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12|回复: 24

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二)聚集上海办报 鼓吹民主革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0 10: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2-6-21 10:33 编辑

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二)

二、聚集上海办报  鼓吹民主革命

       湖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三面环山,呈马蹄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在交通不怎么发达的过去,相对比较封闭。但是,作为湖南人中的一些优秀个体则表现得非常开放。比如: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就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最早创建安庆军械所,筹建中国近代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织造局。左宗棠、刘坤一等湘军将领也很早就成为洋务运动的推动者。
       1872年,曾国藩联合李鸿章奏请朝廷向美国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往后若干年,湖南人通过湘、资、沅、澧四水,横渡洞庭,进入长江,东下上海,从上海东渡日本,远涉欧美,使湖南留学运动高潮迭起,留学人数在国内名列前茅。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到1911年,仅留日学生就达2000人左右,在全国留日学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些留学生从上海出去,回国后很多人都会滞留上海,加上内地一些学校的学生也会选择在上海寻求发展,其中湖南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到上海发展的湖南人非常多,他们出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秉性,利用上海相对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兴办或主办了不少报刊。他们的目的好像与赚钱没有什么关系,为的是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促进社会运动,鼓吹民主革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在上海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事迹虽然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仍然值得记述。
       父女同办报  上海掀波涛
       父亲陈范,湖南衡山人,曾任江西铅山知县,因教案去官,1894年退居上海。1900年,陈范将创刊于1896年的《苏报》产权购入手中,此报多刊载社会新闻。1902年起,陈范逐渐倾向革命,1903年5月27日,聘请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22岁的章士钊到任后,对报纸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竖起反清反保皇大旗,一个多月内,先后发表《哀哉无国之民》《客民篇》《驳革命驳议》《杀人主义》等十多篇具有强烈民主革命色彩的评论;刊登《读革命军》《革命军序》等文章,推荐邹容写的《革命军》。《苏报》一时声誉鹊起,很受欢迎,而清廷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7月7日查封《苏报》,陈范带家人逃亡日本,章太炎、邹容等人被捕,酿成震惊中外的“苏报案”。

738a8b33ebebabee4512c56fe09ef1d.png

       陈范长女陈撷芬,1899年,她年仅16岁,在父亲的支持与帮助下主编《女报》,成为中国报界年龄最小的女报人,也是中国最早的女报人之一。陈撷芬鼓吹女权,提倡平等、自由、独立的新闻,写了《妇人政党》《女子从军》《女子经商》等文章,报道内容多涉及好学、才女、男女平等等内容,翻译的著作也多是西方女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陈撷芬因此名重一时,被人看作是与父齐名的报界女杰。1903年《女报》改名《女学报》,《苏报》被查封后,陈撷芬与父亲同赴日本,仍然在东京恢复《女学报》,向清政府宣战。
       陈撷芬在日本结识秋瑾,加入了反清会党三合会,参与留日女学生组织共爱会。1904年与秋瑾改组共爱会,被推为会长。回上海后还担任过上海爱国女校的校长,是一位十分活跃的社会活动家。1907年,秋瑾在创办《中国女报》时,主张要把该报作为《女学报》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来办。
       1912年3月,陈撷芬与汤国梨、吴芝瑛等各界妇女100多人发起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提出妇女参政要求,得到孙中山的赞赏与支持。只可惜英年早逝,时年40岁。
        辗转报坛  社交广泛
        当年在上海办报的湖南人中,最著名者当数章士钊先生,就连孙中山名字的来历都与他有关,是他错译日文,误将孙文与笔名中山樵连成孙中山,孙文只好含笑默认,然后推而广之,这才有了孙中山这个世代传颂的伟大名称。
       章士钊,长沙县人。除前文反复提到的他被特聘为《苏报》主笔,因大力参与和推动反清革命宣传,引发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外,章士钊还创办或主持过多种报刊。
       1903年8月7日,《苏报》被封刚好一个月,章士钊就与陈独秀、张继等人一起创办了《国民日日报》,主要由章士钊和陈独秀主持。该报是继《苏报》后国内最重要的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攻击清廷不遗余力,被誉为“《苏报》第二”。《国民日日报》把反对君主专制,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作为自己的中心内容,对唤醒中国人的新国民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积极的舆论准备。令人遗憾的是,该报年底即停刊关闭。

69555047e1b84bf48fcbd601d6dacac.png

       在主办《国民日日报》的同时,章士钊还创办了“东大陆图书译印局”。该局所印书籍都是宣扬反清革命思想的书籍,在新军和民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为推动反清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12年2月,章士钊接受于右任邀请,担任《民立报》主编,8月,辞去《民立报》职务。1912年9月22日,他与王无生合办《独立周报》,在上海创刊,王主发行,章主编辑,逢星期日出版。他在《独立周报》连续发表《约法与统治权》《政府责任与议会解散权》等政论文章。1913年7月停刊,共出四十期。《独立周报》因坚持“不偏不倚”和“朴实说理”,在民国初年的思想界、言论界别树一帜,对当时一代进步青年的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
       1923年,章士钊应聘担任《新闻报》主笔。次年,他再次离开上海。1945年11月至次年1月,他应蒋介石之命,担任过《申报》主笔。
       章士钊一生不但主编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的7份报刊,而且让一些报刊旗帜鲜明,观点独特,在当时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不得不承认他是个真正的报坛精英。
       章士钊不仅是个报坛精英,而且还是个传奇人物。他社交广泛,主持正义,仗义疏财,朋友遍地。“《苏报》案”他本是主犯,因办理此案的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是他的老师,暗中帮助他,在逮捕者名单中没有列入他的名字,因而章士钊才得以幸免。
       1924年,段祺瑞上台,委任章士钊为司法总长。第二年4月,再让章兼任教育总长。1927年4月,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逮捕,章士钊四处奔走营救。1932年10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章士钊自动站出来为陈辩护,请求法庭宣布陈无罪。1937年杜月笙派人迎接护送章士钊从香港赴重庆,国民政府任章士钊为参政员。1938年6月起,他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战争后期,他作为“上海和平代表团”代表及南京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非正式代表,为国共合作奔走呼号。1949年为湖南和平解放专赴南京会见程潜,消除程“惩办战犯”的疑虑,向程转达毛泽东对和平寄予的期望。6月致函程潜,劝说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
       解放后,章士钊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馆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1973年,章士钊自请第四次赴香港,欲与台湾方面会谈两岸统一事业,功未竟而身先死。享年92岁。在京举行追悼会时,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均到会行礼致哀。
       章士钊与毛泽东的友情更是长达半个多世纪。1919年两人在长沙相识,1920年,毛泽东和蔡和森在上海拜见章士钊,说为一批有志青年筹款去欧洲勤工俭学,请他帮忙,章立即答应,很快就将筹集到的两万银元交给毛泽东。几十年后,毛泽东对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说:行老哪里晓得他募捐来的这笔钱帮了共产党的大忙。当时,一部分钱确实供一批同志去欧洲;另一部分我们回湖南用去造反闹革命了!从此,毛泽东用稿费以还债为名,每年正月初二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二千元,作为家庭补助。送满十年后,章士钊不肯收了,毛泽东说,从今年开始还利息,只要行老健在,就这样还下去。
       1946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有一次与章士钊叙谈,章在纸上写了一个“走”字,并耳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劝毛泽东迅速离开重庆。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七十寿诞,除家人外,只邀请了四位湖南同乡老人作陪,其中就有章士钊。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章士钊也与毛泽东保持着书信联系,在毛泽东的保护下,未受太多冲击,并帮助章出版了《柳文指要》。
       几近组团  众多主编
       当年在上海办报的湖南人不知道有多少?还有好几位是比较有影响的,在这里还简单地说说。
       1906年,傅熊湘(醴陵人)与宁调元(醴陵人)、陈家鼎(宁乡人)、仇亮(湘阴人)等几位湖南老乡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他们都是民主革命家,在一起宣传民主革命。
       1905年冬,醴陵人谢寅杰,因日本政府对留日学生施行取缔规则,回上海发起创设中国公学。次年秋,谢寅杰联系马君武、熊克武、陈其美等组织竞业学会,并与同乡傅熊湘等创办《竞业旬报》,谢任社长,傅任主编。成为开中国白话报纸之声的著名报刊,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当年年轻的胡适,受傅熊湘的鼓励与指点,在该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彻底纯熟的白话文《地理学》,胡适对傅熊湘推崇备至,傅熊湘也极为欣赏这个年轻人。胡适后来还接任主编,由此起步,逐渐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性人物。
       傅熊湘除了创办《洞庭波》、主编《竞业旬报》,还先后主办过《大汉报》《湖南月报》《长沙晚报》等十多份反帝反清的报刊。他的学术视野更为宽广,在48岁的生命里传世达几千万言,为中国近代新闻学、目录学、文字学和方志学立下奠基之功,堪称湖湘巨子,报业先驱。
       杨毓麟,字笃生,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7年4月2日,与于右任等在上海创刊《神州日报》,杨毓麟任总主笔,于右任任经理。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大型日报,孙中山要求把它办成革命的机关报。此报抨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受到爱国进步读者的欢迎。它的发行量超过万份,成为当时上海地区最畅销的报纸之一。
       早在1901年,杨毓麟就主编过《游学译编》,1902年出版《新湖南》。1903年,杨毓麟与黄兴等人组织横滨暗杀团,研制炸弹,计划第二年十月十日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百官行礼前,预埋炸弹,炸死慈禧太后等官员,并乘机起义,因有人告密,起义流产。1911年,杨毓麟在英国利物浦蹈海自杀,但未引起像陈天华在日本东京蹈海自杀那样大的社会反响。
       宋教仁,桃源人,华兴会第二号人物,同盟会第三号人物。1905年6月在日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8月,改名为《民报》,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民立报》日出三大张,针砭时弊,揭露君主立宪骗局,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谴责帝国主义侵略,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号召推翻满清政府,轰动上海,乃至全国。对促成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宋教仁发表《社会主义商榷》等文章,引发社会主义讨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民立报》于9月4日被袁世凯查封。此报发行3年多,共出1036号,在上海拥有众多读者。
       在上海办过报纸的湖南人还有很多很多,上面列举的仅仅是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鼓吹民主革命的报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11:3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出人才,老師写佳作,学習又欣赏,感动我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11: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人历来敢为天下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11: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人办报,前赴后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的佳作,为老师的精彩拍摄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16:1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16:1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敢为人先的湖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9:3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同修 发表于 2022-6-20 11:32
湖南出人才,老師写佳作,学習又欣赏,感动我点赞!

日月同修老师晚上好!谢谢你的点评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9:4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2-6-20 11:36
湖南人历来敢为天下先。

寒儒老师说得对,这好像是湖南人的本性,总是走在别人前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9:4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2-6-20 11:37
湖南人办报,前赴后继。

湖南报人很多,更善于宣传鼓动。这点对辛亥革命前后起了很大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8:39 , Processed in 0.0437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