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41|回复: 3

李群玉的湘茶情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6 10: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群玉的湘茶情缘
胡圣满  


102341ekjvjio4ypaqvpmy.jpg


湖南澧县古为澧州州治,自古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唐代诗人李群玉就是最杰出的一位代表。李群玉(807858),字文山,生于澧州东溪七里庄,23岁时迁居澧州治所附近的仙眠洲。生性旷达,专以吟咏自适,不乐仕进。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殿中附马杜悰外任澧州刺史,堂弟杜牧(803-852年)南游来到澧州,看望堂兄杜悰,结识了其幕僚李宣古(后创立了文山书院)及隐居诗人李群玉。在杜牧及亲人的反复劝说下,李群玉踏上了赴举之路,大和二年(828)正月,李群玉制举考试落第,他先是“蛰居”,“十年侣龟鱼,垂头在沅湘”,继而“漫游”,足迹遍及江表、荆州、巴蜀以及粤桂,途中创作了大量的羁旅诗和山水诗,“诗笔遒丽,文体丰妍”。会昌四年(844),已38岁的他入裴休幕帐,并写下《长沙陪裴大夫夜宴》《长沙春望涔阳故人》等诗章。大中八年(854年)夏天,李群玉在杜牧的关照下,受宰相裴休,名臣令狐綯等的举荐,向唐宣宗献诗三百首,在《进诗表》中自称:“臣所贡前件歌诗,以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浦…”。唐宣宗制曰:“李群玉放怀丘壑,呤咏情性,孤云无心,浮磬有韵。吐妍同于丽则,动清神于风骚。冥鸿不归,羽翰自逸;雾豹远迹,文彩亦奇,信不试而逾精,能久幽而自乐,念其求志,可以言诗,用示絷维,俾之刊校,可守弘文馆校书郎。”诏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职南归。大中十二年(858),李群玉投洪井而死。光化三年(900),唐昭宗诏准著名诗人韦庄的奏请,承认李群玉为“遗贤”,追赐进士及第。 同代著名诗人周朴称赞说:“群玉诗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另一著名诗人李频也说他是“逍遥蓬阁吏,才子复诗流”。《全唐诗》录李群玉诗263余首。李群玉的诗歌更多地是为湖湘风情而歌,并将晚唐时的茶农、钓叟、药翁、歌妓、舞女、乐工、道士、炼师、隐者、方丈、员外及达官贵人一一揽入他的诗句诗韵中,让人们从中体味到诗人关于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徬徨,晚唐走向衰败没落的背影。



李群玉对湖湘茶叶充满了爱意和激情,先后多次在诗中提及,描写湘茶与湘瓷有关的诗就有五首:
其一为《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
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
自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
珪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
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
红炉爨霜枝,越儿斟井华。
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
凝澄坐晓灯,病眼如蒙纱。
一瓯拂昏寐,襟鬲开烦拏。
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
持瓯默吟味,摇膝空咨嗟。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时,盐铁转运使裴休迁同平章事后,南巡廉察湖南,并以厚礼聘请李群玉入幕。据《南岳志》载:大中六年冬,李群玉随裴休来到南岳,二人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茶农,裴休奏报了税法十二条,总结了以往茶税的弊病,改订新章,经宣宗诏准施行,并在怀让和尚安葬的墓塔下层书写了“最胜轮塔”四个篆字。李群玉则在南岳巧遇在此隐居的族侄龙山县人阿惠,阿惠向李群玉赠送了石廪茶,石廪茶产于南岳最大的五峰之一石廪峰,形似砖茶为方茶,形似拳头为团茶。李群玉品尝后,精于茶道的他,倍觉与当时的贡茶顾诸紫笋茶和方山团茶不相上下,有意对制茶全过程考究一番,在阿惠的劝留下,李群玉在南岳湘南寺借住了三个多月,亲身体验了采茶、制茶、品茶全过程。853年3月下旬的某天清晨,李群玉在阿惠的引领下,来到石廪峰下的茶园,叶片上还含有露珠,阿惠告诉李群玉,只采嫩芽,加工成硅壁一样,香气浓郁,闯煞勰???蠼鸹疲?崮廴缁āT诤炻?霞芷鸸?Γ??氯忌盏木?【???虻氖髦Γ?±瓷街械那迦????孀潘?碌纳?撸??咂鹩阊叟菔保??Σ杼谰涂?急渖??枰毒推?谒?嫔稀L甘?鄣腊疽沟氖?擞胍?诱吆椭蹈?暮蜕械朗棵敲康剿牡轿甯?保?杌栌????劬拖衩缮狭松床迹?缓??薏杈湍芨献咚?猓?艨?臼婪硳偅?谷送纺郧逍拢??裾穹堋B奂安枭衤接鹬?蟮牟枋??纫岳手菟韭砹跤砦?772~842)《西山兰若试茶歌》著名: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刘诗一二句点明茶丛的位置、数量、季节,三四句由写采茶的时间与茶叶的嫩度,五六句写加工过程与成茶香味,配以合适温度的开水,七八句描绘冲茶过程,形象生动。李群玉由此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刘诗的“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与李诗“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有异曲同工之妙。石廪茶与当时的名茶顾渚紫笋茶和方山团茶相比,谁能说其差?相续喝上几杯,仔细来品味,只有摇动双膝,为其没有象顾渚和方山驰名而惋惜。
作者也在诗中说明了送茶者的身份,茶叶的名称、产地,采摘的季节和时间,鲜叶的嫩度,加工后形状、香味,煎煮前的预处理,选用的燃料,精选的井水,及水温逐步升高小沸至大沸,汤色变化的过程都观察入微,生动准确,令人拍案叫绝。并说其提精醒神的功力十分强大,味比顾渚与方山茶不相上下。可见诗人对湘茶的喜爱,充足说明了作者对茶艺、茶技的精通,是品茶的高手,高级的品茶师。或许石廪茶就是现今湖南砖茶黑茶的始祖,或是南岳云雾的前身,只不过改变了其加工工艺罢了。此茶之名贵超过了当时的贡品(顾渚紫笋茶和方山团茶)。其饮用过程正是茶道今日工夫红茶或砖茶的精准描述。从“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砖茶或团茶不便直接掰开,必须借助工具粉碎成末,轻如花粉。“红炉焚霜枝,越儿斟井华”,红炉可能是专用的烧茶陶器,类似敝口陶瓮,炉下烧材是经过雪霜后的干树枝,霜后的干枝能保证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烟雾,保持水温的连续性,使鼎中的水温稳步升高一气呵成,不致烧成温开水。选用的水是山中的清泉井水。“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鼎边开始小沸时,漂在水面的茶叶使水的颜色开始起细微变化,“霞”即淡红,清霞即由无色逐渐变红的过程,可以推测,品鉴的地点即为僧舍,陪客即有僧人,讲到喝茶的好处,然后自己持瓯默默品味,赞叹不已的情景,短短数言写得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诗人恰逢盐铁转运使裴休迁同平章事后南巡廉察湖南,厚礼聘用之时,心情畅快,诗文一扫往日消沉、徬徨之气,但有旁观者清,隐逸之味。“摇膝空咨嗟”,为石廪方及团茶鸣不平吧?也为自己的处境鸣不平吧?此诗写作时间为(853)大中七年,不久,李群玉就随裴休赴京城为唐宣宗献诗去了。刘诗披露了常德的西山寺是炒青绿茶的萌芽地,与李诗印证我国制茶工艺在唐代的演变过程,既由饼茶,团茶向散茶,炒青绿茶进化的过程。而君山银针,南岳云雾,高桥银峰,石门银峰,双上绿芽则是炒青绿茶的继续和发扬光大。自称衡岳沙门的诗僧齐已(863-937)在《咏茶十二韵》诗中去:“……出处无春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降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由此可见湖湘贡茶早在唐朝就已出现。
其二为《答友人寄新茗》:
满火芳香碾麹尘,吴瓯湘水绿花新。
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



写明了在西安朝廷夜晚烤火煮茶的情景,选用江苏的茶具,湖南的水与新茶,且是绿茶,并标明饮茶的时节,作者醉酒的程度与心情,感怀于朋友的友情。“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则把友人千里外寄茶那份情谊描绘得恰到好处,酒渴人则说明诗人喜欢饮酒喝茶写诗,标准的文人形象。吴瓯,江苏的茶具,湘水,可能是作者思乡的表达,绿花新则说明是春天的新绿茶。诗人的才情、友情、思乡之情跃入眼帘,意境直追李白的“赠汪伦”。
其三为,《龙安寺佳人何最歌八首》:
团团明月面,冉冉柳枝腰。
未入鸳鸯被,心长似火烧。
见面知何益,闻名忆转深。
拳挛荷叶子,未得展莲心。
欲摘不得摘,如看波上花。
若教亲玉树,情愿作蒹葭。
门路穿茶焙,房门映竹烟。
会须随鹿女,乞火到窗前。
不是求心印,都缘爱绿珠。
何须同泰寺,然后始为奴。
既为金界客,任改净人名。
愿扫琉璃地,烧香过一生。
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
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
第一龙宫女,相怜是阿谁。
好鱼输獭尽,白鹭镇长饥。
此诗把诗人的风流、宫女的美色及宫中的制茶作坊都描写十分生动详尽。“门路穿茶焙,房门映竹烟。”宫中的贡茶可能受潮或是为了提高茶香而特意建立焙茶房,而燃烧的余烟在竹林间飘散。形象生动,且把诗人在宫中的生活、品评宫女好色风流一面,展示在世人眼前。第二、三首诗写作时间应为854-856年李群玉担任校书郎期间。
其四为《与三山人夜话》:
静谈云鹤趣,高会两三贤。
酒思弹琴夜,茶芳向火天。
兔裘堆膝暖,鸠杖倚床偏。
各厌池笼窄,相看意浩然。



或许是诗人重返故里后与旧友在冬日寺庙中,深夜饮酒品茶畅谈的情景。“各厌池笼窄,相看意浩然”都为自身的不得志和失意而惋惜,相互劝解而会意一笑。“酒思弹琴夜,茶芳向火天。”说明诗人琴、书、酒、茶、诗样样精通,让我们后辈仰慕不已。“相看意浩然”则更说明诗人的境界已超越了俗人。有专家考证第一首诗中的龙山人是作者的族侄,在南岳出家后回龙山当方丈,并带回茶籽种在寺外,第二首诗中的茶即是族侄所寄,第四首诗则是诗人乞假归乡后与族侄相聚的真实写照。
其五为《石潴》: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照洞庭春。
田野煤灰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作者真实而形象地描述了当时长沙窑陶瓷器的生产情况,堪为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铜官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北郊铜官镇瓦渣坪,窑址经多次重点探访调查,发现了三件有纪年的遗物,即元和三年(808),大中九年(855)和大中十年(856),才得出铜官窑始建于中唐,盛于晚唐。终于五代的结论。自唐以来,陶瓷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竹器、木器和金银器,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用器,而且是人们品茶养生的用具。我们把这首《石潴》与李白《秋浦歌》其十四“炉火照关地,红星乱紫烟。赤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加以对照,可说是一对合璧。不过李白诗歌颂的是炼矿工人质朴明朗的动人形象,李群玉诗所描绘铜官恢弘壮美的场景。由此后人将他方之于李白,呼其为小青莲。铜官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大规模烧造的创始地,首创多彩瓷器,即“唐三彩”大大发展了瓷器装饰艺术。近年在江苏、安徽、浙江、陕西均有出土,尤其在朝鲜、日本、印尼、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国发现了大批铜官窑的陶片,说明铜官窑产品曾远销国外,李群玉以诗歌形式描绘了铜官窑的生产的壮美场景,填补了铜官窑史无文献可考的空白。“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持瓯默吟味,摇膝空咨嗟。”把石廪茶与顾渚茶、方山茶并列,可见诗人对湘茶的喜爱。喝茶必选好茶具,“吴瓯”、“红炉”、“满鼎”、“一瓯”、“持瓯”在诗中频频出现,湘茶与湘瓷在诗中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全唐诗九百卷,二千二百多名作家,49000多首诗,其中写茶叶约有97位著名诗人和227首诗篇,澧洲诗人李群玉独占四首。可以说李群玉为湖湘茶仙当之无愧。
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代的陆羽(公元733-804年),写出世界上首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后人誉为茶神。而李群玉出生于公元807年仅晚了3年,成名入仕相隔三十年。喝茶品茶写诗交友成为湖湘写茶写瓷入诗传名后世的第一人。
唐代澧州辖今桑植、慈利、石门、临澧、澧县、津市、安乡一带,是澧水流域州治所在,茶叶栽植历史悠久,名茶贡品历代既有记载。西晋《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唐代湖南的产茶区布及湘、资、源、澧四水流域,每年仅贡茶就有12.5万公斤。宋代湖南主产茶区有潭州(长沙)、岳州(岳阳)、辰州(沅陵)、澧州(澧县)、鼎州(常德),商品茶(分)为26等,澧县发价银(担价)四、五十两。至宋绍兴末年(公元1162年)湖南商品茶交易量达150万公斤。程启坤先生在《中国茶经》中将元代名茶“双上绿芽”列出,我们找出其出处为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著,宋代大中祥符元年(即公元1008年)贡茶双上、绿芽、大小方出嶽(南岳)、辰(沅陵)、澧州。已有明确记载。由此可见“双上绿芽”为宋代贡品。注明产地为澧州(今为澧县),为澧县发掘历史名茶提供了依据。澧州所辖石门夹山寺的“茶禅一味”在宋代更是远传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源宗。明代石门牛抵茶也列入了宫廷贡茶。由此可见澧州种茶历史悠久,贡茶历代都有记载。或许澧州茶叶成为贡茶,就是由李群玉、杜悰们带入京城宫廷,而为世人所知的。李群玉的《饮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诗里描写的是当时澧州太清山竹筒引水的情景,今日澧县太清山茶农只是将竹筒换成了塑料胶管,仍在使用山上的清泉,太清山茶场为湖南省名茶基地,海拔千米,四周削壁,山顶宽平,山上曾有各式观庵寺庙遗址30多处,寺外山间散布野生茶树,今仍可寻迹。上世纪七十年代扩展茶园,学者熊志勇、胡圣满等人,研制出“太清云峰”,连续十年(1986-1995年)获湖南省名茶称号,1988年获农业部部优产品称号。1994年入选农业部出版的《中国名优茶选集》。2007年女企业家孙运秀、胡圣满在“太清云峰”基础上改进工艺,引进名茶机械生产线,研制恢复历史名茶“双上绿芽”曾获2007年湖南省十大名茶特等奖、2007年“中茶杯”中国名茶评比一等奖,2012年“国饮杯”评比一等奖,基地规模已超万亩。
澧州茶叶何时何物怎样流入宫廷成为贡品,是澧州史学家们探索的课题之一。

(作者系澧县农业局干部、高级农艺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11:3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喝茶和喝酒都是情缘,网友互学点赞也是情缘,为老師付出那么多点赞!
mmexport5d7c644682ce0c0f1847ba716bdb92e2_1651807924823.jpeg
mmexport0c39bbe32f1d728f2257826cc9c5c48a_1651807857046.jpeg
mmexport456798a26123075844ac76256d49fa77_1651807854347.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14:0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16: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家与酒和茶的渊源深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9:50 , Processed in 0.0538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