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正一 于 2022-7-28 21:10 编辑
来源: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如今,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的“芙蓉”牌香烟可谓是风光无限、驰名中外了。 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的“芙蓉”牌卷烟
网上查询得知,常德卷烟厂生产“芙蓉”烟始于20世纪70年代,很受烟民欢迎。1996年“芙蓉”系列香烟被国家烟草专卖局授予“1996年度全国畅销品牌”,当地有“芙蓉出,常烟兴”之说。1994年该厂创牌高档烟(条价200元以上)芙蓉王,形成“芙蓉王”系列品牌。2004年6月,“芙蓉王”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最具价值的中国品牌之一。2005年世界品牌大会暨中国500家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上,再获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桂冠,以107.43亿元品牌价值成功跻身前50名。
“芙蓉王”香烟已成为全国单品牌销量第一的香烟产品,其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列全国前三名。与上海的“中华”、云南的“玉溪”一起,成为中国三大高档卷烟品牌,位列中国烟草行业前三甲,畅销全国(含港澳地区),并远销美洲、大洋洲和东南亚等地区。“湖南三绝走天下,王烟鬼酒湘妃茶”,芙蓉王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可是现在世上很少人知道,“芙蓉”牌香烟最早不是常德卷烟厂创立的,而是由青岛卷烟厂创立的。
青岛卷烟厂的“芙蓉”卷烟
1978年,青岛卷烟厂为解决当时库存低档次烟叶积压问题,想设计一个新牌号。设计任务落到烟标设计师张锡之身上。张先生是老烟标设计师,从1952年,青岛大英(颐中)烟草公司被接收起,就从事烟标设计工作,直到1984年退休,他为青岛卷烟厂设计生产的卷烟牌号近40个。包括该厂第一枚烟标“黄河”,及后来的“双马”、“宏图”、“泰山”、“青岛”等,可谓是“佳作名扬天下,姓名无人知晓”。
张先生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为新牌号起名“芙蓉”,又多次试画,最终画出自己满意的“芙蓉”烟标。烟标主图案芙蓉花,花型饱满,花色粉黄,两边衬以绿叶,下边有枝杈烘托,上面还有花蕾伸展,显得卓然而立、雍容华贵,雅俗共赏,“芙蓉”二字也是张先生的手迹。烟标图案很快被领导批准投产。“芙蓉”香烟面市后,受到职工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因“芙蓉”香烟是无嘴、软包、丙一级低档烟,1978年到1980年生产了3年,1983年又生产了一年。库存积压抵挡烟叶用完后,即停止生产。
后来,常德卷烟厂也生产出同样名称的香烟,只是“芙蓉”二字改成了毛主席的手书,芙蓉花基本花型没变。此事曾在厂里引起热议。这在今天看来,完全是涉嫌侵权行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是198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而1983年时,“芙蓉”牌香烟仍是青岛卷烟厂的在用商标。按照《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如果不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续展手续,在法律上便不再拥有。显而易见,若青岛卷烟厂在常德卷烟厂开始生产“芙蓉”牌香烟时,在法律上主张权利,则该厂将无法再生产该牌号卷烟。
常德卷烟厂生产的“芙蓉”无嘴、软包卷烟
但是,当时青岛卷烟厂张国植厂长却并没有将其当成什么大事。分析起来,原因或许有五:一是当时商标著作权法律维权意识淡薄,企业的商标管理还不规范。二是感到同是国有烟厂,都是弟兄,怕伤了和气。三是芙蓉是湖南省的省花,湖南也被称为“芙蓉国”,毛主席1961年写的词《七律·答友人》中就有“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因此常德烟厂用芙蓉做烟名是可以理解的。四是“芙蓉”牌香烟在青岛卷烟厂已停产,而且以后也没有再用的打算。五是感到,商标权无法较真。因为早在1961年四川成都卷烟厂就以成都市花---芙蓉花推出了“芙蓉”牌的系列香烟。真要较起真来,大家对簿公堂,很难说它属于成都、青岛,还是常德。就这样,当时的湖南省常德卷烟厂就堂而皇之把“芙蓉”香烟当成了自己的品牌,后人不知底细,也这样认为和宣传。
常德卷烟厂“芙蓉”卷烟 成都卷烟厂“芙蓉”卷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烟草专卖局曾派出一个以国内十家卷烟厂厂长组成的访日代表团,青岛卷烟厂张国植厂长、常德卷烟厂周正湘厂长和成都卷烟厂龚锦华厂长都在这个代表团中,张国植厂长为代表团团长。1990年8月,代表团的厂长们在北京的一次聚会中,说起过芙蓉烟牌号的产权问题,大家自然各执一方。若一方拥有后,就意味着另两方的放弃。一番争执后,为不影响聚会的氛围,张厂长半开玩笑半真事地对常德卷烟厂周厂长说,“你可是还欠青岛卷烟厂一杯酒啊!”言外之意是说,“芙蓉”牌是青岛卷烟厂创立的,常德卷烟厂用了这么多年,青岛卷烟厂没有计较和追究,常德卷烟厂起码应该说句感谢话吧。常德卷烟厂周厂长当然心明如镜,笑着说,“有机会这杯酒一定还,一定还。”这段对话不知怎么传到了青岛卷烟厂,在青岛卷烟厂流传了很长时间。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初“芙蓉”牌光嘴烟在1994年被改造成为现在的“芙蓉王”。今天的“芙蓉王”品牌已经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重点知名品牌。而如果该品牌仍然在青岛或成都卷烟厂手里,未见得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笔者重提这段往事,丝毫不想为“芙蓉”牌的商标权问题再掀纷争,只是想还历史一个真相;也感慨“是非成败转头空”,还是“一尊还酹江月”吧! 赵玉华、苏家良两位年逾古稀的伉俪,十余年时间潜心于青岛市的烟标收藏、学习与研究。先后自费正式出版了《青岛卷烟厂烟标集》和《青岛的卷烟厂和烟标集》,分别详细介绍了青岛卷烟厂近百年的烟标和青岛市历史上四十余家烟厂的烟标。填补了青岛卷烟厂和青岛市烟草历史的空白。
2022年1月6日,赵玉华、苏家良夫妇将自己出版的两部著作和收藏的两千余件烟文化实物档案无偿捐献给青岛市档案馆。市档案馆姜永河馆长接受捐赠,并为捐赠人颁发收藏证书。 本组图文由苏家良老师提供,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