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38|回复: 5

追寻英烈足迹 踏访井冈山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1 12: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寻英烈足迹 踏访井冈山行
作者:覃 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9日






  炎热激情的夏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自费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去追寻井冈山上石门唯一两位早期红军将领王尔琢、王展程两烈士的足迹。
  7月13日,我和好友杨群康,两人从石门出发,一路辗转,到了株洲的茶陵,已是夜幕降临,只得住下。第二天清早登上了开往炎陵的客车,两个小时后,来不及欣赏炎陵,就又登上了到宁冈的中巴。车程不远,可我的心情早已飞到了龙市,因为那儿是朱毛会师的圣地。为的就是要寻找王尔琢、王展程两位烈士的足迹,在那儿一定能够找到他们的。
  在朱毛会师地
  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朱毛会师圣地,欣喜若狂,车还没有停稳,只见一队穿着红军服装队伍就开到了会师纪念塔,摄影留念。使我首先感受到了当年会师的场景。
  “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塔高约20多米,塔基是四方形的,两米高,正面镶刻的是“井冈山会师纪念碑文”,右边刻的是朱德1957年所作的《井冈山会师》:革命雄师会井冈山,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后面是毛泽东的狂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左面是朱德1961年7月的题词:红军会师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可炼,人民专政靠兵权。整个占地约400平方米,正面用栏杆挂有“会师圣地”四个大字。
  相隔50米就是会师桥,横跨在龙江上,我们走过会师桥,左边就是红军建军广场,那儿有一块碑文:1928年5月4日,井冈山军民两万多人,在此召开两军胜利会师和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六月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大会。会议执行主席陈毅宣布红四军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下设三个师,五个团。
  会上,毛泽东、朱德及地方党政机关和民众代表先后讲话。毛泽东重生了红军的“三大任务”、“三项纪律和六项注意”。
  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对于发展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运动高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说明了当时是一片沙洲,会台是用木桶、门板临时搭成的,广场建筑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
  在此我们见到了寻找的王尔琢的名字,我和朋友都感到非常兴奋,还占第三位,说明当时王尔琢在红军中的地位。我们在广场的朱毛会师塑像下留下了珍贵的照片。我走近当地居民家问:能够了解朱毛会师的资料应该在什么地方找到?他们热情的告诉我,过会师桥后顺右手下有一座三拱桥内侧有一个资料馆,你可以去那儿找。谢过之后,我们去了三拱桥,一看,原来是“井冈山会师纪念馆管理办公室”“井冈山烈士陵园管理委员会”。进去的正前方是一座老式火砖房子,上面写着“龙江书院”,左边一个牌子“红军教导队旧址”,右边是“毛泽东与朱德第一会见旧址”另一块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再向内走,就是井冈山干部学员学习的教室,再进去左边是当年陈毅住房,右边是朱德、何长工当年的住房。
楼上是“文星阁”,是1928年4月26日,朱毛会师后两天,4月28日,毛泽东听说朱德住在龙江书院,第一次朱毛紧紧握第一次手。朱德部队的干部陈毅,王尔琢、王展程,与毛泽东部队干部张子清、何挺颖、何长工,袁文才,以及湘南农民军干部、宁冈党政干部参加了会议,开会的在三楼,进门口有一块小牌,写明了当时的参会人员:毛泽东、朱德、王尔琢、王展程、何长工等,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又发现了家乡石门两位烈士的名字。再进去看开会的长桌子由六张合并,左侧中央坐的是朱德,毛泽东坐在右侧中间,可以想像朱德部队的陈毅,王尔琢、王展程同他坐在一排。会议中,毛泽东向大家介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情况;朱德介绍了湘南暴动和部队转移上山的经过。在亲切的气氛中,大家讨论和研究了两军会师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中国红军第四军)的重大事项,决定于5月4日召开军民庆祝大会。在那儿我感受到了,家乡的王尔琢、王展程二烈士就是当时中国红军第四军创始人之一。
  上井冈山
当日中午在宁冈草率的吃了午饭,我的心与夏日太阳激情燃烧,井冈山应该遍地都是烈士足迹。冒着暑热,一路的颠簸,我们经过茅坪,红军第四军部,连绵盘旋上坡,趁司机加水洗车之时,我们快速的下了车,放眼望去,一览众山小,没有高大的树木,全是翠竹相间。我忽然想起了毛泽东1928年写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下鼓角相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生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山下是广柔的500百里山脉,可想而知当年毛泽东在这里“星火燎原”。
  我们在黄洋界一路奔波,到井冈山已是5:30,我们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登上了烈士陵园,门外上端是彭真的题词“井冈山根据地烈士永垂不朽”,内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各地干部培训学员在那儿敬献花圈、默哀,两边是在为井冈山创建根据地做出牺牲的烈士,我数了一下,右边连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再有三排,一排25名,有79人。左边有三排每排26人,共78人。整个展厅墙上展出的烈士157人。我仔细的查数了一下,我们湖南86人,我们石门就是王尔琢、王展程,不禁使我更加敬仰家乡两位烈士。工作人员要关门了,我们只得在茨坪住下。
  茨坪村庄是当时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毛泽东曾经就住在那里。那里的人民踊跃支援红军,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天,我们继续登上了烈士陵园,从左边随着林荫的岩石小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朱德书写的“天下第一山”,随着梯等式碑林,我们登上了山顶,在塔顶二楼陈列馆,我们寻找到了王展程、段子英夫妇的铜像和他俩的生平事迹简介,较为完整的记叙了王展程是湖南石门人,曾任红四军28团参谋长,在1929年2月,第三次反“围剿”失利后,随红五军撤离井冈山,在遂川代价普突围时被捕不幸遇害。其妻子段子英被捕后,被当地民团以100块光洋卖给一个药店老板,1929年8月18日生下了遗腹子。几度飘零,1938年才找到当组织。建国后在郴州、湖南省机械厅从事人事和妇女工作。离陵园100米就是雕塑园,右手的第一个雕塑像,就是王尔琢雕像,乳白色,有不少游客都停留在那儿默哀。整个雕塑园只有20名烈士雕塑。
为了了解两位烈士更多情况,我们下山去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入大厅,左边的大廊子第一位是贺子珍,第二是朱良才,第三位就是王尔琢的铜像,说明烈士在所有烈士中的位置。大厅左边展厅,有10平方米的地方展示王尔琢的事迹,包括毛泽东在追掉大会上的悼词。我仔细的阅读过后,默哀了两分钟。在井冈山我们获得了烈士的第一手材料。
  赴王尔琢牺牲地
  王尔琢牺牲地在江西的赣州地区的崇义县思顺乡墟场,这是最远的旅程,当日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崇义县的客车,4个多小时的车程,天黑时到达了崇义县,我们只得住下。第二天,我们清早起床赶6:30的班车,一个半小时的车路,找到了思顺乡政府,办公室只有一个叫李金花的女孩值班,我们递给她县党史办的介绍信,他立即联系值班领导和民政方面工作人员。半个小时后民政干事廖志华赶到,我们讲明了来意,她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首先,她陪我们去周边找老人调查,我们找到了几位老人,听说是烈士家乡访问王尔琢烈士事迹,老人们非常亲热,说了很多有关烈士情况。
  我们找到患脑血栓在家休息的民政所所长朱家盛家,他住在墟场上,到他家后,他十分热情的招呼我们,他扶住椅子,听小廖介绍后,他慢慢地移动着,说:“我参加工作就在本乡,一直没有调动,我搞民政工作已30年了,当时,我们访问了在现场的20多位老人,具体情况都是一致的”。说着他说我带你们去看一看。走到距他家20米的地方,他指着墟场(老街口)一家商店说:“王尔琢就死在这个地方,原来这个商店是一个庙,叫财神庙,这是后来办供销社重修的。”
  那是8月中旬,王尔琢率28团,由湘南地区回师井冈山,25日,担任前卫第二营营长的袁崇全,胁迫,欺骗一个步兵连和迫击炮叛逃。当天下午28团三营杨得志所在的班为“尖刀班”,当他们来到思顺墟有,问老袁前面有无军队,老袁告诉他们思顺墟有。班长一面派人原地监视,一面派人飞报军部。军长朱德得报后主张把袁打回来。军参谋长兼团长王尔琢主张把袁喊回来。于是,军部派28团一营营长林彪率部去包围思顺墟。傍晚,林彪的部队到达思顺墟场附近的塘子口时(潭屋场),距庙5—600米处待命,便在河坝两边设下埋伏观察动静,此时袁崇全雇请去探听消息当地老农正从这儿经过,被一营的哨兵抓住并要其带路,悄悄地包围了思顺墟。团长王尔琢当时认为;袁崇全是老乡,又是我部下的一个营长,估计应该喊得回去。带两个警卫员也匆匆赶到思顺墟,为保存革命火种,他命令一营不要开枪,自己则不顾一切地往思顺墟内赶去,他带着两位警卫员朝墟场赶去,在距离墟场300米处,袁的哨兵开枪射击,一位警卫员被打死。王尔琢马上命令另一位警卫员去要林彪的部队马上赶过来。王尔琢大声喊道:“同志们,不要开枪了,我是你们的团长,来接大家回去的!”哨兵们听到王团长的声音,就没有开枪了。王尔琢继续朝墟场赶去,同样是边走边喊:“同志们,我是你们的团长,我是来接你们回去的!”
  当时,袁崇全在里面喝酒后打麻将,开始听到几声枪响,后又没有听到枪声,但是听到是王团长的声音,吓慌了手脚。他自知罪责难逃,狗急跳墙,提起两只驳壳枪,顶上子弹从财神庙冲出来,双枪齐放,王尔琢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五岁。两个连的兵力又回到了革命队伍,王尔琢牺牲后,林彪的部队才赶来。朱所长说:“我们小时候还在庙的柱子上抠出子弹头”。
  袁崇全带着几个亲信逃跑了,第二天,同志们擦干了烈士身上的血迹,林彪要部下在当地买了一副大的棺木,在街上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把王尔琢和警卫员一起(表示警卫员永远跟随着团长)安葬虎形岭的山腰上。当时,毛泽东在思顺乡的新地村,距离思顺墟场40多里。1928年的10月中旬,在井冈山再次为王尔琢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祭拜王尔琢烈士
  王尔琢墓在墟场后面,我们在墟场上买了花圈,香纸,在民政所长朱家盛的带领下,随同的有:当天的值班领导武装部长胡昆敏,民政干事廖志华。我和武装部长抬着花圈,走到正门,看到上方写着“王尔琢烈士陵园”,在大门的右侧,有三块牌子“王尔琢烈士墓”“崇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上了30多步台阶,就是一个平台,住所长慢慢的移动着步子,指着平台里左边坎说:“这里就是王尔琢和警卫员第一次安葬的地方,后来在修建陵园时,向北移动了30米(现在中间台阶的地方),1987年肖克到这里察看后,就是现在上面的平台安葬的墓碑”。
  再上21步台阶就是最上面的一个平台。整个平台大约4-500平方米,王尔琢的墓在正中间,是用大理石建造的,正面有2.5米高,正中间是肖克的题词“王尔琢烈士之墓”,上方有王尔琢半身像,两边是毛泽东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最下面是烈士生死时间(1903——1928),碑的后面石棺,墓碑前有一个祭拜插香用的香台。朱所长介绍:第三次安葬时,是在第二次葬的地方挖出的王尔琢和警卫员的骨骸,用甑罈装下放在石棺里的,最后两米是一版烈士事迹简介。
  我和杨老师为烈士敬献了花圈,烧了钱纸装了香,十分秉承的代表家乡人民和我们自己分别为烈士磕了三个响头。
  朱所长介绍说:2013年王尔琢的侄孙清明前后来祭拜,从那时开始,家乡每年都有人在清明前后到这里来祭拜,都是政府接待的。我们乡,每年在清明节前后都要举行祭奠仪式,五四节、七一节也在这里举行宣誓仪式。
  整个烈士陵园大约4000平方米,四周全是大理石栏杆。据朱所长介绍,崇义县已部署了扩建方案,他们把鸟瞰图给我们看,大约陵园要扩大到8000多平方米,今明两年完工。将是一个全新的感觉展示给崇敬烈士的人们。
  我们的重大收获可以告诉广大读者:在茫茫人海中,我们体验了井冈山精神;二是我们家乡石门两位烈士在井冈山人民心中的位置,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处处有塑像和铜像。在王尔琢牺牲地我们了解第一手材料,对各种说法不一致的有了正确的解释,如:毛泽东在王尔琢追悼大会上挽联,井冈山和烈士牺牲地的记载是;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而我们有的人却写成了:一哭同胞,二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再如;王尔琢当时牺牲时的情况和安葬的情况的一些疑问我们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我还收集到了井冈山所有的歌谣。至于王展程牺牲地由于在遂川的戴家铺,路程遥远,没有去,也是我们这次最大的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3: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身赴圣地,敬仰先烈,牢记历史,永远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5: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8: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冈山,天下笫-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20: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冈山,天下笫-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9 16: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踏着先辈的足迹,寻访红色印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1:00 , Processed in 0.0359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