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897|回复: 23

简述古代文人咏唱常德劳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 06: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63759n26cdg2m2hfhfkjp.jpg   
       农耕时代,那里有劳动,那里就有歌谣。
       船工号子、车水号子、夯硪号子,响彻天空,回荡山谷。只要亲临那壮阔而热烈的劳动场面,你被就会感染,被震慑,被激励,于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终必定成为投入劳动、创造艺术、呼喊号子的新能手、新歌手。
      插秧歌、采茶歌、薅锄歌、扯草歌,放牛歌、打渔歌……不仅有劳动者的清唱、锣鼓伴唱,而且还有历代文人骚客的咏唱。  
      说到古代诗人唱咏劳动,自然想到李绅和杨万里的《悯农》、白居易的《观刈麦》等著名诗章,尤其是《观刈麦》,诗人的心灵显然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他不仅生动真切地描写了割麦、拾麦的辛劳和悲苦,而且在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反躬自省。
      在常德宦游的达官文人也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劳动诗篇,不少脍炙人口而流传至今。除刘禹锡的大量杰作外,明朝县令吴申的《安乡插秧歌》,明代文学家何景明《津市打鱼歌》就是其代表作。
      插秧歌是农民们在插秧季节一边劳动一边演唱的民歌,关于秧歌的起源我们可以与插秧的历史相提并论。早在宋代就有关于秧歌的记载。诗人陆游《时雨》云:“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秧歌长。”张舜民在《打麦词》中写道:“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史料中有关插秧歌的资料不多,至于曲调与演唱形式更是无法考证。但明代《安乡县志》所记载的内容则十分详尽:“插秧时主人雇请歌手二人,在田垅间一人打鼓,一人敲锣,对唱春歌。”
      《安乡插秧歌》描写了村村锣鼓,竞相唱歌,男人整田,女人插秧的热闹场景,主人热情款待插秧乡邻的盛情,以及主人告诫儿女不辞劳苦抢抓季节的急迫心情,并从中引出轮工插秧的互助办法,最后又写出只因布谷催春而官府劝农,并诚心祷天,祈求丰年。
咏也呵,咏也呵,
楚人竞唱栽秧歌。
栽秧歌,时已及,
闻得村村鼓声急。
田夫使牛扶犁耙,
田妇栽秧戴凉笠。
今日东家栽,
明日西家植,
轮工皆得相资力。
主翁满劝醉子醪,
主媪就座分鲊包。
一年生计在今朝,
叮咛儿女不辞劳。
我因劝农历村保,
卷旗花开春已老。
春禽布谷知我心,
啼过一村犹未了。
天心自古人心同,
诚心祷天天必容。
但愿十日一风五日雨,
边陲宁谧百谷丰。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他什么时候来津市写下了《津市打鱼歌》,还没来到及考证。
大船峨峨系江岸,
鲇鲂鱍鱍收百万。
小船取速不取多,
往来抛网如掷梭。
野人无船住水浒,
织竹为梁数如罟。
夜来水涨没沙背,
津市家家有鱼卖。
江边酒楼燕估客,
割鬐斫鲙不论百。
楚姬玉手挥霜刀,
雪花错落金盘高。
邻家思妇清晨起,
买得兰江一双鲤。
簁簁红尾三尺长,
操刀据案不忍伤。
呼童放鲤撇波去,
寄我素书向郎处。
      《津市打鱼歌》艺术地再现了当时津市渔业的兴旺发达和打鱼习俗:大小船只使用网罟鱼梁各于江上取鱼,获渔数以百万计,夜来涨水,淹没了水中的沙洲,渔民捕获的鱼儿更多,第二天早上,家家均在鱼市出售鲜鱼。因此临江酒楼鱼食生意红火,老板也收入丰厚。但此情此景中,邻家思妇却买鲤鱼寄书托情。
      另外清人万烻的《采莲曲》却别有情趣:“雨霁霞明六月天,藕花深处问渔船。渌溪何似耶溪水,可有新开并蒂莲?湖天浩渺净无云,流水三分月二分。咫尺花开人不见,蜻蜓飞上藕丝裙。”尤其是傍晚“流水三分月三分”情景令人留恋往返。
      另外,作为水患无穷的西洞庭湖区,也不能不记录明人陆垹在此留下的《筑堤谣》
彼田高,我田低,
高田积土可成蹊。
低田年年催筑堤,
筑堤复取田中泥。
去年大水百谷伤,
高田得熟低田荒。
今年土龙雨莫祷,
高乡之田为茂草。
      刘禹锡的《插秧歌》,虽然写在连州,但他先前在任常德司马十年,不可能没有常德的真闻实感,诗中表述的插秧情景和常德相差无几。《旧唐书·刘禹锡传》中说:“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这说明,刘禹锡从向民歌学习到创作民歌是在朗州开始的。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作者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在农夫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进一阵阵嘲嗤的大笑,传神地表现了农民们朴野而又乐天的性格特征,绘出了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农夫与小吏的对话,寥寥数言,朴素无华,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刘禹锡在常德的《采菱行》描写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常德白马湖中采菱船只采菱嬉戏、夜市热闹的动人情景。其主题虽然是歌颂爱情,表达个人胸怀,但场景和载体却是常德的白马湖的采菱劳动:并叙述了采菱多由女子承担而且尚喜芰菱,以菱待客,踏歌互答的习俗。洋溢着劳动的欢快,待客的热情,具有浓厚的乡土民情。

白马湖平秋日光,
紫菱如锦彩鸳翔。
荡舟湖女满中央,
采菱不顾马上郎。
争多逐胜纷相向,
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
蓼花缘岸扣舷归。
归来共到市桥步,
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
下有连樯多估客。
携觞荐芰夜经过,
醉踏大堤相应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
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
长安北望三千里。
      刘禹锡还写下了 《畲田行》、《莫徭歌》、《竹枝词》。《畲田行》则通过烧畲这一重要的劳动习俗来描写夔州农民的生产劳动:“何处好畬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遂至烘天热。下种暖灰中,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馀金。”     
      《莫徭歌》也述及连州莫徭人“火种开山脊”烧畲的劳动习俗。烧畲是夔州、朗州、连州等偏远地区独特的生产劳动方式,即是指刀耕火种。从诗中可知其程序是:选择地点(山坡)——占卜天气(是否下雨)——砍伐树木——放火烧畲——播种暖灰。由于地势良好,所以不用施肥经管,禾苗就长势茂盛,就此表现当地农民不费耕种之事,乐于吟唱歌咏的悠闲生活。又《竹枝词》云: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说明烧畲这种较沉重危险的农活由男子承担,女子主要负责背水。而烧畲之时火势甚猛,摧毁山林,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惊讶好奇?于是把所见诉诸于笔端,正如他在《刘氏集略说》中所说:“及谪沅、湘间,为江山风物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

063635ss3y2xvsxvhfvpxs.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 06: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乡插秧歌》描写了村村锣鼓,竞相唱歌,男人整田,女人插秧的热闹场景,主人热情款待插秧乡邻的盛情,以及主人告诫儿女不辞劳苦抢抓季节的急迫心情,并从中引出轮工插秧的互助办法,最后又写出只因布谷催春而官府劝农,并诚心祷天,祈求丰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 06: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在农夫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进一阵阵嘲嗤的大笑,传神地表现了农民们朴野而又乐天的性格特征,绘出了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农夫与小吏的对话,寥寥数言,朴素无华,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 06: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07: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有许多劳动歌谣。
     劳动歌谣主要指以劳动生产为内容的民歌。劳动歌谣产生和应用于劳动中,在劳动中起合力协调、减轻疲劳、活跃气氛、自娱自乐的作用。常德人民勤劳、勇敢、淳朴、热情,能歌善舞,并把民歌巧妙地贯穿于耕田耕地、播种插秧、采茶薅草、车水割谷、驾船放木排等各种劳动中,用歌声鼓舞劳动热情,抒发劳动者的自豪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07: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德是农业大市,农业以种稻为主,旧时,农民很看重栽秧。栽秧之日,主家丰备酒菜,宴请本族本家尊长和栽秧帮工,谓“吃栽秧饭。”饭后,由主家或插秧能手下田扯第一把秧,谓“开秧门”。扯秧前,先用手向秧苗浇水,左三下,右三下,前三下,谓“赶秧风”,以免手腕中“秧风”红肿疼痛。若中“秧风”,即用扯下的秧苗擦拭。
       自古以来,常德农村妇女就下田插秧,明人夏言有诗《安乡道中妇人插田》,“村南村北竞插禾,新妇小姑兼阿婆。”在人民公社时期,妇女更是插秧的主力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07: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德是农业大市,农业以种稻为主,旧时,农民很看重栽秧。栽秧之日,主家丰备酒菜,宴请本族本家尊长和栽秧帮工,谓“吃栽秧饭。”饭后,由主家或插秧能手下田扯第一把秧,谓“开秧门”。扯秧前,先用手向秧苗浇水,左三下,右三下,前三下,谓“赶秧风”,以免手腕中“秧风”红肿疼痛。若中“秧风”,即用扯下的秧苗擦拭。
       自古以来,常德农村妇女就下田插秧,明人夏言有诗《安乡道中妇人插田》,“村南村北竞插禾,新妇小姑兼阿婆。”在人民公社时期,妇女更是插秧的主力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07: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插秧歌
(一)

阳雀飞来叫高声,玉皇派我催阳春,
叫得人间生百草,插好秧苗打转身。
(二)
插秧莫插田墈边,田墈边里岩子尖,
假若刺了哥哥手,好似刺了妹心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07: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插秧歌

阳雀飞来叫高声,叫得山下百草青。
我是天上麻鹞子,玉帝派我催阳春。
插好秧苗打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07: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采茶歌

正月逢春好唱花,十八的姑娘到你家,
手提灯笼把歌唱,一送新春二送茶。
二月逢春好唱花,后园阳雀叫喳喳,
一来推动阳春早,二来推动茶发芽。
三月逢春好唱花,旧山茶叶在发芽,
十八姑娘来采茶,罗裙兜茶头插花。
四月采茶暖洋洋,郎在田中插秧忙,
插得秧来茶又老,采得茶来秧又黄。
五月采茶是端阳,新打龙船下长江,
采茶郎是划船手,采茶姑娘站两旁。
六月采茶热难当,上栽杨柳下栽桑,
上栽杨柳遮阴凉,下栽桑树好养蚕。
七月采茶茶叶稀,十八姑娘坐高机,
织起绫罗箱子满,女郎缝件采茶衣。
八月采茶茶叶黄,头茶哪有晚茶香,
头茶香过三间屋,晚茶香过几间房。
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酿酒菊花香,
手提银壶喝美酒,杯杯敬的采茶郎。
十月采茶下大霜,十八姑娘坐绣房,
乡个荷包两面花,亲手送给采茶郎。
十一月采茶天又冷,十八岁姑娘绣罗裙,
旁边绣起茶花朵,中间乡个采茶郎。
十二月采茶手冻硬,送郎送到五里亭。
等到明年二、三月,茶树脚下来相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2:10 , Processed in 0.0385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