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15|回复: 2

<常德日报>今天刊出<常德城市的排水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9 11: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德城市的排水系统
□曹先辉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排水系统是城市肌体的“血脉”,是展示现代化城市形象的“晴雨表”、“风向标”。

  古代的排水系统

  古代常德城里的排水系统,在清朝同治《武陵县志·城池》中有记载:“……有三斗门。一在清平门内(今新西街原县日杂公司院内),一在县学右(今泮池街西侧邮电职工宿舍区内),一在百子庵侧(今建设路向都·国际公馆)。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李湜所开,以泻城中积水。”当时常德古城中的积水都汇入护城河,这条护城河由龙坑(屈原公园)、莫公桥、上骡马甸、西斗门、下骡马甸、府河驿、西门桥、秀水斗门、校场坪、万缘桥、北门桥,再沿着柳堤(现体育路)的南岸经东斗门、玉带桥,折回到柳堤的北岸。由沙河、濠坪湖(现滨湖公园),最后汇入七里桥、姻缘河、柳叶湖、马家   河泄入沅江。

  护城河,即城濠。清嘉庆《常德府志》上有记载:“城濠起西门,历北门至东门。水汇七里涧。其南皆临江。”

  民国时期的排水系统

  民国时期,护城河仍然是常德城区的主要排水渠道。常德解放前,城区的人口不足6万,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雨水由总长21593.5米的61条下水道经濠沟、堰塘、坑洼之地流入护城河。

  那时候,唯有在老城区最低处的今建设路向都·国际公馆位置建有一座抽水机站,装有德国进口28千瓦电机2台,它就是常德地区最早的电动排水机埠。

  常德解放前夕,城区下水道只有20至30厘米宽,40至60厘米深,而且有些小巷还没有下水道。如今的常德老年人都记得,每当狂风暴雨时,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的北部、北堤的堤内、市一中的北部、泮池街一带约有1平方公里的地方渍水达数尺深,变成了泽国。在这些渍水的街道上可以行船,居民们纷纷忙于搬迁家具和用品,出门时要涉水或乘船,这里的商家店铺全都因渍水关门歇业。

  建国后的排水系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常德的排水工程主要是疏通、修复旧有的排水沟渠。截至1958年,全市共修复下水道65条,全长36134米。并在青年路至下南门的人民路上建造双沟、溜泥井和雨水井,开始改变“街心一条沟”的旧有状态。

  1970年至1980年,担负城区护城、泄洪、排渍多功能的护城河乱填、乱占、乱扔垃圾现象十分严重。市政府本着“谁占压,谁疏通,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全面开展治理护城河排水,建成了1681米的排水主渠道,并在沿管线设置检查井31个。到了1987年,全市下水道总长达61025.2米,采用了直径50至80厘米的水泥管道,并开始将雨水与污水分流以及筹建污水处理厂。

  到了1999年,城区共有大小排水道99条,总长度638711.18米。武陵大道两侧的人行道上埋设了排放污水的管道,两侧的慢车道边埋设了排放雨水的管道,还用直径1500毫米的钢筋水泥承插管将污水引至污水处理厂。

  进入21世纪的排水系统

  进入21世纪后,城区的排水系统主要由地下管网、护城河、穿紫河水系、机埠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其中的主要排水管网仍然是雨、污合流制, 只有部分的小区新建了雨水、污水分流管道汇入各泵站,但最终还是雨污合流排放。

  “三改四化”前,城区排水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排水设施分为3个部分,一是市排水管理处负责管理的11处排水泵站;二是郊区8处农排机埠;三是由市水利局管理的南碈电排。各类排水设备38台套,总装机容量为5791 kw。它们担负起城区近3500 公顷汇水区内的6000万~8000万立方米的年排渍水量,这样的防涝排渍承受能力显然力不从心。

  那时常德城区的地下雨、污水管网设施已经陈旧,管网不能承受排放雨水、污水的要求。每逢狂风暴雨时,许多街道渍水严重,负责对排放雨、污水管网进行检测、改造和疏通维护工作的常德市政建设总公司,经常紧急调派人员掀开雨水井的井口盖,让渍水快速排放。为了防止行人不慎跌入水井,不得不派专人值守在每口水井的井边,直到渍水排除干净为止。

  “三改四化”后的排水系统

  常德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区面积的迅猛扩张,以及人口向市区集中和气候变化致使时而暴发特大降雨量的实际情况,常德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区排水现状和存在的水环境污染较严重,排水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和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在作出促进常德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改四化”决定的时候,针对城区的排水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从而理顺了城区水系治理的管理体制,对排水、污水规划及其设施建设进行了综合管理,并将南碈电排、郊区农村电排共计30个机埠纳入统一管理。

  市委、市政府还针对护城河的综合改造,实施了合理的雨污分流,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含水能力和自洁能力。又对新建的城区严格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结合节水型城市的工作,加大了地下管网的规划接驳和管网的建设资金投入,做到了排水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一体化建设同步实施。使得常德城区的排水系统达到了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国家标准。新编修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更是为常德城市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崭新蓝图。到了2030年,中心城区的年排渍量将超过1.9亿立方米,排水管道和排水设施的装机容量均需成倍增加。

http://cdrb.cdyee.com/html/2014-12/19/content_421196.htm?di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9 15: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古及今把问题讲透了,对市政建设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启芳 发表于 2014-12-19 15:49
由古及今把问题讲透了,对市政建设有益!

谢师长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1:05 , Processed in 0.0319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