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25|回复: 1

王尔琢的革命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3 15: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尔琢的革命故事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1980年,我被抽调到到石门县委农(民运动)调(查)办公室,负责调查收集整理石门县地下党组织活动情况等资料,有幸两次采访到王尔琢烈士遗孀郑凤翠女士,对王尔琢的生平事迹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我退休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木榨油技艺的传播与传承,机缘巧合下收购到千年白榔树制作的木榨一台,此油榨系王尔琢父亲王命仁所建,当时他们家每年出产桐油、茶油近万斤,收入供王尔琢读书,由此多方考证,对王尔琢及其家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题记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响亮的伟人和更多先烈,比如为新中国解放(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突出的功绩是在非常艰苦、太阳(胜利)还没有出(到)来的时候建立的,他们同样具有坚定的信念,不惜牺牲生命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王尔琢就是其中的一位。本文就通过文字把王尔琢烈士的人生旅途(经历)展现给读者。让大家一起感受革命先烈(精神崇高)的相关情景。
(一)童年时代
巍峨壮丽的湖南屋脊壶瓶山位于石门县境内,就在石门与桑植、慈利的交界处,有一个叫南岳商溪河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常常自豪的夸耀: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的确,商溪水像一条银色的玉带,长年累月冲涮着一个叫神州台的地方,形成了两个“锥子凸”。有位风水先生来到这里,曾说:“铁打的城门关商溪,有人埋到凤凰地,世世代代披朝衣”。这种渊源流长的风水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商溪人,并使得这里人才辈出,近代就有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开国少将郑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八路军115师留守处主任陈振亚等知名人物。
1903年1月23日,这天冬日高照,未时许,王官桥王耳峪凤翔坡山麓的树林里飞来许多喜鹊,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鸟儿也云聚至此。王官桥王耳峪的人遇上这千年难遇的怪事,都觉得这些鸟儿是冲着四合院王命仁家里来的,果然不出所料,不一会儿四合院里鞭炮放得震天响,一声婴啼,王尔琢来到了这个世界。
鞭炮声惊动了一位正好过路的风水先生佟菩萨,这位先生常年云游四方,自诩天上晓得一半,地下全知。他寻着鞭炮声来到了四合院,进门便说他夜观天象,最近有真龙降世,今天果然灵验了,并说这孩子将来定是国家栋梁,一定大有出息。乐得王命仁心中像撑开了一把红伞,请来私塾先生王子鱼为孩子取名王尔琢,尔是王氏辈份,琢,雕刻玉器的意思。王命仁并不是大方之人,这次为了儿子却给王子鱼和佟菩萨各赏了一仟(一串)钱。
(二)“义成”商行
王尔琢的父亲王命仁(又名王大棚),一生不事农耕,是一个颇具经济头脑的商人。其商铺号叫:义成。当地人称他叫义成二嗲。
王命仁开过树行,开过榨油坊(题记写到他家的一台木榨至今保存在湖南千年木榨坊茶油公司),贩过桐油,摆过肉案,做过牛贩子,人称他为“仁百草”。由于他有头脑,加之勤劳积攒,成了当地方圆几十里的富人。仅房屋就有三处,毛家台,王耳峪,澧县荣家河。另有山林近千亩,年产桐油、茶油近百担。还有可收两千多担谷物的稞田稞地。但王命仁还是有区别于那些为富不仁的富农地主,一般都是减半收租,同时舍得花钱培养王尔琢,并对王尔琢参加革命予以很大的经济援助。
(三)老俵订亲
1906年,王尔琢满三岁,常喜欢去姥姥姥爷家玩,有时候三五十天都不愿意回家。在众多的外孙中,姥姥最疼爱的就是尔琢,尤其是舅妈,视这个二外甥胜过亲生。尔琢爱住姥姥家,除了大人们喜欢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比他大几个月的好伙伴--表姐郑凤翠。郑凤翠1902年阴历6月28日出生,我采访到她时已年近八旬,依稀可见她年轻时端正大方,清秀美丽的模样。
冬去春来,王尔琢和郑凤翠已经长得快有大人们高了,新春佳节他们结伴来到了当地的南岳寺,正好碰上了鸳鸯会,本地风俗鸳鸯会上如果男女青年互生爱慕,就会另找僻静地方谈情说爱,等谈得差不多了,双方家长会请媒人出面,议订婚约。此时,凤翠脸上多了几分少女的羞涩,她不敢正视表弟,低着头,手里搓着一条丝巾,喃喃地说:“听哥哥讲,妈妈已经准我上学念书了,十分感谢你!我常常想,你将来出门在外,我连信都不会写,怎么得了?”他俩很快恢复了童年时的无忌,话也越来越多,要吃中饭了,才恋恋不舍地分手。
就在这年的正月初八,双方大人为尔琢和凤翠定下了这桩婚姻大事。
(四)步入学堂
孩提时代的王尔琢,天赋异禀、聪颖过人,5岁就进入当地覃翠武先生创办的私塾毛家台乡小读书,一进学堂王尔琢便恭恭敬敬的叩头,并大大方方地说:“先生,请受学生王尔琢一拜!”覃先生见王尔琢小小年纪,竟如此口齿伶俐、聪颖大方,特别惊喜,他摸了摸王尔琢的头说:“你是一块璞玉,我一定要把你打磨成器。”先生顿了顿,又笑着说:我要送你一个名字——就叫蕴璞吧!从此,蕴璞便成了王尔琢的字。
王尔琢11岁那年,师从王子余先生学习古文,王子余是清末秀才,古文功底深厚,特别喜欢引导学生吟诗作对,一天放学时,王子余想考考王尔琢,便在批改作业时写了一句“后山璞玉需雕琢”的上联,第二天,老先生在批改作业时,居然发现了王尔琢对的是——“先生经纶请传余”。王先生惊叹王尔琢能将自己的名字镶嵌在对联中,且运用得合情合理,在评讲时不由说道:孺子可教也。
1915年王尔琢跟随父亲来到澧县荣家河,师从陈务斋先生,这一年王尔琢12岁。荣家河原属澧县荣家河镇,现一部分划为澧县西街道下辖社区,另一部分并入了澧县城头山镇了。此地属澧阳平原,王命仁在这里做木材生意时赚了一些钱,便在这里购买了两百多担粮食的土地,建了几间房舍,主要是租给人家种植棉花,每年棉花成熟季节田里一片雪白。暑假期间,王尔琢邀请老家的好友陈碧谟来这里一起捡棉花。
有一天,一个捡棉花的老太太告诉他,一天捡一把,十年买匹马,说她一个冬天起码能拾四五十斤棉花。王尔琢很受启发,只要不下雨,每逢节假日,他都下地捡棉花。
16岁那年,王尔琢考入石门县立初级中学(石门二中前身),插入九班读二年级,由于王尔琢学习刻苦努力,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第二年春节过后,王尔琢去姥姥家拜年时征得了舅舅、舅妈的同意,带着郑凤翠到石门考入了石门女师速成班读书。两人由大山来到县城,凤翠既欢喜又惆怅,她善意的规劝表弟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要儿女情长,王尔琢听了表姐的开导,从此日夜发奋,秉烛苦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湖南的毛泽东等人动员学生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在联合会的领导下开展了驱除张敬尧运动。消息传来,王尔琢和几个好友们登上梯云塔,谈及世事变化,激动之余,王尔琢愤然赋诗:湘江说论泛新潮,马列宣言日月昭。五四惊雷动天地,长沙万民驱张尧。
1920年王尔琢考入了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附中就读。在此期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革命著作,同时还熟读了《孙子兵法》及其他用兵之道,此时的王尔琢初步接受了革命思想,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
(五)黄埔一期
1924年5月3日,孙中山委任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学校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派了许多优秀党员到校担任政治军事教育工作,如周恩来、聂荣臻、恽代英等。一时间,中华大地许多热血男儿皆奔向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成了时尚。
王尔琢满怀革命热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一期。在校期间,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非常欣赏他,并多次找他谈话,并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黄埔一期毕业后,王尔琢继续留校,担任第二期,第三期学生分队队长和党代表职务,在校期间协助蒋先云,周逸群等领导的由周恩来亲自缔造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社”,与国民党右派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斗争。在此期间,王尔琢率领学生参加了平定广东商团叛乱的战斗。
(六)东征北伐
1925年2月,广东革命(国民)政府决定进行东征,以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为右路军,由军校校长蒋介石统领,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作为东征的主力,王尔琢跟随周恩来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在战斗中,王尔琢机智灵活,从广东南部沿海东进,连战皆捷,2月15日,攻下淡水,27日进占海丰,3月上旬连克普宁,潮安,汕头,13日破林虎主力于棉湖,18日又克五华,20日攻占兴宁,第一次东征就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这时,陈炯明利用革命军回师广州镇压杨柳叛乱的机会,以三万之众重新占领东江一带,并企图勾结盘踞在粤北的川军熊克武和粤南的邓本殷进攻广州,国民政府为了彻底消灭陈炯明部队,统一广州的革命根据地,决定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总代表。
1926年元月,第四军渡海登海南岛,取得了两次东征的胜利,统一了广东全境,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基地。
“进行北伐战争,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这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革命目标。
1926年5月,广东国民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参加北伐的革命军约10万余人,周恩来为第一军副党代表。李富春担任第二军副党代表,罗汉为第四军副党代表,林伯渠为第六军副党代表,北伐的主要对象是直系吴佩孚,皖系孙传芳,奉系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王尔琢随周恩来到南昌参加举世闻名“八一”南昌起义。
(七)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7年7月19日 ,奉中共中央之命,李立三、邓中夏到达九江,召集在浔的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林伯渠举行了座谈会,进一步讨论了时局和武装起义问题。在南昌起义前林伯渠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和徐特立一起利用旧关系,去争取江西省代主席姜济寰的工作,姜毅然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表示坚决跟共产党走,接着选举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林伯渠是25个委员之一,且兼任财政委员会主席。南昌起义之前,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颜昌颐、贺昌组织前敌委员会,负责起义的领导指挥工作。
1927年8月1日 凌晨二点,以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贺龙”的名义发出命令,在位于章江路22的藩台衙门处,欧百川扣动了扳机,震耳欲聋的枪声,震响了南昌城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南昌市公安局局长的朱德,充分利用他与滇军高级将领的老同学、老同事的渊源关系,卖力地展开了统战工作,有效地保护了起义军机关指挥,起义和参战部门投入了战斗。
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25师第74团参谋长的王尔琢,在这场战斗中手持刀枪如出山猛虎,一身是胆,率领敢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南德安车站缴下张发奎警卫营的全部枪支,收编部分士兵,成为此次战斗中一位冲锋陷阵的英雄。
(八)三河坝分兵
南昌起义因多方面的原因失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讨伐”起义军。
1927年9月初,根据前委指示,南昌起义军在广州三河坝分兵两路,主力部队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直奔潮汕。朱德率领第11军25师和第九军教导团共3000余人,留守三河坝,负责阻敌,掩护主力南下。
9月下旬,国民党钱大钧率部队2万余人,企图阻止起义军南下。10月初,朱德率部同国民党军队在三河坝展开了激战,战斗相持了三昼夜。朱德在指挥所田氏家祠屋墙上亲自写下了“誓死杀敌”四个字。石门的蔡晴川、黄埔军校三期生、中共党员也参加过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75团代理团长,为掩护朱德等在三河坝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最终在敌众我寡的状况下,起义军采取全面撤退策略,把主力撤走,保存了有生力量,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一部分由朱德率领经江西向湖南,朱德将所部改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员,王尔琢任纵队参谋长,陈毅任纵队指导员,下编一个士兵支队,辖了3个步兵大队,还有一个特务大队,剩下一门迫击炮,两挺重机枪,合编为一个机炮大队,多余官兵编成一个教导队,直属纵队部,共800余人。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部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会合,后来发展为红军的主力。起义军虽然在三河坝逗留的时间不长,但革命的行动给三河坝地区播下了红色的种子。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萧克将军,对三河坝战役这样评述“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的会师。
(九)井山上
三河坝战役之后,部队伤亡惨重,在商量下一步行动方案时,少数人觉得潮汕散掉了,三河坝现存的这点力量也难以保存,有人提出散伙,关键时刻,朱德坚决反对解散队伍,他提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去湘南。
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说:“大家知道,大革命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陈毅也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要经得起胜利与失败的考验。王尔琢则蓄须明志,在大会上发誓:“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
1928年1月12日 ,朱德、王尔琢、陈毅在宜章县委的配合下,智取宜章县城,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第一师,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宜章县苏维埃政府。
4月上旬,王尔琢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取得联系。4月28日在宁冈县砻市实现了具有历史起义的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之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的决定,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两军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然而从5月到7月蒋介石集团先后调动十万大军发动了三次大围剿,王尔琢曾多次率部队打进永新,夺取龙源口大捷,先后打垮赣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及湖南第八军张敬兮团。在各次的战斗中,王尔琢英勇善战,指挥有方,率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
但是,当时中共湖南省委代表错误地命令红军主力撤退井冈山,进攻湖南郴洲,王尔琢虽坚决抵制,但终因正确意见未被采纳,被迫率二十八团配合二十九团进攻郴州,由于守敌范石生部实力雄厚,二十九团战败。于是,王尔琢当即立断,毅然率二十八团撤离至桂东县。因损失不大,保存了红军实力。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赶到桂东,与朱德、王尔琢、陈毅等决议重回井冈山。在返回井冈山途中,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煽动炮兵连及五连叛离革命队伍。王尔琢为争取受蒙蔽的官兵回队,为革命保存力量,不顾生命危险,前往追赶叛军。
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赶到崇义县思顺圩。经过王尔琢的教育,士兵们有所觉醒,而叛徒袁崇全及其死党为恐阴谋败露,暗中向王开枪射击,王尔琢猝不及防,中弹牺牲,年仅二十五岁。王尔琢牺牲后,毛泽东说:“王尔琢牺牲了,但追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王尔琢牺牲的第二天,毛泽东、朱德都先后赶到思顺圩,痛悼这位亲密战友。在宁冈砻市大沙州举行王尔琢追悼大会,由朱德致悼词,毛泽东撰写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十)一封家书
“儿何尝不思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烈士殷红的血迹,燃烧起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这是王尔琢1927年5月写给父亲的家书中的内容。初次阅览这封信,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为信中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坚定信仰所震撼。一封简短而饱含真挚情感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着归家的渴求,但却又藏着报国的热血,革命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王尔琢落笔写下的每一个字,背后有多少心酸,多少辛苦,我们都不得而知。
1925年腊月王尔琢和郑凤翠在老家简单的举行婚礼之后,不到半月王尔琢就踏上了革命征途。我在采访郑凤翠老人时,那年她79岁,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充满着对王尔琢烈士的无限怀念之情,特别是讲述她年轻时代赴武汉看望王尔琢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郑风翠曾两次探望王尔琢。第一次是1927年初郑红翠携着女儿到武汉,但未见到尔琢本人,那时风云突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尔琢从北伐将领成为被通缉的“中共要犯”,正在上海四处躲藏。郑凤翠并不知丈夫的险境,身上盘缠已快用尽,丈夫音讯全无,在武汉待了半个多月后,只好带女儿返回家乡,并留下一封幽怨的信“蕴璞:……不知你到哪里去了,没有见到你,小桂芳心里很难过。”数日后,王尔琢秘密来到相见之地,读罢妻子的留言,当即提笔给父亲写信,这就是前文所提的一封家书。
时值2021年,王尔琢革命烈士已经离开我们93年了,郑凤翠老人离开我们也有32年了,他们的唯一女儿王桂芳也不幸病故。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如今,当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参观王尔琢烈士故居时,每一件旧物虽然饱经沧桑,但却是一段峥嵘岁月的见证,是王尔琢优良家风、舍小家为大家革命情怀的体现!作为红色革命地的每一个人,我们唯有将红色基因传续,勇做时代新人,才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缅怀!
感谢王泽清、王修球老人给我提供了许多有关王尔琢革命故事的有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盛闯
                                     O二一年五月十八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3 20: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05303omap0w00rr0g0gzq.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22:49 , Processed in 0.0349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