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它坚硬的身躯我们随处可见,有的被铺成路面,有的被修成建筑和台阶,还有石头装饰的墙面和雕塑。
在新安镇徐敬渝家中,石头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冰冷的石头有了温度,被做成一桌“文化盛宴”,让我们一起来品鉴精彩“石头文化”大餐!
新安镇高兴社区古稀老人徐敬渝将爱好化作文化传承的纽带,通过石头来保存历史、弘扬经典,让文化精粹在坚固载体的传承下永久流传。
一大早,徐敬渝来到他的藏石屋,屋内院子里两口绿意笼罩下的石缸,对徐老爹来说意义非凡。
这两口鱼缸是我从成都收回来的,距今大概有三百多年历史了,这是古时候原来大户人家的鱼缸,我一看到这个精美的雕工,当时就毫不犹豫把它们买下来。
现年77岁的徐敬渝收藏石头已有8个年头,捡石头、玩石头、写石头成了老人晚年最挚爱的休闲。他发现,很多历史久远的石头上面留存有先辈精美独特的雕刻工艺和文化典故,于是,自身爱好就慢慢变成一种历史责任。他拿出开汽修厂时积攒的养老积蓄,先后收藏了5000多块石头。
徐敬渝将一些形状特别、富有意蕴的石头与自己近年练就的书法相结合,在1000多块石头上摹写中华历史文化经典诗词名篇。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XM2r8mZKlehhXCPO8v7TJRPSglbjhnoUQ3RwbOc63Gsbiacvl007uWDBwJK0vAN9HnRV8tuSsh5ofWQYqErxz2w/640?wx_fmt=jpeg)
我捡到这个石头以后,就想怎么让它更有意义,于是就把《弟子规》写在上面,因为《弟子规》是我们祖先传统的启蒙教材,我想让它永远地,像石头一样有价值传承下去。
徐敬渝最爱在石头上摹写德善孝廉方面的名言警句,其中写的最多的是“德”字。他说:“人一定要讲究德行,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以说这个德字我写得最多。 ”
2020年,由徐敬渝老人发起成立临澧县观赏石协会,40多名石头爱好者加入其中,以更庞大的力量让传统文化在石头上“活”起来,绽放新的光彩。
记者:刘孟娟
编辑:史小杰
一审:朱 菲
二审:涂曼妮
终审:邓小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