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01|回复: 2

石门县的人文地理环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0 1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4-12-20 10:19 编辑

                     石门县的人文地理环境
    石门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石门文庙始建于元朝,明洪武四年(1371),县丞刘登鼎领衔重修文庙。庙分三进,按中轴线对称布局,横同各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从原址(今药材公司)继迁今地。历经数百年,文庙屡遭破坏。1983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文庙移交文化部门管理、维修。1984年5月,文庙被列为石门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十余年修缮,重建状元桥,修复钟、鼓楼,东西庑房。1999年,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石门县召开前夕,重建棂星门,修复石雕栏杆,并将梁柱门窗重新彩绘,文庙已焕然一新,雕梁画栋,与室里陈列相映成趣,飞檐琉瓦与庭院绿荫相得益彰,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孔圣人铜像,矗立大成殿前,蔚为壮观。今日文庙,规模宏伟,格局谨严,雕梁画栋,陈列丰富,实为观光游览,求知长识的佳境胜地。瓜子峪青狮岭考古发现了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在燕尔洞发现了二万余年前的“石门人”化石,填补了湖南古人类化石的空白;在石家坪发现了六千九百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三千多年前商代遗址,还发现了炼铜的坩埚,改写了殷商时代南方不炼铜的结论;在新关出土的二千多年前巴人的军乐器享于十余件,堪称全国之最。至于秦汉唐宋元明清历朝文物,馆藏之丰,藏品之珍,为县级博物馆中少见。文物无语,但她却默默展示出石门这块土地上的悠久而灿烂的历史。
    石门县地处武陵山地向洞庭湖滨湖平原过渡带。地貌轮廓大体是北阔南窄,以山地为主的“倒葫芦”状地形。西北地势高峻,幅员辽阔,山原和岩溶地貌发育,山岭绵延河谷纵深,地表起伏大。北部壶瓶山海拔2,098.7米,为全省地势最高点。东南丘冈错列,河流纵横,盆谷相嵌,多断块残山,丘冈面积大。最低点在易家渡镇的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海拔42米,相对高差2056.7米。
    石门县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澧水源于桑植县杉木界,流经县境30公里,流域面积3424.48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86.2%。境内溪河236条,其中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下81条,5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142条,100平方公里以上13条,主干河流有渫水、道水、澹水、沱水。
    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内,具有冬夏长、春秋短、四季明、日照足、雨量丰、温差大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7℃,1月份最冷,极端低温-4.8℃,7月份最热,极端高温40.7℃。年平均日照1646.9小时,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水量1540毫米,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丰富资源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境内森林茂密,动植物品种繁多。现有森林面积180万亩(其中经济林60万亩)。木材蓄积量173.6万立方米,主要有松、杉、楠、梓、樟、椿等。大宗农副产品有烤烟、茶叶、柑桔、油桐、油茶、乌柏、棕片、药材、生漆等。色香味俱佳的“宜红茶”驰名中外;味正质纯、香甜可口的“雪峰蜜桔”,扬名加拿大和港澳市场。主要野生动物有虎、豹、熊、獐、狸、猴、麂、貉、山羊、野猪等47种。珍贵飞禽有锦鸡、雉鸡等30多种。名贵药材有天麻、黄连、田三七、杜仲等上百种。
    境内矿藏十分丰富。有储量居世界之冠,开采1040多年,产品畅销国内外的雄磺矿;含硅99.4%,储量1亿吨的矽砂矿;含磷18%以上,储量14亿吨的磷矿;发热量5千大卡以上,储量5000万吨的煤炭;含钡96%,储量340万吨的重晶石;含氧化钙50.8%,储量27亿吨的石灰石;还有石膏、赤铁矿、硫铁矿、矾矿、滑石、方解石等,储量也相当丰富,具有很高的开采和使用价值。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生活在湘西北的石门土家人自称“毕兹卡”,约在二千年前,土家先民便在这块“蛮夷之地”繁衍生息。土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并有体现民族个性的美丽服饰;土家族的卡花、刺绣、蜡染、木雕等手工艺品,真实地反映了土家族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土家人至今仍保留着过赶年、跳舞、哭嫁、敬奉祖先及土王等民风民俗。
    土家人多在依山傍山处定居。除个别大山区有单家独户外,一般喜一村一寨聚居,每个自然村多为同姓同宗。土家人的粮食以大米、苞谷为主,辅以小米、红薯。土家人朴实、耿直、好客、待人热情、大方、诚恳。“一语相投,倾心相交。”土家族可与外族通婚,但大多数在本族内联姻,各姓间皆可开亲,只是几个特定的姓氏之间至今禁婚。如覃田、彭王、彭白、向李、向尚、向田杨诸姓之间,据说皆为结拜兄弟,故不联姻。土家也有同姓为婚的习俗,如彭氏、向氏和王氏,这是原始族内婚配残余的保留。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婚姻是较自由的,男女青年多以情歌为媒,唱山歌恋爱,从而建立美好的婚姻。改土归流后,婚姻制度受到严重破坏,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多受门当户对财产多寡的限制,自由婚姻逐渐被买卖婚姻或变相买卖婚姻所代替。婚姻手续亦日趋复杂繁琐,形成了求婚、订婚、拜年、结婚、回门五大程序。
    石门县境内居住着汉族及土家族、回族、苗族、白族、佤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壮族、满族、侗族、瑶族、畲族、傣族、布衣族、彝族等16个少数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1 07: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1 07: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文庙始建于元朝,明洪武四年(1371),县丞刘登鼎领衔重修文庙。庙分三进,按中轴线对称布局,横同各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从原址(今药材公司)继迁今地。历经数百年,文庙屡遭破坏。1983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文庙移交文化部门管理、维修。1984年5月,文庙被列为石门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十余年修缮,重建状元桥,修复钟、鼓楼,东西庑房。1999年,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石门县召开前夕,重建棂星门,修复石雕栏杆,并将梁柱门窗重新彩绘,文庙已焕然一新,雕梁画栋,与室里陈列相映成趣,飞檐琉瓦与庭院绿荫相得益彰,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孔圣人铜像,矗立大成殿前,蔚为壮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2:52 , Processed in 0.0324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