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9-10 08:21 编辑
读张世英著《天人之际》(8) 程朱陆王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 【读书笔记】
笛卡尔(1596—1650):“我思故我在”, 确定一切可疑的基础而做层层检验审视。
继续读张世英先生著《天人之际》,第二十章标题“程朱陆王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p315——330),分两节。 一、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无非两类;中西哲学以此为分野。 1、 两类关系:第一、认识论上的关系:把世界当作人这个主体所认识的客体或对象,两者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关系,重主客关系则重知识、重认识。 第二、存在论上的关系,即本源上的关系,生存或生活上的关系,按这种关系看问题,则重人的内心的考察,而不注重知识的认识。 2、中西哲学分野: 西方近代哲学的核心是“主体性”原则,无论是强调主客分别的哲学思想,还是强调主客统一的哲学思想,都是着重讲认识论上的关系;即使是系统阐述主客统一,大讲人的自我实现的黑格尔哲学,也离不开大讲认识论,大讲认识上的统一。 黑格尔以后,西方现代哲学家尼采,特别是海德格尔,才一反西方哲学的旧传统,反对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只看成是认识论上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的存在论是没有经过主客关系思想洗礼的原始存在论,一般地说是不包括主体与客体分离的存在论,这种存在论不重知识和科学,它虽然大讲统一,但这种统一基本上不把主客关系和认识论放在视野之内,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论”。 3、宋明道学中程朱派和陆王派哲学。 (1)陆王派。先驱为明道先生,即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府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宁波余姚人,在哲学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最终集“心学”之大成。 (2)程朱派,即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的理学学派。程颐(1033—1107) ,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为程颢的弟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南宋徽州婺源县人,生于福建剑州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 扩充理解:程颢、程颐是兄弟,他们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张载(1020—1077)的思想学说,后者对他们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程颢、程颐兄弟(一般简称二程)开创的洛学学派是北宋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后人学术承接上,由于二程各人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学术倾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他们的学说也形成不同的接班者、学派。程颢认为万物本属一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发明本心,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因此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的修养方法,不大重视外知。后来的陆、王,大致沿着程颢的理路,发展为心学。而程颐则主张探求事物所以然之理,人生的根本在于居敬穷理、格物致知,较多地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 后来的朱熹大致沿着程颐的理路,发展为纯粹的理学。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程颐和朱熹的理学。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习,尤其是程颐弟子很多,主要有谢良佐、游酢、吕大忠、吕大临、吕大均、侯仲良、刘立之、朱光庭、邵伯温、苏昺等(其中三吕与苏昺原为关学学者),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4、西方近代哲学重主客关系和“主体性原则”,重认识论,同一般的中国古代哲学相较,显然前进了一大步。中国的程朱哲学包含一些主客关系思想和认识论,但在整个哲学中并不重要;陆王哲学则根本没有认识论,陆王把“理”完全狭隘地理解为道德上的“理”,所以陆王哲学对中国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阻碍的作用,朱子在这方面的影响亦不大,而康德哲学在西方则起了促进自然科学发展的作用,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p319) 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原则从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开始,至黑格尔则得到了最高的发展。程朱陆王哲学所缺乏的,正是这种以主客关系为基础的“主体性”原则,这也是程朱陆王哲学远不及西方近代哲学的关键所在(p320)。
2011年11月至12月,笔者和市政府办干部欧阳文辉(左一)在北方几省考察 地方志编纂工作。在武汉期间,著名作家裴高才(中)邀请我们到他的家乡黄陂参观学习。 11月11日,裴先生陪我们游览双凤亭公园。公园以古意盎然的双凤亭为中心,新塑主题铜像 二程兄弟,纪念他们出生于北宋年间黄州府齐安郡黄陂县城草庙巷程乡坊(今武汉市黄陂前川街文教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