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95|回复: 10

在已经冷落的山旮旯 为何还新建两栋轻钢别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 16: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昌治 于 2022-6-1 20:49 编辑

         石门县壶瓶山镇青山溪六组地处大山深处的下黄连河。黄连河分上、下两段,上黄连河1995年撤区并乡前属原南坪乡的一个村,叫黄连河村,后与青林村合并,仍叫黄连河村;下黄连河1995年撤区并乡前属原泥市镇青山溪村,在青山溪与夹马村合村前是青山溪村的六组,为最末的一个组。合为大村后仍是最末的一个组,同样叫六组。由于它在青山溪村是最偏僻的一个地方,所以编组只能当落末儿(土家语)。

161104rxowwh0jzj8s9bvh.jpg
从上黄连河看下黄连河就是大山连绵

      从青山溪村部到下黄连河,要翻越一座大山叫头门垭。从村部到头门垭感谢扶贫政策和扶贫单位的支持,在几年前已修通了上山的水泥公路和穿山隧道。过穿山隧道后到黄连河河谷也相继修通了土公路,仅管如此,但仍不能彻底改变那里的交通问题。所以住在下黄连河的村民,能搬出山的基本上都搬出山了,不能搬出山的,也部分搬出山了。就是年轻的搬出山了,不愿离开大山的老人是犟着性子没有搬出山外的。改革开放前,从头门垭到河谷住有26户村民约120人,现在只剩有10个户不到20人,其中独身一人居住的户有4户。由此说,这里已经是一个相当冷落的山旮旯。
160806s1ql9gfgqcgg99nl.jpg
从青山溪村部到头门垭的上山公路
     是这些未搬出山的老人固执吗?不全是。在这一点上,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想法往往统一不起来。老年人想的是:井里的鱼儿井里好。好什么呢?首先是山里空气好,这一点年轻人说不过老年人;其次是山里水好,山泉水当然比城里的自来水好,这一点年轻人也说不过老年人;再次是山里菜地多,想怎么种就怎么种,自种的蔬菜不打药,吃着环保少生病,这一点年轻人又说不过老年人;四是山里方便养猪、喂鸡,饲料自种不要买,土猪肉、土鸡当小菜,这一点年轻人更说不过老年人。年轻人劝来劝去,不好怎么劝了就说:“山里医疗条件差,身体上有个不适还是城里方便就医些”,你猜老人们怎么回答:“山里人健康长寿,多活一、二十年不稀奇,进城失去了劳动的机会,病就会多些。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山里比城里适合养老,能多活几年,有什么能比多活几年还好呢”?
161635pxoxkxcv5v0svox0.jpg
青山溪下黄连河风光

      年轻人说不过老年人,“百善孝为先”,只好依着老年人。但是年轻人说不能自己过好了就不顾家里的老人,还必须得为老年人着想,解决好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让她们安度好幸福的晚年。
161917vyewwk7eryd7whkq.jpg
溪水从上黄连河山中流出

162347srdq5q5hrhm3q5il.jpg   
下黄连河河谷

     青山溪六组村民唐会元,自己71岁,老伴68岁了,但身体都还很好。俩妇夫有三个儿子,都在长沙做电工,并且都在外安了家。大儿子唐植康43岁,在石门县城近郊五桂村安家,有房;二儿子唐植开40岁,在石门县白云乡安家有房;三儿子唐植德38岁,在石门县皂市镇安家,且在石门县火车站附近又买了电梯房。三个儿子都要求把父母亲搬出山外住,但父母亲就是不肯搬。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随了父母的心思。其实父母亲在大山里住着很大很宽的木房子,而且房子还很好,但是儿子们不忍心自己住了新房子,而老人们还住着旧房子,于是不管父母亲同不同意,就硬行的撤掉了几间木房建起了一栋轻钢别墅。同村的村民与唐会元夫妇俩开玩笑地说:“你这是山古老开了洋荤”!
162540w80qwqcswszpwmnm.jpg
后辈们为村民唐会元修建的轻钢别墅

      青山溪六组村民唐会中,已满80岁,其妻李葵香30余年前病逝。夫妇俩生育有一儿三女。大女儿嫁原南坪乡苏铺村,二女儿嫁湖南宁乡,三女儿被人拐卖到河南,家里人找寻了十多年无音讯,后在外生儿育女后自动回家探亲才知其下落。儿子唐会平(排第二)婚后生下一女唐芸芸后,在女儿只有几岁,其母亲病逝后的第三年(1996)在河谷出意外摔死,接着其妻出走了不知去向至今未归。在当时的状况下,家中就只剩下爷孙(女)俩人相依为命。幸在国家的政策好,当时正在青山溪村上小学的唐芸芸被认定为孤儿由国家全部负责接到常德读书,户口随迁往常德,但每年都回一次家看望爷爷,直至中专毕业后能自己谋生。唐芸芸后嫁到了新加坡,三年前为了让爷爷能过好幸福的晚年,就回家呆了一个月时间,并出资采取包工包料的方式将爷爷的旧房子翻修成了一栋轻钢别墅。村里人都说,这孙女孝心好,不仅负责其爷爷的生活所需,还要让爷爷在晚年都能住上新房。
162917vorsokpdde3bi2j6.jpg
唐芸芸为爷爷唐会中修建的轻钢别墅

     在青山溪六组下黄连河,后辈为不愿出山的老年人改善居住条件建房的还有好几个户。老人袁家宽独身一人居住,没有儿子,四个外嫁的女儿为其建好了一栋三间两层的砖瓦房;老人唐会明无儿无女系五保户,村里的安置房修好后要其搬入居住,老人感觉没有菜地不方便,自己拿出原有的1万元存款,由其侄女婿帮助建起了一栋三间的砖瓦平房;还有彭开英、开勇、开志三兄弟,为不愿搬离老屋而身体十分健康每年还种1000多斤包谷的88岁母亲刘戍娥正在修建砖瓦房。
163136fiiuahqaix3imuay.jpg
车上的彭开勇在为母亲建房下砖

163401wf71clkb6dfz43hq.jpg
88岁高龄的刘戍娥老人为运砖的儿子和司机弄午饭

       青山溪六组的老人舍不得离开居住了几十年的深山,这似乎成了一种现象,而他(她)们的后人,在说服不了老人的情况下,又都在为其新建住房,改善居住条件,这也似乎成了一种现象。对此,世人可能有不同的评说,但不论怎么说,尊重老年人的心愿,并为其优化生活、居住环境,让老年人能顺心顺意的度好晚年,也不失为一种别无的选择。有的年轻人虽身在外,还特意地在新居安置了监控以观察老人们的活动起居,并同时与老人们保持正常的联系,还不定时的回家探望和送米送油等生活必需品,这做为在外打拼不易的年轻人也实属可以了!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在有些问题不能统一思想的情况下,倾向于老年人一方多想一些,多做一些,这世界不就美好了?笔者认为,这或许也是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63843t5i6dgmfi32rgdbi.jpg

这是下黄连河被认为最好的地段

162203wzrbbxbx7644r5zu.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0: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编辑把标题更正一下,先发帖时朋友正好来电话约吃饭,急走未检查标题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 20: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61104rxowwh0jzj8s9bvh.jpg
160806s1ql9gfgqcgg99nl.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0: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2-6-1 20:49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谢谢您经常关注并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1 20:5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3 09: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3 17: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堪称图文并茂的佳作!欣赏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22: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2-6-13 17:25
堪称图文并茂的佳作!欣赏学习,为您点赞!

谢谢您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22: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新涛 发表于 2022-6-11 20:55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22: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4:10 , Processed in 0.0415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