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2-8-20 09:31 编辑
全凭自学大器晚成
没待到初中毕业便失学。为了生计,他曾下放,拉板车,学木匠,啥苦事都干过。后来招工,当了干部。但他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居然凭着一个初中肄业的底子,靠顽强学习,背下了2.5万字的诗句,拿到了本科文聘,并著书2部,成了作家。他就是依靠自学成才的龚敏龙。
用学习诠释人生精彩 龚敏龙 石门县人民政府宝峰街道办事处退休干部 (曾任二都乡政协联络处主任、副乡长,县五交化、县百纺公司经理,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 世上最香的是什么?是书的墨香。十里书香沁人心扉,回望来时的路,感恩学习这盏指路明灯,感恩书籍相伴一生。 跌宕“学习路” 龚敏龙 我1949年3月出生,1986年7月入党,2009年4月退休。1963年入读石门一中初中班,学习期间享受全额助学金及奖学金。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我失学了。 1966年12月13日,忍着失学苦痛的我上了山,进了东山红茶场(注:现东山峰管理区)。在这里,我大量阅读了如《矛盾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一些经典名著,以致能从头至尾背诵《矛盾论》(注:毛泽东著,约2.5万字),让我受益匪浅。 1970年,我从东山峰农场下放到三板公社木山6队。在“上山下乡”的十年间内,我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意愿变得异常强烈:拖板车干苦力时,抽空躺在板车上看报刊、看杂志;当学徒学木工时,借着柴火的亮光看学知识、学文化。我把学习当成当成一个爱好,乐此不疲地学、如饥似渴地学,收获很多,惠及一生。 助推“人生船”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我人生的路,书是帆,读书推动了我人生的船。因为我喜欢读书,所以一生的路走得比较稳健、丰富、多彩。 1976年10月13日,我被招工进城,在县塑料厂当木匠。1978年5月至1980年5月,我在县木器厂做木匠,休息时,常睡在刨花叶中看书。因学习了相关文化知识,参加技术“百日大竞赛”时,几次获立功奖,当年工资连升3级。 1982年,我任县五交化公司驻常德办事处采购员,晚上参加市“工人夜大学”学习,得到常德师专赖汉屏教授的赏识和“批条子”关注,能在市区所有大专院校旁听。 1983年至1985年底,我任石门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在友人的帮助下,可以参加市区院校的旁听,亦可在广州图书馆自由进出学习。 1986年至1993年,我曾任县五交化公司、县百纺公司经理兼书记,有幸在省商学院、武陵大学、武汉大学学习。 2002年,年过半百的我,退出了“领导班子”,决定加强读书,与“孙子辈”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让我感到自己走进了人生旅程中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幸福“学习行” 学习,是快乐的,爱学习的人是最受尊崇的。 记得去湖北参加长江大学(注:荆州校区校址——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武汉校区校址——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入学考试乘车时,因我年岁已大,不便与青年同学争座位,只得从石门站至荆州。其间,有不谙世事者笑侃我:“八十岁学郎中——诊鬼......”如此云云,我全不当回事。但返程时,全车学生都纷纷提出给我让座位了——因为长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罗昌智老师在考试结束后对考生说,龚敏龙考得好,叮嘱石门考生要找我对答案。 这件小事,使他想到“爱学习的人,是最受尊崇的”这句话。 我的学习也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帮助,长江大学李嘉宝副校长带队,专程到我家鼓励。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北京大学黄恒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李树深教授,湖南商学院柳思维、胡绵南等教授,省作协唐浩明、李元洛、王开林、龚旭东等著名作家都鼓励我,并给我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得到了去北京、长沙等地的著名学府参加旁听、参加湖南省中青年作家培训等许多学习机会。尔后,我更有勇气参加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了哲学专业。 我认真学习,也使我赢来了服务社会的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土壤学权威刘更另教授对我整理的讲话稿——表示满意。河北省唐山电视台,邀请我辨析旧史料、提供新史料后——表示满意。石门电视台邀我录制11集节目后——表示满意。 学习很辛苦。学习写文章也很辛苦,但更是学习的绝妙机会。在实践中学习,边干边学,往往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前两年,安排我撰写《石门雄磺矿土壤污染调研报告》初稿,这类文章知识性强专业术语多,我只得硬着头皮、通霄达旦地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写出一万多字的初稿,却阅读了100多万字的资料。虽然这篇文章弄得我头昏眼花,神魂颠倒,但却使我通过这次学习,推开了新领域的知识之窗,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学习,要有革命先烈的坚强意志。出生于石门县城的红军将领王展程,1929年在井冈山被民团杀害,因残酷的战争年代不可能留下完整的资料,他的烈士身份很长时间没有确定下来。我接到辩析其身份并撰写纪念文章的任务后,即开始寻找史料。其间真是困难重重,几次想歇手不干了。但已经收集到的零星史料,使我看到了王展程坚强的意志,王展程那忠贞的思想亮光也照亮了我的思想,坚持寻找史料10多年,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当我拿着撰写的文章,交给王展程的遗腹子王林涛时,他悲喜交集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 我曾应长沙黄埔同学会邀请,参加纪念抗战将领彭劢(注:1910—1952,字庆云,湖南长沙开慧镇原白沙乡人。十六岁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的会议,并要我做主体发言。 十多年来,我在学习、采访、调研、撰稿等过程中常常自费。凡是我单独承担的采编、调研及撰稿事项,没有报销过一分钱。凡是我个人承担的事,涉企业和他人的调研、撰稿等费用一律,由我个人支付,也不收分文酬金。 73年的人生旅程,瞬间就成了过去。我走过了坎坷品味着甘甜,更加理解了阿瑟·克拉克的这句话:“我永远都没有成熟,但我永远都不会停止成长。”于是,我把自己的微信眤称定名为:时学来——时时刻刻都要学习起来!
2010年1月,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1年12月,获中共常德市委老干部局征文一等奖
张友亮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