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黄南林 于 2022-7-16 22:35 编辑
津市有个“慈善痴” 傅绍荣
津市“慈善痴” 傅绍荣
傅绍荣。男。民建会员,1940年8月出生。湖南车桥厂退休职工。三十四年如一日做好事,做善事,人称“慈善痴”,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志愿者先进个人、民建中央服务社会先进个人、湖南省第一届十大同心人物等称号。
不计其数的荣誉
世间有许多的“痴”,然而痴到几乎忘我的境界,且又是为了他人,便是一种至高情怀。
傅绍荣已是八十二岁的老人,这位优秀的民建会员,从壮年到今天,他连续四十多年扶贫帮困,从不间断,也从不后悔。他把老弱疾残和孤儿当成自己的至亲至爱,总是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和经营小店的极少收人去资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春去春来,至少有一千"二百余名老人、孤儿及贫困户受到过傅绍荣的关爱,扶贫济困的捐赠数达一百万元。
别人送他一个称号,叫“慈善痴”。 有人说,世界是平凡的,生活是平凡的。显然,傅绍荣也是平凡之人。然而,他的点点滴滴的不平凡的 奉献,就完全配称“义薄云天”这个大词。
从哪儿说起呢?
1984年,傅绍荣原本是湖南车桥厂的钳工,妻子在津市床单厂当挡车工,月工资也都只儿十元。。也就是这一年,他和妻子商量着,要把附近的“五保”老人接到家里去吃团年饭。夫妻俩估摸一算,这要用一大笔钱。为了将几桌团年饭办得体面一些,钱不够,他就开始养猪。那时,刚一下班、傅绍荣就骑上自行车走街串巷去收潲水、捡西瓜皮。大年三十那天,他果然把三十多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全接到家里,欢天喜地过了个热闹年。饭后,还每个人发红包压岁。也就是从这一顿团年饭起,年年岁岁的大年三十,总见乐呵呵的孤寡老人挤满傅绍荣一家………
傅绍荣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他还只有六岁父亲就去世了。这个在沖水边上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总是说:“我一看到别人人受苦,就好像是自己受苦一样。”正是这种朴实与善良,锻造了他一生无私的品格。
1988年6月,傅绍荣和老伴都退休了,两个孩子也有工作,除要赡养老母外,也没别的负担了。按理说老俩口也该过过清闲的日子。不过,傅绍荣却不这么想,他说他不能丢掉这些“五保”老人不管,他要把这已经行了四年的善举接着做下去,直到自己也不能动弹了。可现在夫妻俩都退休了,钱也自然更少了,没有一定的资金又怎么帮得了别人呢?于是,他决定,除了继续喂猪,还可以凭自己所学的钳工技术,开办一个液化气具销售小店。可从没做过生意的傅绍荣,并不知道商海深浅。店铺开张一个多星期,竞卖不出一套液化气具。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扎下去深人市场调查。几天后,他把小店招牌换上了“津市市液化气具维修销售中心”,加上诚信经营和硬扎的修理技术,小店经营立马有了起色,以至后来还成为“前锋”等几家生产厂家的特约维修站。傅绍荣经营的这个并不起眼的小店,竟支撑着他又走过了三十年的慈善公益之路。
傅绍荣和他的修理店
1997年腊月,傅绍荣一改过去一逢过年就把老人接到家中团圆的老套路,而是别开生面地仿照央视“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形式,带上鱼肉钱等,邀请他原单位的厂文艺演出队,租了几辆中巴车,分别开到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热热闹闹地与老人们联欢,共度佳节。隔壁的“五保”老人病了,傅绍荣自己掏钱陪老人上医院。钟表社下岗职工陈利民是个残疾,可他有按摩的特长,傅绍荣资助他买了四张按摩床,让他一家从此生活无忧。福利院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长期卧床不起,膝下唯一的六十多岁的女儿又是智障。多年来,傅绍荣没中断过关照这位老人,时常从家里做好饭菜亲自送去。每每从外地回来,他总是未进家门就先去福利院看望老人………
慰问福利院老人儿童
许多年,不少人对傅绍荣的善举不了解,不理解,甚至还以为他是不是很有钱?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在傅绍荣的店子里,你会发,那一捆捆捡来的易拉罐、矿泉水瓶摊了一地。他和老伴呢,每晚就挤在店子的阁楼睡,门上钉口钉就算是衣架,半把青菜就着点点盐和油一炒,一餐就算应付过去了。他的一件棉衣一穿就十年不换,一双十元的鞋子至少也得穿六年……
傅绍荣行善举,终老不变。他还早已立下遗嘱,身后要将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全都无偿捐出去,献给那些等着需要救治的人。
(胡启明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