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32|回复: 4

诗豪刘禹锡与屈原之思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9 12: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豪刘禹锡与屈原之思想
汉寿县网宣协会   陈焕宁

        摘要: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刘禹锡深受屈原思想的影响,他不忘君国,忧国爱民。昂扬向上,永不言败。嫉恶如仇,坚持斗争。诗文传世,影响深远。人格高洁,光明坦荡。
    关键词:刘禹锡这位“诗豪”,其实是屈原思想的优秀继承者和发扬者。
       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文人墨客,都深受屈原爱国忠君思想之影响而卓立于世。“屈平辞赋悬日月”屈子精神耀千古。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刘禹锡就是一位深受其屈原思想的影响,走上一条学屈的道路。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河南洛阳人。刘童年生活在江南,弱冠即有文名。贞元九年(793年),登进士第,复登拔萃科。授太子校书,后为渭南主薄,监察御史,屯田员外郎,实掌度支盐铁史之文案。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九年后才迁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历任夔、和、苏、汝、同等州刺史,最后做到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后人因称他为“刘宾客”。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与柳宗元齐名,并称“柳刘”。他的著作现传《刘宾客集》。
    刘禹锡与屈原虽然不生长在一个时代,但他们的理想信念,生活遭遇,个人素质、学识才华以及所处的政治环境等各方面,尤其是情志相通、命运相似,可谓:“异曲同工”。
     一、不忘君国,忧国爱民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以坚持“美政”的理想,锲而不舍、上下求索、联齐抗秦,坚持政治变革,但他的改革触怒了当权者们即得的利益,导致国王斥逐,虽遭流放,忠心不改,仍关心楚国的前途与命运,希望君主不听信小人谗言,能让自已再回到朝中,一展抱负。其作品可见:“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哀民生之多艰”。“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国家、社稷、故乡,是他魂牵梦绕、日夜思念,永生不忘的情结。
    刘禹锡继承了屈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品质,居危而思安,爱国而齐贤。刘早年参与革新,目的是防止宦官窃政,抑制藩镇。后来无论自己仕途不得意,政治上不得志,生活上多么艰难,他始终不忘君国,关心政治。虽革新失败被贬,毫无怨言。相反,在逆境中,他积极从事诗文创作,仍关心国家大局,心系朝廷安危,他经历血雨腥风的政治变幻,而对贬谪生活采取不同流俗、处变不惊、超越自我、身如砥柱、坚持斗争,在愤懑中表现出豁达、豪健的气慨。
    他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和分裂动乱。元和年间,全国数次平藩行动,他都有诗文记之,热情讴歌朝廷削藩平叛的伟大胜利。特别是《西塞山怀古》,是怀古诗中的一篇力作。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它表达了诗人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一家的强烈愿望。
刘禹锡忠君爱国,思乡盼归的思想在他的诗词中多有记述:“就日秦京远,临风楚奏烦。南登无灞岸,旦夕上高原”。“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屈原“哀见君而不再得”。“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屈原、刘禹锡,他们都遭贬谪,心却系社稷;虽身被流放,但仍然想为国分忧。这就是他们的政治愿望和人格魅力,总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与国家的兴衰强弱紧密相连,这也是两者的共同点和可敬之处。
    二、昂扬向上,永不言败
    屈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立场坚定,光明坦荡的典范,他有着“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的坚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屈原的“美政”理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民本思想和德政主张;法治思想和举贤授能的主张;大一统思想和天下太平的主张。
    刘禹锡是屈原精神的发扬者,他积极向上,永不言败,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永贞改革失败,王叔文政治集团均被牵连,刘多次被贬,他从不承认自己是结党营私,并认为自己参与政治革新是正确的,是富国强兵,利国利民的好事。正因为他的自信,深信自己没有错误,所以在他的诗文中,没有一字半语所流露的负罪感,也不曾有任何有罪的言辞,可谓“顽固透顶”。这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大相径庭;如韩愈遭贬,柳宗元被贬,尽管他们内心深处可能不承认自己有罪,但在口头上,特别是在诗文中,都承认自己有罪,是罪臣……而刘禹锡连在口头上也从不承认。他坚持认为是群小嫉妒他的才华,陷害加诬,才造成自己被贬。他在给皇上的奏章中曰:“臣有微才,所以嫉臣者众,竟生口语,放肆加诬”……他心怀坦荡,坚信总有一天,历史会还自己的清白。
    直到晚年,诗人依旧保持乐观向上,坚贞不屈的气节。“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这些名句都表现了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气魄。
    屈原和刘禹锡都能执著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不改初衷,但屈原的执著却少一份洒脱。而刘禹锡则是有一种昂扬向上,永不言败的力量作支撑。他坚信他们的政治革新是正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并且对当时官场,长期、复杂、曲折的政治斗争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思想上、精神上都有心理准备。所以他的执着坚贞与屈原比较则多些理性,少一些偏激,他能做到既坚持理想,不改初衷,又通脱豁达,进退自如。既保持努力进取的勇气,又保持开朗、淡定的心态,既不悲哀沉沦,也不清高孤傲。他能正确面对人生的苦难,又能淡定现实人生的不幸。他从小赢弱多病,尔后又经历丧妻逝母之痛,但他活得坚强,活得洒脱、活得充实,高寿七十一岁,在“八司马”之中,可算奇迹。这些都足以说明诗人有坚贞执着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嫉恶如仇,坚持斗争
    屈原对奸佞的蔑视怨愤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和人格尊严的维护上。屈原的思想,从他的作品中,尤其是《离骚》、《九章》,表现了一种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是他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楚国贵族集团激烈斗争的反映。
    屈原的批判矛头直指楚国最高统治者楚王,他批判怀王的昏庸:“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不毕辞而赴渊兮,惜雍君之不识”。他通过揭露历史上的暴君,来批判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
    屈原对楚国统治集中中的“党人”“佞人”也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煢独而不予听”。“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平求索”……
       屈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进行了大量的揭露与抨击。“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比干何逆,而抑沈之?雷开何顺,而赐封之”?“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屈原嫉恶如仇,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只有无私才能无畏,他历尽磨难,但仍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刘禹锡不仅继承了屈原的战斗精神并发扬光大,在与黑暗邪恶势力斗争中度过了他的一生。他对当时 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都作了无情的揭露,特别是在朗州,写了大量的讽刺诗,鞭挞和批判了各类奸佞小人。在《聚蚊谣》中,以“喧腾鼓舞喜昏黑”、“利嘴迎人看不得”的蚊虫,暗喻那些得志
    猖狂、害人中伤革新人士的党人。在《百舌吟》中,以“迎风弄景如自矜”、“舌端万变乘春晖”的百舌鸟,是对一贯花言巧语、搬弄是非的小人无情讽刺。在《飞鸢操》中又对那些外表光鲜、徒具仪表而内心歹毒、贪婪的腐败官僚进行了有力的鞭挞。特别是《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绝句》,直接将矛头指向造谣中伤的卑鄙龌龊小人。历经十多年的磨难,他依然傲骨铮铮,那样睥睨一切,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真是高山景行。
    刘禹锡不仅在政治生活中向邪恶势力斗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向各种疾病抗争,向被贬谪当地险恶的自然环境斗争。刘从小体弱多病,他成年之后,广泛收集各种偏方,自己给自己治疗疾病。他曾患过眼疾,十分痛苦,“中年似老翁”,但他从不消沉,坚持读书写作,与疾病作顽强的斗争,向不公的命运挑战,并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茅草小屋,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改写民间歌谣,积极参与民间活动,获得了生存的力量和斗争的勇气。
    纵观刘禹锡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与痛苦,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政治挫折、流放、贫穷、疾病,但是艰苦的生活使他变得伟大,是挫折和多难的命运升华了他的才华。解读他的一生,我们深深感到,逆境是强者的摇篮,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命运是公平的,凡是看似惩罚与考验的东西,对智者来说都是帮助,凡是让人下跪屈服的东西,才会真正令人振作。当我们面对困难,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抱怨,不要灰心,一定要振作精神,要有忧患意识,接受生活的考验,从刘禹锡的经历我们知道,苦难的生活一定会给人丰厚的馈赠,因为生活永远属于强者!
    四、诗文传世,影响深远
    屈原的作品思想深邃,情感浓郁、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文辞瑰丽。《离骚》波澜壮阔、幽深隽永;《九歌》迷离飘渺、悱恻绮靡;《天问》恢诡谲怪,瑰丽奇矫;《九章》质朴清新,直率平实;其它作品也卓尔不凡。
    刘禹锡和屈原一样,命运多舛,政治抱负无法施展。他在逆境中,“一生心事在书题”,激励他在文学上的成功。刘在中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后人评论:“元和以后诗人全集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从中可见刘在中晚唐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诗言志。刘禹锡的诗文善于将自己的思想品格,人生经历、情感纠结,政治纪实诉诸笔端。刘禹锡的诗歌,各体具备,均有佳作。他的优秀作品,多是写于被贬的二十多年间。初贬朗州时,他写了许多讽喻诗,借以寄托身世,讽刺时事。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尤其是竹枝词和怀古 诗更为突出,人们一提到刘禹锡的诗,很自然就想起“杨柳青青江水平”和“朱雀桥边野草花”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游桃源一百韵》、《武陵书怀王十韵》、《历阳书事七十韵》都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深深烙下诗人自我生活与情感纪实,这位“诗豪”,其实是唐代个性特色十分鲜明的诗人。
    刘诗对当时国家大事记述全面,与友人酬唱纪实,不少诗文对普通老百姓生活多有刻划,尤其是《竞渡曲》、《采菱行》、《插田歌》等,通过风情习俗和劳动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真实的情感。另外在咏史怀古、叙事抒情方面独树一帜,无不精到。
    刘赋出类拔萃,神来天际。《砥石赋》《何卜赋》《楚望赋》《谪九年赋》好评如潮。其中《砥石赋》虽以砥石为题,所咏却兼及宝刀。赋中通过一把宝刀锈涩后经过磨砺而重新变得锋利一事,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仍砥砺志节,保持壮心。他坚信有一天会像宝刀一样,磨去锈蚀,重露锋芒。
    刘的民歌创作格外丰富,如《竹枝词》《踏歌词》《浪淘沙》《柳花词》《杨柳枝词》等。这些诗描写当地自然风光,或刻划民间民俗,或表现男女之间的火热恋情。另外《竞渡曲》《采菱行》《插田歌》《沓潮歌》等对边地人民耕种、捕鱼、狩猎、劳作、娱乐、生活各方面都有全面的刻划,这将对我们了解和认识古代人民生活历史都有巨大的作用。由《竞渡曲》我们了解到端午龙舟赛在唐代已经盛行,目的是武陵民间为纪念屈原而竞渡。关心国家命运,坚持革新思想,保持乐观信心,是刘禹锡一生事业遭际的主要特点,也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格调。
    刘文《陋室铭》,百读不厌。本文通过对一间简陋居室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不与世俗为伍,安于身居陋室的高尚情怀。
    刘禹锡还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擅长写论述性散文,并且颇为自信。他在《祭韩吏部文》中说:“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持矛举楯,卒不能困”。认为自己的文章并不低于韩愈,而是可以与之相匹敌的。《天论》三篇,《因论》七篇,语言生动,主题集中,因小见大,含意深刻。
    五、人格高洁,光明坦荡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以内外修美,志行高洁的人格典范流芳于后世。屈是一个有着坚定的政治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诗人,他事事以国家安危为已任,不避乎死生之祸,用毕生的精力全身心投入他向往的“美政”,勇敢地面对现实,迎接严峻的挑战的政治家,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充满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楚材晋用”。在当时已司空见惯,屈原如为一己之私,凭他的才智完全可能到别的国家去谋取高官厚禄,但是屈原他没有这样做。“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
    刘禹锡继承并发扬了屈原的这些优秀品质,一贯保持自己的清高与芳洁,特别是遭到打击贬谪之后,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仰人鼻息,不溜须拍马,坚持正言直行。刘禹锡的岳父薛謇和宦官头子薛盈珍是同族,况手握实权,两家关系格外密切,但他从不求助,不走后门。薛盈珍拥立宪宗有功,权势显赫,当时不少文人墨客走内宦求功名是众所周知的潜规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官至宰辅的元稹,禹锡与元稹是好朋友,元晚节不保,依附宦官,刘禹锡对元稹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一直坚守孤傲清高的高尚品格。
    直到晚年,他依旧精华不衰,斗志不减。他在《秋声赋》中感慨地说道:“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足见一个政治革新者的襟怀,是大异于一般流俗之辈的。诗人在临终前,在他的自传中谈道:“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诗人认为自己一辈子累屯,天赋之才没有得到施展,终身报憾。只有一点是足可引为自豪与慰藉的,那就是,这辈子虽然遭到过别人的指责与攻击,但心是纯洁真诚,没有任何瑕疵的。综上所述,我们足可见刘禹锡确确实实是一位顶天立地,志存高远,人格高洁的大诗人。
    参考文献:
    1、柳宗元与屈原 蔡靖泉
    2、刘禹锡诗文选译
    3、论屈原对刘禹锡的影响 刘梦初
    4、弘扬屈原爱国爱民爱乡的精神 韩隆福
    5、屈原“爱国主义”研究的历史审视 周建忠
    6、论屈原对王充的影响 张宏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9 13: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了。为陈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9 17: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禹锡在唐朝有诗名,也是历史相传的名诗人,但不是最突出的,我认为他与屈原还是有距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9 21: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 2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引论较多,可见作者参阅资料详细!为陈老师良好学风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1:07 , Processed in 0.0339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