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07|回复: 16

《宋教仁逸史》 第四十三回 中文校正寅藏著 同声译述中山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6 11: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6-7-26 11:57 编辑

第四十三回  中文校正寅藏著   同声译述中山辞

     1906年8月20日,宋教仁因患神经衰弱症进入田端东京脑病院治疗。2个月后,病情好转。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将他接到家中调养,发现他家书架上放有日本明治三十五年(1902)出版的宫崎滔天所著《三十三年之梦》(亦称《三十三年落花梦》),日文本和中文摘译本。
    宫崎滔天(1871—1922),亦名宫崎寅藏,日本熊本县玉名郡荒尾村(今荒尾市)人,号曰白浪滔天。少时受日本自由民权思想熏陶,有侠者风。19世纪90年代起,多次至中国进行调查、采访。1897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和陈少白。次年戊戌政变发生,曾到香港迎接逃亡中的康有为赴日。20世纪初,参与筹划惠州起义,后配合宣传同盟会的革命主张,与革命党人黄兴、宋教仁、章炳麟等交往甚密。1911年武昌起义后,曾随孙中山至南京,参加临时政府成立典礼。
   《三十三年之梦》是他参与惠州起义失败后,在经济极度拮据,心境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写成的前半生经历回忆录。全书分为28节,上半部叙述了自己的家世,早年受教育的经过,他大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以及早年在南洋、泰国等地的移民活动。下半部详细记录了他与中国革命活动的关系和经历,主要包括他如何结识孙中山和投身中国的革命运动,到华南去营救康有为和梁启超,运送武器支持菲律宾的革命志士,促成华南、华中等地会党与孙中山合作,以及参与策划惠州起义等事件。而惠州起义失败后,他投身于浪花节界为生一事终结全书。
    孙中山为此书作序:
   世传隋时有东海侠客号虬髯公者,尝游中华,遍访豪杰,遇李靖于灵石,识世民于太原,相与谈天下大事,许世民为天人之资,勖靖助之,以建大业。后世民起义师,除隋乱,果兴唐室,称为太宗。说者谓初多侠客之功,有以成其志云。宫崎寅藏君者,今之侠客也。识见高远,抱负不凡,具怀仁慕义之心,发拯危扶倾之志。日忧黄种陵夷,悯支那削弱,数游汉土,以访英贤,欲共建不世之奇勋,襄成兴亚之大业。闻吾人有再造支那之谋,创兴共和之举,不远千里,相来订交,期许甚深,勖励极挚。方之虬髯,诚有过之。惟愧吾人无太宗之资,乏卫公之略,驰驱数载,一事无成,实多负君之厚望也。君近以倦游归国,将其所历,笔之于书,以为关心亚局兴衰,筹保黄种生存者,有所取资焉。吾喜其用意之良,为心之苦,特序此以表扬之。
   壬寅八月
   中国 孙文 逸仙拜序
《 三十三年之梦》扩大宣传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如第十七章《兴中会领袖孙逸仙》中就叙述了孙中山被囚禁于英国伦敦清使馆的经过:
   在明治二十七、八年(1894—1895)甲午战争时,他以为时机可乘,暗中购置武器弹药,一切准备均已就绪之际,而战争已告结束,《马关条约》亦已生效,因而不无有失误时机之憾。但是由于骑虎之势已成,欲罢不能。于是集结军队于汕头、西河、香港三地,设立指挥部于广东省城,而自居广州、计时拍电、号令进军(即1895年10月广州起义)。计划刚开始,即因密谋暴露,受到官兵的反击,仅能只身脱险,逃到澳门。后又密航香港,转赴日本,脱下胡服,剪掉发辫,换上西装,前赴夏威夷,更由美国到英京(伦敦)。他曾一度为中国官吏(即清驻英使馆人员宋芝因,曾与孙中山同学)所诱骗,被幽禁于公使馆,一时性命危在旦夕(清廷电令驻英使馆秘密谋害),宛如风前之烛。幸而上天并未弃此英杰,幽禁之事,终泄于公使馆外,经其师友(孙中山就读于香港西医书院的英藉教授康德黎)的热心营救,尽力奔走,以及当时英国外相萨其贝里侯爵的抗议(因清使馆此举违反国际法),他才从九死一生之中获救。脱险后,乃执笔写出被幽禁始末(即《伦敦蒙难记》一书),交伦敦出版社出版,以暗寓感谢和告别之意,随后离开英国,怀着一片耿耿之志,来到日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本。
   于是,宫崎滔天在横滨造访结识了孙中山先生。
   宋教仁将《三十三年之梦》日文本和中文摘译本对照阅览之后,发现中文本中有多处错译,漏译之处,而且文白两体杂糅,叙述与对话不分,更有甚者,因译时过于草率而背离原著内容,自造文义。宋教仁便成日伏案,进行全书的中文本的校译工作,如《我之历史》:1906年12月16日“九时,至田端脑病院取药。下午一早,回。改《孙逸仙传》数页。”即指此事。
   12月2日,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民报》创刊周年庆祝会,到会者5000余人,其中在宫崎滔天等人的相邀下,有不少日本朋友参加。此时,宋教仁病未痊愈,他带病出席会议,并为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演说,作了同声日语翻译——
   诸君:
   今天诸君踊跃来此,兄弟想来,不是徒为高兴,定然有一番大用意。今天这会,是祝《民报》的纪元节。《民报》所讲的是中国民族前途的问题,诸君今天到来,一定是人人把中国民族前途的问题横在心上,要趁这会子大家研究的。兄弟想《民报》发刊以来已经一年,所讲的是三大主义:第一是民族主义,第二是民权主义,第三是民生主义。
  那民族主义,却不必要什么研究才会晓得的。譬如一个人,见着父母总 是认得,决不会把他当做路人,也决不会把路人当做父母;民族主义也是这样,这是从种性发出来,人人都是一样的。满洲入关到如今已有260多年,我们汉人就是小孩子,见着满人也是认得,总不会把他当作汉人。这就是民族主义的根本。
   但是有最要紧一层不可不知: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因为我们汉人有政权才是有国,假如政权被不同族的人所把持,那就虽是有国,却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我们想一想,现在国在哪里?政权在哪里?我们已经成了亡国之民了!地球上人数不过一千几百兆,我们汉人有四百兆,占了四分之一,算得上地球上最大的民族,且是地球上最古老最文明的民族;到了今天,却成为亡国之民,这不是大可怪的吗?那非洲杜国不过20多万人,英国去灭他,尚且相争至三年之久;菲律宾不过数百万人,美国去灭他,尚且相持数岁;难道我们汉人,就甘心于亡国!想起我汉族亡国时代,我们祖宗是不肯服从满洲的。闭眼想想历史上我们祖宗流血成河,伏尸蔽野的光景,我们祖宗很对得住子孙,所难过的,就是我们做子孙的人。再想想亡国以后满洲政府愚民时代,我们汉人面子上从他,心里还是不愿的,所以有几回起义。到了今日,我们汉人民族的革命风潮,一日千丈。那满洲人也提倡排汉主义,他们口头是说他的祖宗有团结力、有武力,故此制服汉人;他们要长保这力量,以便永居人上。他们这几句话本是不错,然而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汉人无团体。我们汉人有了团体,这力量定比他大几千万倍,民族革命的事不怕不成功。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们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些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他当初灭汉族的时候,攻城破了,还要大杀十日才肯封刀,这不是人类所为,我们决不如此。惟有他来阻害我们,那就尽力惩治,不能与他并立。照现在看起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他的心事,真是一天毒一天。然而他所以死命把持政权的原故,未必不是怕我汉人要剿绝他,故此骑虎难下。所以我们总要把民族革命的目的认得清楚,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人的话,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想来诸君亦同此意。
   民族革命的大要如此。
   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实行革命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300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然不行的。研究政治革命的工夫,煞费经营。至于着手的时候,却是同民族革命并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治政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佛兰西大革命及俄罗斯革命,本没有种族问题,却纯是政治问题;佛兰西民主政体已经成立,俄罗斯虚无党也终要达这目的。中国革命之后,这种政体最为相宜,这也是人人晓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1: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6-7-26 12:02 编辑

    ( 接前面)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因为中国从来当国家做私人的财产,所以凡有草昧英雄崛起,一定彼此相争,争不到手,宁可各据一方,定不相下,往往弄到分裂一二百年,还没有定局。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眈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四分五裂,岂不是自亡其国?近来志士都怕外人瓜分中国,兄弟的见解却是两样。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说到民生主义,因这里头千条万绪,成为一种科学,不是十分研究不得清楚。并且社会问题隐患在将来,不像民族、民权两问题是燃眉之急,所以少有人去理会他。虽然如此,人的眼光要看得远。凡是大灾大祸没有发生的时候,要防止它是容易的;到了发生之后,要扑灭它却是极难。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革命的事情是万不得已才用,不可频频伤国民的元气。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于今先说民生主义所以要发生的原故。这民生主义,是到19世纪之下半期才盛行的。以前所以没有盛行民生主义的原因,总由于文明没有发达,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这个道理,很觉费解,却可以拿浅近的事情来作譬喻。大凡文明进步,个人用体力的时候少,用天然力的时候多,那电力、汽力比起人的体力要快千倍。举一例来说,古代一人耕田,劳身焦思,所得谷米至多不过供数人之食。近世农学发达,一人所耕,千人食之不尽,因为他不是专用手足,是借机械的力去帮助人功,自然事半功倍。故此古代重农工,因他的生产刚刚供人的用度,故他不得不专注生产。近代却是两样。农工所生产的物品,不愁不足,只愁有余,故此更重商业,要将货物输出别国,好谋利益,这是欧美各国大概一样的。照这样说,似乎欧美各国应该供给人民,乐享幸福,古代所万不能及的。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与刚才所说正是反比例。统计上,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这是人力不能与资本力相抗衡的缘故。古代农工诸业都是靠人力去做成,现时天然力发达,人力万万不能追及,因此农工诸业都在资本家手里。资本越大,利用天然力越厚,贫民怎能同他相争,自然弄到无立足地了。社会党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想要设法挽救;这种人日兴月盛,遂变为一种很繁博的科学。其中流派极多,有主张废资本家归诸国有的,有主张均分于贫民的,有主张归诸公有的,议论纷纷。凡有见识的人,皆知道社会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
   这真是前车可鉴,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这种现象,中国现在虽还没有,但我们虽或者看不见,我们的子孙总看得见的。与其将来弄到无可如何,才去想大破坏,不如今日预筹个防止的法子。况且中国今日如果实行民生主义,总较欧美容易得许多。因为社会问题是文明进步所致,文明程度不高,那社会问题也就不大,举一例来说,今日中国贫民,还有砍柴割禾去谋生的,欧美却早已绝迹。因一切谋生利益尽被资本家吸收,贫民虽有力量,却无权利去做,就算得些蝇头微利,也决不能生存,故此社会党常言,文明不利于贫民,不如复古。这也是矫枉过正的话。况且文明进步是自然所致,不能逃避的。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需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决是欧美所不能及的。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大凡文明进步,地价日涨。譬如英国一百年前,人数已有一千余万,本地之粮供给有余;到了今日,人数不过加三倍,粮米已不够二月之用,民食专靠外国之粟。故英国要注重海军,保护海权,防粮运不继。因英国富人把耕地改做牧地,或变猎场,所获较丰,且征收容易,故农业渐废,并非土地不足。贫民无田可耕,都靠做工糊口,工业却全归资本家所握,工厂偶然停歇,贫民立时饥饿。只就伦敦一城算计,每年冬间工人失业的常有六七十万人,全国更可知。英国大地主威斯敏士打公爵有封地在伦敦西偏,后来因扩张伦敦城,把那地统圈进去,他一家的地租占伦敦地租四分之一,富与国家相等。贫富不均竟到这地步,“平等”二字已成口头空话了!
   大凡社会现象,总不能全听其自然,好像树木由他自然生长,定然枝蔓,社会问题亦是如此。中国现在资本家还没有出世,所以几千年地价从没有加增,这是与各国不同的。但是革命之后,却不能照前一样。比方现在香港、上海地价比内地高至数百倍。因为文明发达,交通便利,故此涨到这样。假如他日全国改良,那地价一定是跟着文明日日涨高的。到那时候,以前值一万银子的地,必涨至数十万、数百万。上海五十年前,黄浦滩边的地本无甚价值,近来竟加至每亩数十万元,这就是最明显的证据了。就这样看来,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十年之后,社会问题便一天紧似一天了。这种流弊,想也是人人知道的,不过眼前还没有这个现象,所以容易忽略过去。然而眼前忽略,到日后却不可收拾。故此,今日要筹解决的法子,这是我们同志应该留意的。
闻得有人说,民主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出,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欧美各国地价已涨至极点,就算要定地价,苦于没有标准,故难此行。至于地价未涨的地方,恰好急行此法,所以德国在胶州湾、荷兰在瓜哇已有实效。中国内地文明没有进步,地价没有增长,倘若仿行起来,一定容易。兄弟刚才所说社会革命,在外困难,在中国易,就是为此。行了这法之后,文明越进,国家越富,一切财政问题断不至难办。现今苛捐尽数蠲除,物价也渐便宜了。人民也渐富足了。把几千年捐输的弊政永远断绝,漫说中国从前所没有,就欧美日本虽说富强,究竟人民负担租税未免太重,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不要落人后。这社会革命的事业,定为文明各国将来所取法的了。
   总之,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完美的国家。
尚有一问题,我们应该研究的,就是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些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自惊自扰。那中华民国的宪法,更是要讲求的,不用说了。兄弟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无文宪法是英国最好。英是不能学的,美是不必学的。英的宪法所谓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裁判权各不相统,这是从六七百年前由渐而生,成了习惯,但界限还没有清楚。后来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氏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在100年前算是最完美的了。120年以来,虽数次修改,那大体仍然是未变的。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宪法现在已经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
   那五权除刚才所说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选权。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从前本无考试的制度,所以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学问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因讷于口才,没有人去物色他。所以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杂在内,那历史实在可笑。就委任上说,凡是委任官都是跟着大统领进退。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向来是迭相兴废,遇着换了大统领,由内阁至邮局长不下六七万人,同时俱换。所以美国政治腐败散漫,是各国所没有的。这样看来,那是考选制度不发达的原故。考选本是中国始创的,可惜那制度不好,却被外国学去,改良之后成了美制。英国首先仿行考选制度,美国也渐取法,大凡下级官吏,必要考试合格,方得委任。自从行了此制,美国政治方有起色。但是他只能用于下级官吏,并且考选之权仍然在行政部之下,虽少有补救,也是不完全的。所以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机关是无论何国皆必有的,其理为人所易晓。但是中华民国宪法,这机关定要独立。中国从古以来,本有御史台主持风宪,然亦不过君主的奴仆,没有中用的道理。就是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出生无数弊病。比方美国纠察权归议院掌握,往往擅用此权,挟制行政机关,使他不得不頫首总命,因此常常成为议院专制;除非有雄才大略的大总统,如林肯、麦坚尼、罗斯威等,才能达行政独立之目的。况且照正理上说,裁判人民的机关经独立,裁判官吏的机关却仍在别的机关之下,这也是论理上说不去的。故此,这种机关也要独立。
   合上三权,共成为五权分立。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兄弟如今发明这基础,至于那详细的条理、完全的结构,要望大众同志尽力研究,匡所不逮,以成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这便是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皆得完全无缺的政治,这是我汉族四万万人最大的幸福了。想诸君必肯担任,共成此举,是兄弟所最希望的。
  此次同声翻译,使革命党人和日本朋友更多地了解了宋教仁其人的才华。此后不久的翌年1月5日,黄兴有香港之行,宋教仁从宫崎滔天家移居寒香园,代行黄兴中国同盟会总庶务之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2: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自2011年8月26曰成立以来,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宋教仁学术研究活动,其中,已经出版通俗读本<<宋教仁>>和<<宋教仁精神研究>>两本专著。由副会长兼秘书长钟发喜和副会长丁志林主编的《宋教仁逸史》一书,目前已经开印,预计在2016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湖南省煤炭厅正厅级退休干部陈其华作序,今特将其序言和正文陆续在正扬网刊发,让广大正扬网友先暏为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6 15: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扬网友先暏为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6: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16-7-26 15:40
正扬网友先暏为快!

  感谢毛秘书长冒暑临帖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6 1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同声翻译,使革命党人和日本朋友更多地了解了宋教仁其人的才华。此后不久的翌年1月5日,黄兴有香港之行,宋教仁从宫崎滔天家移居寒香园,代行黄兴中国同盟会总庶务之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2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握手! 感谢您冒暑临帖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20: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16-7-26 19:49
此次同声翻译,使革命党人和日本朋友更多地了解了宋教仁其人的才华。此后不久的翌年1月5日,黄兴有香港之行 ...

   握手! 感谢您冒暑临帖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7 18: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宋教仁逸史》编辑出版!网上发表,先睹为快,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7 18: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10:58 , Processed in 0.0354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