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98|回复: 23

津市也曾盛产陶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4 16:3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杨翠秀 于 2022-9-4 16:35 编辑

                 津市也曾盛产陶瓷

        说到津市历史上曾经生产过陶瓷用品,可能在一般即使年近六旬的人多不知道,更不用说年轻一辈了。

      津市生产过陶瓷制品,且年代久远源远流长。有据可察从清朝到民国直至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尚在生产,其时在津市澧县的诸多居家住户屋里,价廉物美经济实用的津产陶瓷生活器物随处可见并多有人使用。

       以泥土为原材料烧制而成的陶瓷器物,原材料广泛丰富、加工制作相应简易、成品价廉物美等特点,历来在中国具有经济实用、内外贸易交流不可或缺等稳定国计民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澧州志、澧县志记载,其地仅清朝就有多家陶瓷窑场。时治下为湘北重镇并拥有水利之便的津市就有保和堤、窑坡渡等窑场。且窑坡渡地域名谓即以窑土蕴藏丰富兼具靠近河边利于货物搬运装卸,时多窑场而得名。津市志、津市文史资料中对本市域内窑场亦有简略提及。只是时过境迁更无物品佐证致今鲜为人知。

      津市窑土灰白带黄细密糯黏,烧造师承铜官老窑,施釉制作效法醴陵、景德镇,无论缸、罐、瓶、坛,型制均追随当时样式。施釉器物表面或素净或图案,釉色多为深绿,图案有花鸟虫鱼,有诗文俚语等不一而足。时多客户商家定制,或店名或堂名或姓氏则遵其嘱烧造前预刻之,以醴陵技法施釉下彩覆盖历久弥新。颜色鲜艳制造精美,深受九澧人士喜爱应用。

       近日笔者在津市藏家曹先生家中,有幸看到了其历经数年,千方百计在津市居民家中淘换购买来的几个津市本土生产的陶器缸、罐、坛。物品器身或青绿或灰黄或黑褐色,形状为当时流行式样,用途多为装酒装油装稻谷装糍粑装腌菜装各种需要防潮防盗的等等杂物。

      根据器物本身特有的陶土、釉质、型制和带有烧制的款识,经专门研究此品种和津市博物馆文物专家考证,这几件陶器制品确实为津市本地窑场所生产的物品,此发现填补了津市陶瓷产品无有实物佐证的空白。时被相关部门意欲征集,终因藏家不舍而未割爱。

       时隔几十年乃至百多年,曹先生所收藏的陶器制品仍然釉汁肥厚釉色晶莹品相完好,其款识清晰醒目。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其中一个津市店铺定制的陶器坛上的商号款识,竟冰释了一个困扰有关学者专家多年的疑问;九十年代编著的津市文史资料集和有关说到津市历史的书籍中曾经记载过,民国时期津市有一家颇具规模专营木杆抬称的商铺店号名称为“新太隆”。书中此店铺招牌名号一出,令诸多学者专家不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历来讲究温良恭俭让韬光养晦求财兴旺的商家,竟然会为自己的称铺取这样一个锋芒毕露招人妒恨的店号?今天根据藏家手中拥有的定制实物其所烧制的“兴泰隆”款识来看,实是“兴泰隆”非彼“新太隆”,应是当时以讹传讹的笔者有误。

      曹先生所收藏的另外一件津市生产的陶器制品亦值得一提;陶坛上面烧制的诗句款识为;“夏赏录荷池。”此诗句源出宋朝诗人汪洙的四季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茶,冬吟白雪诗。”。但令人拍案称奇的是;款识没有沿袭宋诗的“绿荷池”,而是采用了津市人习惯用语方言土话的“录荷池”。一个“绿”和“录”,在津人平时的说话口音中有天壤之别,一个“录”字,将津人原有的西南官话及受众多移民语言潜移默化综合影响,土得掉渣的方言口音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记录下来了。

      其实,津人工匠舍“绿”用“录”,首先即呈现出此物经过岁月沉淀而成为收藏品之前,只不过是商人为谋求尽可能大的销售量,而曲意逢迎津人及湘北流域民众语感的哗众取宠之经营手法,此物更多的是展示了商人的谋利天性和此器物的商品属性实质。再则也是其时工匠中由来已久约定俗成的习俗使然。正如现有通用的国颁简化字均来自考古发现,字字均是有据可查,由古代工匠遗留在文物上的简化文字而被古为今用。津人工匠在津城语境中掺杂使用当地个别方言字句来书写诗文,应该是无伤大雅反而增添情趣的沿袭惯例也就顺理成章无可厚非了。

      所以,附著有诗画书文的陶瓷器历来为收藏界所珍视。它与铜器上铭文和同样绘制有诗书画图案的其它古玩物品一样,除了保存有厚重的人文内涵,还蕴藏着丰富的文物史料及艺术观赏价值。

附:“兴泰隆”“录荷池”陶器实物图片。

(摄影:胡经正)

mmexportc6bf582aecc1111a8c51006ceff30b3c_1662280164627.jpeg

mmexport9bc29a2473f826d01f43fce420caf5a6_1662280171179.jpeg

mmexport6765b3e9bd4702cef92b71db7533e214_1662280175784.jpeg

     原创:杨卫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4 16:3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mmexport7fb7a375565392d8f290a9145f6abaf5_1662280565916.jpeg

mmexport0b9e282cee5a99c555f299c11b469de3_1662280569243.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16:3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专门研究此品种和津市博物馆文物专家考证,这几件陶器制品确实为津市本地窑场所生产的物品,此发现填补了津市陶瓷产品无有实物佐证的空白。


mmexportc6bf582aecc1111a8c51006ceff30b3c_1662280164627.jpeg

mmexport9bc29a2473f826d01f43fce420caf5a6_1662280171179.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16:4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杨振文老师的关注。祝您身体康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4 16: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4 17:19: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物件,点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4 17: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4 17: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4 17: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渊源,得法得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4 20: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14:28 , Processed in 0.0375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