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36|回复: 31

浅谈“小暑”节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5 08: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2-7-5 11:19 编辑

浅谈“小暑”节气
u_2741939084_3060488273&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_edit_212175390799.jpg

        有些汉字很有趣,“煮”字者下水蒸,“暑”字者上日烤,都表示蒸煮般的炎热,故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节气仅是小热,大暑中伏天才大热(三伏40天大概分配:小暑头伏10天,大暑中伏20天,立秋末伏10天)。小暑是季夏开始,它的标志是出梅和入伏。“伏”即潜伏、藏伏之意,叫人尽量减少高温下的活动,规避暑蒸湿热之气。
       小暑三物候:温风至,螺蟀居宇,鹰始鸷。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逃离酷热的旷野,躲藏到屋檐下树阴处避暑。老鹰因地面炙热而飞到清凉的高空盘旋觅食。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收割小麦等作物外,其他地区农村主要是田间管理。早稻灌浆后期,要保持田间干湿湿。中稻拔节进入孕穗期,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及早施好分蘖肥。棉花开花结铃,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增强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
       “伏天的雨,锅里的米。”小暑节气,江淮域梅雨先后结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少雨的伏旱,这时的降水对水稻作物生长十分有利。而华南西部则进入暴雨季节,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应采取防洪措施,尽是减轻危害。
       三伏地煮天蒸,人出汗多,消耗大,食欲不振,比往常消瘦,故谓苦夏。酷暑休息,除了喝消暑汤,吃黄瓜,西瓜等水果外,还得吃好一点伙食补身子,“头伏饺子中伏面,末伏烙饼摊鸡蛋”,这叫歇伏。有些地方入伏吃羊肉,称吃伏羊,“一碗伏羊汤,不用开药方”。还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那时的鳝鱼肥壮、粗大、结实、味美。小暑时节,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出米,做成饭祭祀谷神后稷,然后尝新米、喝新酒,谓之“六六福”。山东地区夏天还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气温高、湿度大,露天的木质椅凳经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上是干的,经太阳一晒,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痔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中老年人别长坐露天木凳。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暑天养生当以“心静”为最,平心静气,能使情绪舒畅、气血和缓。其实,不光是对暑热需要心静,世上许多事情都需要淡然处之,惟有淡然,才会淡定。
       传说,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取经回国,过河时不慎经文浸湿,上岸即在烈日下凉晒经文,这天是六月初六,变成了吉利之日,叫“天贶(读况,意赐)节”。皇宫内定此日为皇帝晒龙袍;寺院的经书也在天翻检出来曝晒;民间这天都晒衣服,称“六月六,晒红绿”,红绿指五颜六色的衣服;“六月六,猫狗俗”,就连小猫小狗都沾了天贶节的光。传说能笃信践行是因有现实需求,小暑时节经过了黄梅天,在箱底的衣物确已毒潮,太阳又好,取出来晒一晒,确有必要,古称“晒伏”。
       野史记载,东晋名士郝隆,见邻人皆晒衣被,就平躺在地上,掀起衣服露出肚皮晒太阳,旁人不解,问他干什么,答曰:“晒书。”“书呢?”“四书五经全在我肚子里。”这是文人轶事笑谈。六月初六天贶节,也是文人的晒书日,出家中书籍字画曝晒,让阳光祛潮去霉,驱杀藏匿在书画中的蛀卡虫。蛀书虫古文称蠢(读度)鱼,因它像鱼一样身披银色鳞片,藏在书中藏咬纸张为食。谜语“蛀书虫”的成语谜底,便是“咬文嚼字”。忽记起一则《蛀书虫与蜘蛛》的寓言,颇有趣:
        一条蛀书虫从书里爬出来,碰上一只蜘蛛。
        蜘蛛问:“你是谁?”
        蛀书虫笑道:“无知的家伙,连我也不认识,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
        蜘蛛奇怪说:“可是我听说,只有人才配有学问呀!”
        蛀书虫大笑:“人怎能同我相比?他们拿起书,只是看一看,翻一翻,然后又原封不动的放回老地方。而我呢,钻进书里把每页书,每个字都吞到肚子里,年复一年,你想想我肚子里的学问该有多少?"
       蜘蛛羡慕问:"请教,我该怎样才能成为学问家呢?"
       蛀书虫趾高气扬道:“当然得学我的样,钻进书里,咬文嚼字吃书喽!”
       蜘蛛想了想说:“按照你的理论,我把你吃掉不就成为最大的学问家了。蜘蛛说完,扑上去把蛀书虫吃了
       这寓言讽刺眼前危险视而不见,还在夸夸其谈的冒牌学者。
       古代读书人敬惜字纸书籍,为防蛀坏,将芸香草放在书柜驱杀书虫,走进书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故诗书人家称“书香门第”。
       如果说,大雪节气里最宜饮酒,尤其是饮那种温烫过的老酒,白雪红炉,一尊佳酿,那是这节气里最温馨的图画;那未,小暑节气里最宜品茶,尤其是品那种春色般的绿茶,蝉鸣蛙声,一杯香茗,那是这节气里最凉爽的风景。不必讲究得像西方的下午茶,非得来美味点心,红袖添香;也不必如东方的工夫茶,非得用泥壶小盅,浅斟低饮。小暑饮茶,不是喝绿豆汤解渴,不是喝冰镇啤酒消暑,而是在寻求一份平静的心境让那颗皱巴巴的心,暂时舒展一下,感受安闲和恬静。
       每年7月7~8日是小暑节气,写回环诗《小暑》结尾:
       入伏头伏入,出梅黄梅出,苦夏炎夏苦,煮蒸复蒸煮。

u_2772961393_3293611712&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_edit_212345365177.jpg



u_3337505605_1831261019&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jpeg



u_3053478997_1460601364&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_edit_212601923974.jpg



u_3461774231_2835788830&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_edit_21274727116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5 09:1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知识,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5 09:4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5 09:4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的佳帖点赞!又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5 10: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小署”----小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1:2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伯祥 发表于 2022-7-5 09:18
欣赏知识,点赞佳作。

谢谢刘老师的支持与鼓励!遥祝暑日天天开心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1:2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覃旺成 发表于 2022-7-5 09:42
欣赏佳帖!

谢谢覃老师的支持与鼓励!遥祝暑日天天开心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1:2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明艳 发表于 2022-7-5 09:46
拜读老师的佳帖点赞!又长知识了。

谢谢朱老师的支持与鼓励!遥祝暑日天天开心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1:2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22-7-5 10:59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小署”----小暑

谢谢会长林主席的支持与鼓励!遥祝暑日天天开心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5 11:3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4节气,是中华农耕文化所特有。为光清佳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5:10 , Processed in 0.0367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