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河海 于 2022-7-6 20:17 编辑
“调解人”老杨 讲述人 罗江
我叫罗江,我要讲讲同事老杨的故事。老杨就是杨诗全,在我们安乡县安丰乡出口洲司法所担任所长已有15年时间了。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者,他很平凡,他面临的工作对象也很平凡,都是些生活在最基层的群众。15年来,老杨大大小小调解了300 余起纠纷,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4年前的一件事。 2010年4月下旬,永镇村的首大姐想要将自家的平房加高建成楼房,然而这事儿却让电力部门犯了难,因为她家正位于110千伏高压电线下,加高楼层非常危险。首大姐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听说电力部门不让建房子,当时就急了,前前后后跑了电力局好几次,可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复。 不久后的一天,首大姐又去了电力局,也许是因为“谈判无果”受了刺激,她竟然跑到楼顶,声称不给个说法,就跳下去。就在这混乱的时候,老杨接到了联村干部的电话。当老杨火速赶到楼顶,只见七层高的楼顶边缘,首大姐正大喊大叫,让人心惊胆战,周围的人都有些束手无策。老杨见此情形也十分紧张,要是一个不小心掉下去,可就出大事了! 老杨深吸了一口气,悄悄向前走了几步,缓缓地安抚起首大姐的情绪来,他说:“大姐啊, 我理解你的心情,现在生活好了,手里有点钱,想住得好点是人之常情,可是您想想,你的房子上头有一根电线,你住得安心吗?再说了,您受了委屈,来跟我讲讲,我能帮肯定帮,我帮不上,政府也不会让你受委屈的。”听到这话,首大姐一下就蹲在地上了,她哭哭啼啼地说:“我就是怕没人给我做主啊!”老杨见首大姐冷静了下来,立即保证:“你放心,有我呢!”趁此机会,老杨一把拉住首大姐,和电力局的工作人员一起把她救了下来。 随后,这件“棘手”的事情就交给了老杨。接下任务后,老杨首先找到了首大姐,和她将心比心地聊天,把道理讲明白说透彻。首大姐一时没绕过弯来,老杨就反复讲多次讲,讲到嗓子哑了也不停歇。同时,老杨又一边与电力局、乡政府协商,每天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力。就连首大姐最后都问老杨为什么要这么尽心尽力,老杨说:“我干的就是司法调解的事,选择了这个职业,即使吃点苦,受点累,都应该坚持到底。”几经周折,首大姐和电力局、乡政府终于达成了调解意向。
然而,就在最后签署协议时,老杨却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不得不住院手术。首大姐听说签协议时老杨可能不在场,又反悔了。躺在病床上的老杨听说了这个消息,真是既焦急又无奈。手术仅一天后,实在放不下心的老杨就与妻子商议,想回单位出面把协议签了。老杨的妻子又是心疼又是责怪:“怎么非让你去呢?让别人去不行吗?” 老杨笑着安慰妻子:“都努力了这么久,绞尽脑汁才得到多方满意,现在不趁热打铁把事情了结,今后怕更难办呀。” 妻子无奈地说:“你吃了司法所长这碗饭,我也只能陪你一起吃。 于是,签署协议那天,老杨强忍术后伤口的疼痛,让妻子为他举着吊瓶,步履蹒跚地走到乡政府司法所,当病中的老杨出现在办公室时,所有 的人都感动了。 事情解决了,在调解纠纷时扮演关键角色的老杨又变成了那个普通的司法所长,田间地头有他的身影,山林村寨是他工作的场所。此刻,或许他正戴着老花镜看材料,或许他正在跟一群特殊的朋友们促膝谈心,他所管理的62名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10名社区矫正对象,这10多年里都没有出现过再重新犯罪的现象;又或许他在某农户家里拉家常,来来回回,“跑破脚皮, 磨破嘴皮”。可是,每调解好一起纠纷,他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他是我们基层司法所共产党员的缩影。
点评:一位哲人说,没有空气的地方,就没有矛盾。社会充满矛盾,我们的生活充满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来了。刑事案件、民事冲突、治安纠纷、邻里争执、家庭变化,化解了这些矛盾,我们才能过着平静、恬适、安定,和谐的生活。司法所长老杨,正是我们平安生活的守护神、甜蜜梦乡的守夜人。
选自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湖南日报社常德分社主编的《常德故事 百姓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