂,主祀开基祖高景山。是高景山第七世裔孙高升始建,宗祠座向亥山兼乾。到高又上时,倡导二次改建,属土木结构,历经风雨,频临倾废。逐于2012年重建落成,晋主升龛。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名祠篇》)
渤海堂福建龙岩上杭茶地高屋高氏 上杭茶地高屋高氏,属上杭蓝溪高十郎后裔。高十郎九世孙高阔荣携三子高崇、高崑、高仑,从庐丰横岗棉村高屋迁入蓝屋居住。高崑见长窝里风水甚佳,故由蓝屋迁居长窝里。长兄高崇析住蓝屋,胞弟高仑徙高乾。高屋高氏宗祠,又称崑公宗祠,始建年代失考。2014年重建新祠,择基长窝里,祠堂背后双峰高耸,形似香炉,故称香炉岽,有石山盖顶之貌。祠坐向属“坤不坤,未不未”,“螃蟹”形状,门前有三条桅杆、二尊石狮、二口水井等构筑物。 (见《中华高姓大典·福建卷•名祠篇》)
(高家协 童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