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云华 于 2022-5-6 13:40 编辑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最早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对终止儿童体罚的广泛关注,并向父母和看护人提供有关非暴力替代方案的教育信息。 打孩子不分城市农村家庭,现象比较普遍,打孩子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有些会导致孩子愤怒和怨恨,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从长远来看,对孩子、家长、其他人都是不好的行为。 孩子常常被打,影响身心健康。孩子犯错,家长动不动就打,让孩子从小缺乏自信,封闭自己的行为,因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环境,影响健康成长,严重的产生抑郁现象。 孩子常常被打,会影响父母之间的感情。父母动辄打小孩,孩子易与父母之间产生裂痕,因为孩子小,积怨一直在心里,要么闷不做声,要么与父母对坑,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日后很有可能使孩子会带着仇恨的心理成长,严重的给家庭带来恶劣后果。 孩子常常被打,容易养成撒谎的坏习惯。有些父母总认为靠打骂的手段能让孩子服软。长期如此,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出于保护自己的心理很可能会违心的认错,长期以往会养成爱说谎的坏习惯。 孩子常常被打,容易出现自卑性和懦弱性格。孩子常常被家长打骂后,看似被驯服了,实际上,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看到父母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长此以往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道路,甚至产生懦弱性格。 孩子常常被打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有的用无声的反抗;有的孩子用离家出走来对抗家长。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家庭因孩子淘气被气到住院,甚至有的父母因孩子被气到离异...... 如何调整被孩子气到的心里:首先父母对孩子脾气越好,教育效果越好。如果你只会发火、发脾气去对待,孩子除了学会家长的做法外没有任何益处。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其次,大人做不到的,就不要一定要孩子做到。我们成年人经常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孩子做到,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孩子做不到,我们以暴力相向呢?脾气也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父母不发火,孩子也发不起来,如果想孩子放下,父母首先自己要放下。在孩子的教育中,只要你不发脾气、逞强,遇事冷静,讲究教育方法,孩子也会学到大人的智慧和方法。再次,大人要降低身份与孩子相处。父母整天一脸严肃,恶语相向,动辄训斥,只会收到相反效果,如果降下身段,以孩子伙伴身份,甚至平辈人身份交往、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心中要充满爱,孩子就会变得很可爱,努力为孩子营造和谐健康环境,父母心怀坦荡,耐心细致,才能传递正能量,才能使爱不断传递! 2022.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