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7-4 09:01 编辑
老家三岔河镇(续) 旧作:祝贺《一个黄埔军人的风雨人生》出版发行
吴铁铮(1901—1977)
按 2022年6月29日,我在正扬网上转发了最近被《常德古今》刊发的《老家三岔河镇两题》一文,又勾起了我对老家的眷恋之情。突然我想起了老家的人物,以前写过,但仍有言犹未尽的感觉。我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安乡县长吴铁铮是原安乡县安宏公社唐家铺人,现在地址是三岔河镇唐家铺村人。我知道吴家是安乡的望族,最著名的有吴家台子的吴家,吴家台子原来属安化合兴。所以,我说吴铁铮是老家三岔河的著名人物名副其实。我在《常德市人民政府志》和《常德历代名人》为吴铁铮立传,可供阅读;这里,转发2013年4月25日我在徐泽鹏先生传记文学《一个黄埔军人的风雨人生》出版发行会上的讲话,希望有助于对老家三岔河镇人文历史的了解和研究。
我是4月25日上午在德山参加善卷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听市政协新民主席说的,徐泽鹏先生写了一本吴铁铮的书,诸扬荣先生张罗搞首发式,商量我是否参加。尽管我早就计划散会后回长沙,但我还是满口应承了;令我特别感动的是晚上年届八旬的诸扬荣先生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开会地点、时间,并邀请我在会上发言,这有些勉为其难,但我也答应了。 其次,我自1996年以来,研究常德历史文化;特别是1998年以后我调市党史方志办,接触常德地方史料,知道吴铁铮曾经是黄埔三期学生,参加常德和平解放的斗争,是安乡解放时的第一任县长,对之油然而生敬意。2008年,市名城办立项要我写一本常德名人的书,我自作主张为吴铁铮立传,这本书的名字《常德历代名人》,2009年6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吴铁铮是政治类人物,按通例,解放后他仅是正县级,套离休干部,也只是享受副厅级待遇,在常德名人传里,他入传有些勉强。但是我的心里有一条不成文的选人标准,反正认为他就合适。当然我也准备了应付不同意见的理由:吴铁铮是黄埔学生,当过团长、旅长、军副参谋长,和平解放安乡有功。我为他立传时没找到吴铁铮的照片,我计划增订再版一定补上。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汪荡平先生说他与吴启梅和彭信里有联系,帮我送来了吴铁铮的照片,还复印了覃岳斌写的吴铁铮生平事略。覃岳斌是熟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曾经在安昌公社共过事。由此可见,我知道徐泽鹏出版写吴铁铮的传记文学的鸿篇巨制,该有多高兴! 26日上班时,徐泽鹏先生亲自把他的著作《一个黄埔军人的风雨人生》送到我现在“打工”的地方。时间短,我只粗略地翻阅了一些文章。我佩服徐先生的才华,在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他以现有资料为线索,大量阅读参考书,深入挖掘,写成了洋洋30万字的作品。我有历史考究癖,首先对照我写的吴铁铮的传记,认为徐先生忠于历史,基本事实是准确的。这是传记文学的生命,不能无中生有,信马由缰。但是它既然是文学,就离不开创作,吴铁铮的女儿能提供的材料不过两万字,可以想见创作的分量是很大的。现在看来,徐先生的创作是成功的。有生动的故事情节。1939年,吴铁铮揭发胡宗南秘书贪污遭报复坐了四年牢,徐先生穿插罗历戎副军长等人的营救以及和女友的爱情故事,写得情节跌宕起伏,从第十三章起,用了好几章篇幅,浓墨重彩,很吸引读者。人物对话,符合人物性格,语言生动,文字优美。与会的朋友是行家,我不想班门弄斧。今年好像又是丁玲文学评奖的年份,我预祝这部作品入选!无须讳言,如果给作者更充裕的时间,有可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史料,写进作品,人物形象会更丰满些。2010年6月7日,我的时年88岁的父亲吃晚饭后,一个人自言自语,念念有词,问他,说是在读诗。他经常苦恼自己的记性太差了,就是发生在前一天的事都不记得,“你看怪不怪,有时候亘古八十年的事都记得。”他记起了解放初期的一首硪歌,我的弟弟知道我在写《嗲嗲的现话》,拿笔记下来了:
又高又厚又坚牢,不怕渍水和洪涝。 又高又厚又坚牢,不怕渍水和洪涝。 富绅佃户出钱力,办事人员更积极。
弟弟立即传给我,我当晚就发为博文,后来还收入我的著作《凯风棘心》。26日晚上我遇见在文联庭院散步的老作家彭其芳,说起27日召开徐泽鹏写吴铁铮的传记文学作品首发式的事情,彭老说他见过吴县长,是在一个地方视察。吴铁铮提出安乡要建示范县,有很多方面的要求,写成四言八句,还请人谱曲,到处传唱。彭老记得第一句就是“安乡要建示范县”,这样不经意地把我父亲背诵的硪歌联系起来了,我父亲记忆中的硪歌第一句应该是“安乡要建示范县”。吴铁铮的生活毕竟离我们不是太远,他的“风雨人生”在民间是有影响的! 《一个黄埔军人的风雨人生》首发式会场(2013年4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