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元锐 于 2022-5-30 12:34 编辑
缅怀革命先驱,接力改革路上 2022年5月24日,在桃源老干网协的组织下;缅怀革命先驱教育活动,我们首站来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翦伯赞故居。他一生为革命的历史功绩早成名气,我居此不远来这儿已不是第一次了。首次来是许多年前在开发修复中的尾期。偶与友相约骑单车去游九龙山,回程途中偶想起此地为剪伯赞故居。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早已消逝了的翦氏故居正在筹建中。我俩抱着顺道瞻仰的心情,左拐进入一条新僻的水泥车道滑进。故居于二0一0年由中共桃源县委,县政府按原貌修复。在二0一三年四月十四日,翦伯赞同志诞生115周年生辰时正式对外开放。在纪念一代马列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同志,为了继承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我每次来这儿都有新的感受,会有心灵的洗礼。 在讲解员语温意浓的讲解下,大多同志抱着敬畏和感动。回顾历史这儿原是因翦氏祠堂而得名的翦家岗。从常桃公路傍左拐,沿着荒草古木掩映的幽境小道不远就觉豁然开朗了。一座数丈高的绿瓦红墙宫苑式的三座圆形拱门远远的亮入眼帘,由正门入大院落,中央大殿门楣耀眼醒目的镶金牌匾上书;镇南大将军,洪武皇帝亲赐。殿厅中央供奉着翦氏始祖哈八士公塑像。转到殿后是座可容数百人的戏台剧场,殿堂东西两廊厢房若干间。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名气的历史学家翦伯赞,早已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但仍挂名和父亲翦奎吾在祠堂两廊厢房兴教于民族完全小学。 在整个学习瞻仰中,协会罗志秋会长常作较为深刻的补充,二十几岁的小姑娘除了教科书本知识,久远的历史她们是了解不多的。
时至十点多钟,结束了翦伯赞处的学习。在行进宋教仁故居途中,一路阳光车呤笑语的拐入渔父乡道。在山道盘旋中只见青山欲滴,温热的太阳努力的工作着,灿烂的光芒摇晃着穿透车窗,似乎在窥探人们此刻心中的天地……可我心想:在民国的一九一三年,有双洲当地人正驾着一叶小舟在沅水捞鱼。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灰暗天空,平时温驯的江面风鼓浪翻,就见一个穿着打扮与本地异样,气宇不凡的年轻人向他们招手叫渡。浪拍船舷,风滚涛翻,船在惊险中行进着。那年轻人凝视着滔滔江水感叹道:一江隔断南北通途,何时春满仙境啊?回南京后一定想法筹笔资金,建一座沅水大桥。后来才知道,他竟是大名鼎鼎的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回到魂牵梦绕的鹿溪冲老家探母。他曾许下的帮桑梓百姓,架一座沅水大桥的愿望,随着归去的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北站检票口遇难成了遗愿。在弥留之际仍不忘国事向同仁断续所托:他在南京,北京,及东京的书藉捐给南京图书馆。国家大事尔等仍要积极努力,千万勿以我为念而放弃应负的责任,我希望有一个和平统一的中国。最后私事一件老母还在,拜托几位老友替我照顾一下。何谓为先驱?自有他的特证,可见他临死仍系国家统一的伟业! 在宋教仁故居的瞻仰学习中,由罗志秋会长担任讲解。宋教仁是中国国民党的组建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宋教仁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为中华的统一和振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作出了不朽的功勋。 目睹屋子里许多往时的落后农具,感悟那个时代的贫困落后。不由我浮想翩,那时的生产环境无不要付出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在百年历史的发展中,目前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的科技操作。特别是我见到那已近绝迹的独轮车,不觉心里一热,就会想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车轮滾滾,党中央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令,广袤大地的乡间农民自发的,在战火纷飞中推着独轮车肩挑手扛,千里迢迢转战支军的壮烈的场面。后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是百万农民兄弟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随着不同年轮的车轮滾滾,社会发生了惊异的巨变,祖国的繁荣富强与先驱们的革命情操分不开的。在缅怀革命先驱,永远接力在改革的路上,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永远的激励着后人…… 桃源是块红色的土地,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国民革命时期有以宋教仁为首的“三杰”覃振,胡瑛。而在1920年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中国的革命掀开了新的一页。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祖国的强盛,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惜流血牺牲,先驱们的忘我精神永载史册,为百年建党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在各位大咖们情怀澎涌书写英烈篇章中,本人拾遗仅此感念。 值得点赞和欣慰的,是;常德老干协会以张新民会长,率领协会同仁参与本次活动,不谛为我们带来了鼓励和友情的交流,在此谨以我个人的致谢! (1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