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77|回复: 18

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七)文人群聚上海 繁荣海派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9 11: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2-7-20 08:37 编辑

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七)
四、文人群聚上海繁荣海派文化


紧接《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六)》
       蒋牧良,1901年5月4日出生,湖南涟源人。15岁辍学到矿山当小职员,然后攒钱重回学校。1932年到南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副官室当司书时,与同乡张天翼共事。此时,张天翼已是有名的作家,张鼓励蒋牧良开始创作。
      1933年11月,他的处女作《高定祥》在当时最大文学刊物之一《现代》上发表,获得读者好评,并受到鲁迅的肯定。蒋牧良深受鼓舞,1934年秋,他辞去南京职务,到上海从事职业写作,仅一年多时间,就发表了20多短篇小说和一部中篇小说,同时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
       因为他是鲁迅先生称赏的有前途的青年作家之一,深受鲁迅先生影响。他思想日益进步,积极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3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时送葬行列最前头的巨大门旗的旗手就是蒋牧良和欧阳山。

0effec8df12683623cbcb64176f2a87.png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牧良与张天翼等从上海回到湖南,投身长沙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动。曾参与《中国晨报》的筹办并开始新闻编辑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晨报》《中央日报》(湖南版)和《国民日报》副刊主编。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军委原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解放军文艺丛书》编辑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和作协湖南分会主席等职务。
      1973年2月23日,蒋牧良病逝,终年72岁。
      成仿吾,1897年出生于湖南新化琅瑭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3岁时随兄东渡日本,后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造兵工程。1921年回国,与郭沫若等在上海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编辑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杂志,发表了很多小说、诗歌及文学评论,抨击现实,启迪后人。

f0c68dcc6ff95dc31a9d9b75b11d850.png

       1925年前往广州,任广东大学教授和黄埔军官学校教官。1931年11月初,成仿吾到达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及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1933年,成仿吾以25军“特使”的身份,在后来成为开国上将刘震、韩先楚和开国中将陈先瑞等人的护送下,秘密前往上海汇报,上级对红25军下达指示,缓解了苏区的紧张局势。
       成仿吾虽然在上海工作时间不长,可他与郭沫若等发起创办的创造社,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上海发挥了重大作用。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等共60余种,培养了大批革命文学作者,影响深远。
       1934年,成仿吾任教瑞金中央党校,从此,他一直从事党的教育事业。1937年担任陕北公学校长;193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校长;1941年当选为华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1950年,参与创办中国人民大学;1952年调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58年担任山东大学的校长兼党委书记;1978~1983年,任人民大学校长。他还精通多种语言,曾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并校译了《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倡导革命文学,创作了许多作品,对推动我国革命的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1984年5月17日,成仿吾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1889年生于富商之家,向恺然5岁时即被令读诗书、习武术,文武并进。他曾两次东渡日本,先后进入华侨中学与法政大学,文学和武术事业都从这里开始。武术方面,他与日本柔术家、剑术家颇有交往,功夫大进;文学方面,所著《拳术》于1912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国内颇有影响。
       1916年,向恺然倒袁被捕获释后寓居上海,靠写作维持生计,出版《留东外史》,署名“平江不肖生”,风靡一时,声名大噪,接着发表《留东外史补》《留东新史》《留东艳史》等诸多作品。接下来出版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连续出版一到八集,轰动一时,且广销东南亚各国。当时上海明星电影公司请向恺然任顾问,改编为《火烧红莲寺》,连拍十八集,放映时万人空巷,观众如潮,久映不衰。
        平江不肖生共出版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大侠传》《江湖小侠传》《江湖异人传》《现代奇人传》《江湖怪异传》《烟花女侠》《双雏记》《艳塔记》等共13部,其中好几部拍成电影。
       1957年,向恺然病逝。可惜,贺龙元帅建议他撰写的《中国武术史》一书尚未完成。向恺然为20世纪20年代侠坛首座,领导南方武侠潮流,民国时期素有“南向北赵”之说。“南向”就是向恺然,北赵是指河北赵焕亭。他们二人奠定了现代武侠小说的基础地位,开启了与旧时侠客传奇大为不同的新局面,被称为武侠小说的奠基人。他可以说是金庸、梁羽生等新派武侠小说作家的祖师爷。
       在上海生活、创作过的湖南作家不知有多少,如湘潭人黎烈文,也是一个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教育家,只是他后来去了台湾,这里不再赘述。
(二)音乐群体燿耀生辉
       中国音乐史不会忘记: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个又一个湖南人,从三湘四水来到上海,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群体,在这块东方魔都的舞台上,演奏出一曲又一曲让中国和世界为之注目的华彩乐章。
       这一群湖南人,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音乐界,都算得上是顶级人物,他们声名远播,建树非凡,是中国音乐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音乐名家贺绿汀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每当这首《游击队歌》响起的时候,抗日战争的烽火便会在我们眼前升起。我也曾经是个当过兵的人,每当唱响这首歌的时候,一个军人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每当唱响这首歌的时候,我们都会对这首歌的创作者深怀敬意,因为他不仅创作了这首歌,而且他还是对中国音乐事业奉献一生的著名音乐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他就是贺绿汀。
       贺绿汀,湖南邵东人,1903年7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乡优美动听的民歌,滋润着他少年时的心灵。初中毕业后家里无钱再供他升学,还好,当上了小学的音乐和图画老师,从事他所热爱的工作。

ab1288ed84e61bc765b481a7aec6ed9.png

       1924年,贺绿汀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沙岳云中学艺术专修科,攻读绘画与音乐。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声、作曲、钢琴、小提琴和民间音乐。1926年毕业考试,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留校担任音乐教员。不久,湖南农民运动不断兴起,一直密切关注社会民生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参加农民运动,同年10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参加广州起义,任东江特委宣传干事,创作《暴动歌》。
       1928年,贺绿汀服从党组织安排,经香港来到上海,不幸被捕。1930年1月在南京刑满出狱时,身无半文,幸得侄子所寄30元,买车票去上海。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选修钢琴与和声学,课余翻译《和声学理论与实用》。1934年,俄罗斯著名钢琴家车列蒲宁在上海举办“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贺绿汀写了三首钢琴曲参赛。11月结果揭晓,他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同时获得唯一的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上海各类报刊纷纷报道,《新晚报》评论说:“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的界限”。《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很快传播到柏林、慕尼黑、维也纳、日内瓦、阿姆斯特丹、纽约等欧美各大城市,在世界乐坛留下了中国足迹,成为我国第一首登上国际乐坛的钢琴作品,贺绿汀也因此一举成名。同时,学校将他改为公费生,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译著《和声学理论与实用》,百代唱片公司把他的获奖作品灌制成唱片,发行海内外。
       1934年,聂耳介绍贺绿汀到明星电影公司任作曲股长,参与左翼电影事业。他为影片《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20多部影剧作品配乐作曲,创作了上百首歌曲。他为影片《马路天使》谱写的《四季歌》《天涯歌女》两支歌,成为他的电影歌曲创作和30年代进步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贺绿汀报名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开封、西安、临汾等地演出。在山西临汾,他在煤油灯下创作了不朽的抗日战歌《游击队歌》,并在八路军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指挥演唱这首歌,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高度赞扬,获得巨大的成功。从此,这首歌一直在部队广为传唱,20世纪70年代,我在部队当兵时还在唱。
      1938年6月,贺绿汀到达武汉,参加军委会所属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武汉失守以后撤到重庆,任职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同时任育才学校音乐教师。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全面抗战》《上战场》《弟兄们拉起手来》《保家乡》《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还我河山》等充满战斗热情的歌曲,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见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称赞《游击队歌》写得好。随即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并创作了一系列革命歌曲。《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民主主义进行曲》《新中国的青年》,成为人民解放战争中嘹亮的战歌。1946年10月任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人民文工团副团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回到母校,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在此后半个世纪,为让中国音乐成为“最有价值的民族音乐之一”,他几乎将全部工作重心转移到音乐教育领域。短短几年,学校从摇摇欲坠的困境,逐渐跻身世界一流音乐学院行列,音乐教育迎来了“贺绿汀时代”。他还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为国家培养初、中、高级优秀音乐人才。他的音乐创作也进入新的高峰期,谱写了大量的好歌曲。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为悼念冯玉祥将军,受周恩来的委托,他根据一首民间曲子创作了《倒卷珠帘》这首哀乐,震撼人心,动人心弦,后修改成常用的《哀乐》。创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库》《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人民领袖万万岁》《军旗颂》等重要歌曲。
     “文化大革命”中,贺绿汀遭受牢狱之灾。1973年1月,毛泽东当面责问张春桥:贺绿汀怎么样了,不要整了吧!这才使他从监牢中走出来。
       半个多世纪,贺绿汀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6部不同形式的歌剧、5部话剧配乐、200首歌曲、24首合唱曲、5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26部电影音乐和一些器乐独奏曲,《牧童短笛》《摇篮曲》《风云儿女》《马路天使》《游击队歌》《自卫军歌》《前进,人民的解放军》《东方红》等很多作品都是传世佳作。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贺绿汀是一位对我国音乐事业有重要贡献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他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先行者。曾担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国际音乐理事会终身荣誉成员。为了纪念他,还在上海市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内修建了以他的姓名命名的“贺绿汀音乐厅 ”。
      1999年4月27日,贺绿汀在上海泰安路亦村4号花园别墅逝世,享年96岁。有一副挽联这样写道:“牧笛扬华音,战歌壮国魂,灿烂乐章谱春秋,满腔赤子心;真言荡浊流,铁骨傲鬼神,浩然正气耀日月,一身报国情。”
       2、多才多艺黎锦晖
       黎锦晖,1891年8月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晓霞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黎松庵和艺术巨匠齐白石是挚友。黎氏兄弟8人,才高八斗,满门俊彦,各有建树,成就非凡,人称“黎氏八骏”。黎家3个女儿也了不起,个个都是新派人物。
       黎锦晖排行老二,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1910年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时,就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民族乐器。1916年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活动,主编《平民周报》,编写歌曲集《平民音乐新编》和《民间采风录》。

52e8b8d76be56e03ab272fb2559b621.png

       1920年,黎锦晖在上海创办中华歌舞专科学校,他发现“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从此创作了大量儿歌、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颇有名气的音乐家和教育家。这些作品带有民歌风味,音乐简练明快、情节生动易于上口,词曲通俗易懂,主题内容和语言适合儿童的心理和兴趣,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讲科学、讲民主的精神,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等歌舞曲流传极广。《麻雀与小孩》是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1921年首演。内容表现一个顽童出于好奇心将一只活泼可爱的麻雀诱骗到家中,关进笼子。小麻雀妈妈的母爱之心感动了小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遂放掉麻雀的故事。该剧歌词全部采用口语,动作从生活常态中来,将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隐含在生动感人的寓言式故事里,易于演出和吸引小观众。该剧被称作是黎锦晖的代表作之一,1928~1934年间,共再版16次。
       1920年,黎锦晖还谱写了《老虎叫门》《三个小宝贝》等名歌。至今家喻户晓,仍在传唱的儿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就是《老虎叫门》这首儿童歌舞中的一个片段。次年,他又创作了影响更大的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和儿童歌词《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等,引起更大反响。1922年初,他担任国语专修学校校长,并在校内附设小学和剧社,以此为实验基地,进行彩排和演出。到1927年,他总共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24首儿童歌舞曲,这是中国第一批儿童歌舞剧和歌舞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些儿童歌舞剧包括《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三蝴蝶》《春天的快乐》《七姊妹游花园》《神仙妹妹》《小小画家》《小羊救母》《小利达之死》等。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他创作儿童歌曲的素材,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第一个先行者。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还擅长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1927年,黎锦晖带领团队去杭州演出,一天,他看到毛毛雨中的西湖美景,歌颂妇女解放、自由恋爱的灵感油然而生,赶快跑回旅馆,填词作曲,一挥而就:“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微风细雨柳青青,哎哟哟,柳青青。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奴奴呀只要你的心,哎哟哟,你的心……”。这是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由黎锦晖的女儿黎民晖第一次演唱,就反响非凡,大受观众喜爱。不久,黎锦晖又写出《妹妹我爱你》,再度轰动上海滩。
       1929年,他将编写的100首流行歌曲,分为16集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1931~1936年,黎锦晖还为《人间仙子》等10多部电影配乐,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他为中国歌舞音乐走向现代拉开了序幕。
       黎锦晖是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五四”运动后的10年间,他创作了11部儿童歌舞剧和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而闻名全国。他的各种作品可能有数百种之多,现在估计已经无法统计了。
       1920~1927年,黎锦晖在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所国语文学部部长、国语专修学校校长,为推广国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创办并主编过儿童读物《小弟弟》《小妹妹》《新少年》等。1922年4月6日,他创办了《小朋友》,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仅发两三期,就成为风靡全国及南洋、日本等地的热销刊物。黎锦晖心目中的《小朋友》是这样的:
“在茫茫的郊野中,建造一所小小的乐园,围着静穆的青山,绕着纯洁的流泉,种着健康的乔木,开着美丽的香花,结着甜蜜的鲜果,招来愉快的歌鸟、活泼的游鱼、勤劳的工蜂、清廉的舞蝶,并饲养着天真的玉兔、驯顺的绵羊、英伟的雄鹰、忠诚的小狗,让亲爱的小朋友们,逍遥游玩于园内,锻炼身体、增加智慧、陶冶感情、修养人格,一年年长成千千万健全的国民,替社会服务,为民族增光。”他在创刊宣言中说:“小弟弟,小妹妹,我愿意和你们要好,我就是你们的小朋友……小朋友呀,我爱你们,你们也爱我吗?”
      《小朋友》一经发行,就大受欢迎,创刊号即发行20万册,发行量最高时,达到180万册,这是黎锦晖在编辑儿童读物上的巨大成功。2022年4月6日,《小朋友》迎来了她的100岁“大寿”,成为国内仍在发行的年代最久、发行期数最多的儿童刊物。
       在几十年前的上海,黎锦晖的名字如雷贯耳。当时的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约到黎锦晖的作品为骄傲,每个公司的大堂上都高悬黎锦晖的巨幅画像。他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文学史、教育史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有些领域,无愧于“奠基者”“创始人”之誉。他是一位教父级的“综艺导师”,被称为中国儿童音乐之父、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中国近代歌舞之父、中国近代流行音乐之父。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他创造了中国文化事业的一个个“里程碑”。他的成就还远不止如此,在后面还会提到他。
       上海解放初期,黎锦晖月薪119元,家里有七八口人,颇感紧张。1950年参加全国音乐周时,周恩来问他生活如何?黎说足够了。回上海后,工资已调至215元,显然是周恩来的关怀起了作用。
       黎锦晖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6年,完成翻译片校对、复配音乐百余部,业余还编创通俗唱本《梁祝》《白蛇传》等20篇,选辑民间曲调800余首。
      1967年2月,黎锦晖因心力衰竭在上海去世,终年77岁。
      人们不会忘记黎锦晖对我国现代音乐艺术所作的巨大贡献。为了缅怀黎锦晖和探索他的创作道路,由文化部音乐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中国音乐学院承办的“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在北京隆重举行。同年,央视播出了《走近黎锦晖》5集电视节目,2004年春节央视又播出纪录片《一百年的歌声》。

       下接《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9 13: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分享,为你点赞!顺颂夏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9 1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分享好文章,为你点赞!顺颂夏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5: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应运 发表于 2022-7-19 13:05
拜读佳作,学习分享,为你点赞!顺颂夏祺!

夏老师下午好!谢谢惠顾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5: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应运 发表于 2022-7-19 13:05
拜读佳作,学习分享,为你点赞!顺颂夏祺!

非常感谢小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即颂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5: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毛会长加盖图章鼓励!即颂文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9 16:5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料的收集,整理不容易啊
为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9 17:1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代的湖南人,也有不少的骄骄者。
为陈老师的文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9 17: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15050grmf2eo07tykczy0.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8:4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梓 发表于 2022-7-19 16:52
史料的收集,整理不容易啊
为佳作点赞!

是的,收集资料确实要费力气费时间,但是,选择了这个题目,不下点功夫也不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5 22:59 , Processed in 0.0394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