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服警服我爱你 2007年04月11日 世间上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一旦得到后,对它的兴致和珍惜便逐渐失去。记得还在孩提时代,我看见穿制服的警察是那样的神圣和威严,便对警察产生了由衷的羡慕和敬佩。由此,当人民警察,便成为了我自己一生追求的志向,心想:如果我有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该是多么的幸福啊!
后来,我长大了,并且如愿以偿考入了公安院校,成了一名见习警察。当我的向往终于成为了现实的那一刻,我穿上警服、佩上标志、戴上警帽是多么的威武、高雅,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于是,我禁不住在内心地对自己说:“这种感觉,真好!”
然而,时光任苒。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提起着装,再也没有了第一次穿警服时的心境和激情。有时候,居然不知不觉地感到穿上警服已经不是那么自在,当初穿上警服时所感到的那种荣耀也悄然淡出和消失,还甚至把穿警服看成是古板,甚至,把警容不整、不修边幅却看作是一种时尚、一种潇洒、一种浪漫;把吊儿郎当看成一种模式、一种风度、一种“酷”的表现,认为散散拉拉才是时代美感的体现。于是,一穿上警服,就似乎有了浑身发痒或者像戴上了一付枷锁那样。
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便这样提醒自己:穿上警服是光荣的!然而,这种提醒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难道这就是一种荣辱观的悄然改变吗?当我这样反问自己时,心中不由得一震。于是,我开始留意观察别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站在山外看山,各种奇形怪态不经意间出现在众人面前,歪戴帽子斜瞪眼,着衣不分春夏秋冬者有之;香烟横刁吃零食,勾肩搭背嬉笑打闹者有之;挽袖卷腿露襟肚,风纪不扣带不系者有之;浓妆厚抹留长指甲,耳颈穿金戴银者有之……如此这般形象,的确影响了我们当警察的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有一次,我在外县出差,有群众见到两名头上歪戴警帽、打着赤膊、边走边嚼着槟榔的警察,便公开议论这两名警察“样似地痞、恶如土匪”,这让我的心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惊。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在心中一时没有想通:区区着装这样一件小事,怎么就会激起人民群众那么大的反感呢?
那天晚上,我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于是,我更衣起床,重新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细细阅读、慢慢咀嚼。后来终于明白,我们当警察的从向往警服、热爱警服,逐步走向淡漠警服、反感警服,的确是自己的荣辱观发生了扭曲。我逐步明白,警服是人民警察威严的象征,是犯罪分子永远的克星。我曾经问过一个归案的逃犯这样一个问题:“你在逃窜过程中,最怕的是什么?”他脱口而出:“警服!”他说,一看见穿警服的就心惊肉跳,就认为自己已经大难临头了。我还看过一本惯盗的案卷,他交待:在行窃的几年中已经行窃成瘾,一有机会只想下手。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如果哪天一出门就看到了穿警服的,就意味着不吉利和不走运,他就会3天以内闭门不出,不偷不盗。我还明白:警服是群众报案求助的鲜活的印记。民警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者,当人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不法侵害时,首先想到的是渴望我们穿警服的人从天而降、施以援手、惩恶扬善、扶贫济困。在这个时候,他们看见一个穿警服的,就好像在茫茫大海中突然抓住了一只漂来的救命之舟,也好像在即将窒息时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这个时候,在人民群众心中,一身警服就是一条生路,一身警服就是一个避风的港湾!
前不久,我看到了一份关于警服的资料,资料上显示,现在有一半以上的民警不太愿穿警服。然而,我国在国民经济还比较困难的当今,竟然耗资40多个亿为我们公安民警设计、生产、更换了99式警服。有一位民警把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作了这样的改写:“慈母手中线,民警身上衣。临冬密密缝,意恐寒风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改写后的诗充分表达了我们民警对党和人民的关爱之情和无限感激。我相信,这种感激必将化为我们每位人民警察工作的巨大动力。
哦!我庆幸自己,在我误解和委屈警服的迷茫之际,全国公安机关及时部署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在警营中叫响了“八荣八耻”,她给我心中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警服,我永远善待你!警服,我永远热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