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91|回复: 0

在忧患中诞生 在忧患中壮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6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柳叶湖人 于 2022-7-26 22:14 编辑

在忧患中诞生在忧患中壮大
──读《苦难辉煌》有感


   我国战略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教授金一楠的新著《苦难辉煌》,是一本颇有新意的中国共产党党史专著。他用散文的笔调,把中共的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去解读,读后令人耳目一新。读罢此书,让我重温了一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让我再一次被老一辈共产党人面对强敌救国救民的信念所感动,被老一辈共产党人面对牺牲视死如归的豪情所震憾,被老一辈共产党人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意志所折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斗争史,也正如金一南的书名所言,是一部充满辉煌的苦难史。
   从中国共产党辉煌的101年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若干共产党人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我们看到的是若干共产党人不朽的精神成为了后代人的财富;我们看到的是若干共产党人宝贵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今天。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在共产党人身上的体现。因此,也可以说,是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使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忧患中诞生,在忧患中成长,在忧患中壮大。
   没有忧患,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初叶,帝国主义列强用他们的飞机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在中国大地恣意横冲直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际,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热血青年、仁人志士,满怀忧国忧民之心,投入到拯救中国、拯救中华民族的火热斗争中。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进步刊物《新青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再到1919年5月我国爆发的五四运动,预示在中国的大地上必将风起云涌地爆发新的伟大革命斗争,也预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将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陈独秀与李大钊两位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先行者,通过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和开展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来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0年2月,陈独秀离开北京来到上海,两人多次用书信相约分别在北京和南方建立共产党。1920年8月,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随后,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等人分别在北京、长沙、武汉、济南等地相继成立共产党组织。于是,一个新的革命组织在帝国主义铁蹄踩踏下的中国大地上,似一轮朝阳喷薄而出。
    没有忧患,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也没有社会主义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人,到现在的9671.2多万,一步一步走过来,无不历尽艰辛。早期共产党人付出了多大的奉献与牺牲,才换来今天的幸福与安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诞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且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先进党。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把拯救民族于水火、推翻人民受压迫的旧世界,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为己任,并为之奋斗、为之牺牲。金一楠在《苦难辉煌》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一穷二白,外有列强的入侵,内有武装割据,一盘散沙,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中国式的革命斗争。毛泽东在28岁时立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豪言壮志。当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时,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当革命力量处于低潮时,他断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他力挽狂澜,制定了正确方略;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他发出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号召;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企图“划江而治”,他及时发出指示:“宜将剩勇追穷寇”;当革命胜利在即时,他对全党发出呼吁:“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在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斗,终于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走过了70多年的艰难历程。有经验、有教训,有成功、有失误。作为一名现代共产党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管取得多大成就,都要牢记“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教导,心中要永远增强忧患意识。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2:02 , Processed in 0.0326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