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里云 于 2022-6-22 23:55 编辑
16、廖大恆,男,1936年10月生,88岁。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人。 1950年11月入伍,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48师444团一营。同年11月赴朝作战。在朝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参加了著名的修理山阻击战和朝鲜西河岸身弥岛反击战。 修理山阻击战他们团担任第一道防线的阻击任务,在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和兵力都十分悬殊 的情况下,苦战10天,美军没有前进一步。 西河岸身弥岛反击战历时三个月,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订后,他们部队继续留在朝鲜,参加维护朝鲜停战协定斗争和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5年回国。退伍后,先后在原常德县河洑镇、丹州乡、县总工会、牛鼻滩工作;1996年10月在常德市石门磷矿劳资料副科长任上退休;迁居常德东方嘉园小区后,任业主委员会主任10年,主动为小区业主服务。 在朝期间,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获多枚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7、杨泰安,男,1930年2月生,92岁。中共党员。常德市石门县人。 1950年10月入伍,编入武昌第四军事学校学习;1952年5月毕业后赴朝作战。编入第40军118师353团一营任见习参谋。在朝期间先后参加了大德山护备战斗、马良山守卫战、板门店保卫战(保卫我方停战谈判代表)、西河岸防御战(此战只作战前工事构筑和弹药储备,因敌见我方准备充分,有决一死战的准备而放弃进攻)。《停战协定》签订后,他继续随部队留在朝鲜,负责将我方武器、弹药清点后移交给朝鲜人民軍。1953年底撤离回国,部队驻防辽宁省锦州市建营房和军训,他任团军械助理员。 1965年7月退伍。安置在常德专署商业局办公室任办事员;后调任专署供销总社工作;1990年3月在现常德市农资公司副总经理任上退休。 在朝期间,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获多枚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其事迹曾在央视第七频道作专题报道。
18、李琴,女,1940年7月生,82岁。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人。 1954年5月入伍(当时13岁),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政治部京剧团任小演员。此时《停战协定》已签订,大批志愿军战士已经撤离朝鲜回国,但仍有志愿军部队留在朝鲜参加维护朝鲜停战协定斗争和帮助朝鲜人民建设家园的工作。她跟随京剧团平常下连队、到医院、到哨所慰问基层连队干部、战士;在国内有慰问团或与朝鲜地方联欢时,则在剧团驻地大型演出。 1958年撤离朝鲜回国后退伍在延边京剧团工作;1979年随夫调来原常德市任副食品公司经理。 在朝期间,获朝鲜纪念章和国内慰问团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9、郑恕帮,男,1932年11月生,90岁。中共党员。住常德市武陵区白马湖街道外贸宿舍。 1951年5月入伍,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199师595团,任团直通讯连话务员,次年改为报务员。1952年赴朝作战,下到一营二连执行战时通讯发报任务。印象最深的是桥岩山战斗,激战一整天。1954年12月撤离朝鲜回国,驻防青岛。1955年任师司令部作战参谋。 1975年在5408部队直属通讯营副营长任上转业。转业后在张公庙沅水石炭矿二区任主任;1976年调任常德地区外贸储运公司经理;后调任工矿产品进出口公司经理。1993年3月退休。 在朝期间。获多枚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釆访者声明:以上内容均根据被釆访者自述记录、综合)。 2022年6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