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送进实践站 红歌唱响云峰山
(文/龚天宝、张云华、刘友军 图/宋才华、娄德华、黄明高)2022年6月19日,常德市鼎城区委组织部、鼎城区网宣协会在鼎城区黄土店镇云峰山村主办了以“红书送进实践站,红歌唱响云峰山”为主要内容的“强国复兴有我”创作采风活动,喜迎“七一”建党节、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区人大常委会、区委组织部、区网宣协会、区关工委、区老促会、区委巡察办、区文旅广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乡村振兴局、云峰山新时代人大代表实践站、区人大常委会机关乡村振兴工作队、黄土店镇党委、云峰山村和陡水陂村相关单位领导和同志,部分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共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上午九点半,70多名网协骨干会员在云峰山新时代人大代表实践站集合,区网宣协会副会长黄明高宣读了《采风方案》,强调了采风纪律。沈爱华、帅泽鹏、宋才华、黄宗梅、张云华、张雪英等同志就自自分管的工作提出了要求。然后,进行“强国复兴有我”创作采风,大家参观了云峰山新时代人大代表实践站、云峰山村村规民约展示馆、农耕文化展示厅、瞻仰了“农运讲习”等红色资源的遗址、遗迹,走茶马古道,观竹海波澜,忆“家庭春晚”,话沧海桑田,亲身体验感悟云峰山村这个三县交界的偏僻小山村,在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当日下午二点半,参加活动的全体同志在云峰山大舞台集中开展“红书送进实践站,红歌唱响云峰山”主题实践活动。黄土店镇党委书记张议文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区老促会、区关工委联合为本次活动赠送了《鼎城红色故事》《常德市鼎城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常德老区·鼎城专辑》和《国家老区政策》(合订本)300余套。 区网宣协会会长,区老促会副秘书长龚天宝的讲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我们之所以在喜迎“二十大”的喜庆日子里来云峰山村开展“送红书、唱红歌、颂红诗”活动,理由有三点,一是这里的云峰山新时代人大代表实践站,为推动老区发展、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待于我们认真总结推介;二是这里的“农运讲习”等红色资源的遗址、遗迹,有待于我们去挖掘;三是这里的文旅、农旅、红旅融合已初具规模,要做大做强,有待于我们升温造势。 区委组织部三级调研员贺用森的讲话,对区网宣协会今年上半年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展示老区新颜、助力乡村振兴”上所作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区网宣协会紧扣老区发展、乡村振兴“念好红字经 、唱好促字戏”,思路新,组织了多次“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系列采风活动,举措硬;在《中国老区网》《中国火炬》《凤凰网》《今日头条》《红网》《正扬网》等媒体发表了二千余篇诗文,效果好。 驻鼎城区全国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花鼓戏国家级传承人、云峰山新时代人大代表实践站站长杜美霜,介绍了她与周本成等几位人大代表入驻实践站后,送戏、送科普读物、送法律知识、送老区政策下乡村,密切与周边老百姓的联系,努力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等问题,把人大代表实践站变成乡村振兴“加油站”,得到了国、省、市、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的感人事迹。她的发言,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高度,还有情感温度,活动现场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区网宣协会常务副会长娄德华全面客观地总结了今年上半年区网宣协会的工作,他特别强调:思路决定出路,今年鼎城的网宣工作之所以成果丰硕,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主动与老区发展、乡村振兴等党政的重点工作有机对接,紧跟核心、紧扣中心、紧贴民心,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三葆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赞扬,他宣布:红歌演唱会正式开始。 由张云华作词、石柳作曲、全国人大代表杜美霜导演、胡佳主演的常德丝弦《云峰山的美景看不够》,拉开了红歌演唱会的序幕,该节目全方位展示了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峰山村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发展变化。 云峰山村本土人张云华创作词曲,本土歌手周文婧的女声独唱《美丽的云峰山》优美动听。 网协会员金丽伟的女声独唱《祝福祖国》《谁不说俺家乡好》,网协会员钟爱华的男声独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赢得阵阵掌声。 会员张雪英表演的《迎来春色换人间》,会员皮国繁表演的《誓把反动派一扫光》,会员臧雪梅表演的《春蚕到死丝不断》等现代京剧和黄宗梅、揭育新、戴明春表演的传统京剧弘扬了中国的国粹。 会员钟爱华演唱的《鼎城网宣协会会歌》提振了会员的精气神。云峰山村宣传队的快板表演《云峰山村人人夸》讴歌了新时代、礼赞了新生活。会员周晓恩,张孟英的舞蹈给人美的享受。 主题实践活动在“红书送进实践站,红歌唱响云峰山,红诗高扬正能量,红色基因代代传“的红诗朗诵中圆满成功!区文旅广体局副局长张芹、区委派驻黄土店镇巡察组组长李国顺、区人大常委会机关三级调研员孙大刚、雷克敏、云峰山村党总支书记熊红岩,几乎是异口同声: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创作采风大大激发了会员的创作灵感,截止到今天,帅泽鹏、娄德华、宋才华、高英明、覃望成、周晓思、朱正直、胡永涵、赵考、范银枝等同志在《凤凰网》《新华网》《中国火炬》《今日头条》《红网》等媒体发表宣传老区发展、乡村振兴的各类文章300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