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6-9-18 18:04 编辑
孝亲敬老之星” 王文玉 王文玉,女,现年70岁,石门县人民医院退休职工。1967年5月常德卫校毕业。1976年7月调到石门县后,先后在磨市医院县人民医院工作,直至2002年1月退休。 王文玉的婆婆名叫刘桂珍,现年94岁。40年前,王文玉与刘桂珍的儿子胡仕敬结婚。胡仕敬是一位中学教师,而且长期担任班主任,很少回家。王文玉非常理解丈夫的工作,从此,她对待婆婆王文玉,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并40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到现在。 王文玉对待婆婆的生活体贴入微。王文玉是个医生,具有较好的保健常识和对婆婆身体调节的爱心。于是在平日里,她经常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自制豆浆、红枣鸡蛋、小米粥、玉米粥、精制时令小菜等等,用对老年人身体有益的缮食交换进餐,以补允老年人常缺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长期如此,从不厌烦。有一次,王文玉要出差,她担心婆婆不会自己制作这些营养餐,于是,早早将鸡蛋买回家里,叮嘱婆婆每天早上煮一个,还买来红枣。苹果等水果。她还对婆婆说,经常吃水果,对老人身体非常有好处。生怕操作,她还把操作程序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让婆婆对照操作。婆婆逢人就说,她的媳妇就是她生活的营养师。 王文玉对婆婆的饮食起居关怀备至。随着家庭条件的逐步改善,1999年,她家里买了家里的第一台空调,孩子争着要。但是,她极力用尊老的思想说服孩子,首先将这一台空调安在了婆婆的卧室内。她对孩子说,奶奶年纪大,抵抗能力差,要时刻注意调剂气温,作为孙子,应体贴奶奶。雨雪天气孩子来了,为了避免婆婆外出滑倒,王文玉就经常亲手缠扶着婆婆散步行走。有一次,她正在家里做饭,听到外面嘭的一声响。担心婆婆出事,她立即在家里寻找。没见到婆婆,她心急如焚,飞快跑了出去寻找婆婆。结果在街上终于到了。一问,没有摔跤,心里才放心。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再度发生而造成受伤,她把婆婆搀护回家后,专门对婆婆进行了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婆婆从此不单独出门了。 在家里,她对待婆婆,算得上茶上手,饭上手。每次用餐的时间到了,她就给婆婆围上围巾,然后第一个将热腾腾的饭菜首先送到婆婆手中,做完这些事情后,自己才去吃饭。春夏秋冬四季,她时刻关注老人的穿衣盖被,总是样样勤洗,随季勤换。有一年冬季,王文玉担心婆婆晚上睡觉冷,便给她添置了一个电热毯。但是,事情喉咙发干。王文玉马上对婆婆的身体进行检查,原来,是婆婆不适应使用电热毯。为了不让婆婆睡觉感到冷,她就陪着婆婆一起睡觉,并给婆婆熬脚。婆婆感受着身体的温暖,更感到了媳妇的温暖。婆婆感慨地说,她的媳妇就是她最内行、最负责、最认真、最称职的免费保姆。 王文玉对婆婆的精神也是百般慰藉。在家里,她努力营造一个使老人心情愉悦的环境,并要求自已的丈夫和儿孙们对老人说话要和气,讲文明,送爱心。王文玉说在口上,做在行动上,并处处当尊敬和孝敬老人的表率。王文玉每次出门,不管远近,回来时都记得给婆婆带点小礼物哄老人高兴。她常常对自已的丈夫和儿孙们说,老人讲究的是尊重,不是带的东西的多少问题,俗话说,老芽儿小芽儿,就是这个道理。在她的表率作用下,全家尊重和孝敬老人蔚然成风。老人心情由此获得了极大的安慰。 随话说,每人家里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王文玉的家庭也是一样。自已的丈夫和儿孙们需要照顾,也需要她的安慰和爱。但是,王文玉总是把自己置之度外,把婆婆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她生怕婆婆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后影响心理健康,于是一有空暇时间,就主动找婆婆聊天,让她开心。有一次,婆婆自己积攒的一百元钱硬找不到了,于是在家闷闷不乐。王文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反复做工作,才知道原来为了这样一件小事引起。王文玉当即她动脑筋,在婆婆睡的床上塞了一百元钱,然后要婆婆重新仔细再找一遍。结果婆婆发现了这一百元钱,以为真是她丢的钱找到了,于是马上恢复了愉快的心情。 这四十年,王文玉就是这样对待自己遇上的一切不顺心的事。在工作上,她积极努力,在家里,她主动承担,并经常为婆婆解除思想上一些后顾之忧,以消除老人不愉悦的心情。经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度尽四十个春夏秋冬的坎坎坷坷,王文玉始终委屈自己,善待婆婆,从不动摇。因此,婆婆非常满足地说,媳妇就是她的心理医生。 从1976年当媳妇40年来,王文玉总是辛苦自己,愉悦婆婆。她常说:家里有老人,是一个家庭里最大的福气,婆婆养育儿女,苦了一辈子,作为后人,我们要尽能力让她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在她的惜心照料下,今年已94岁高龄的婆婆过着非常幸福的晚年生活。她平时还经常给左邻右舍讲一些电视上的故事,表达她对媳妇的赞扬。婆婆经常自豪的说,她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上帝赐给了她王文玉这样一个好媳妇。而王文玉也常常讲些百岁老人的故事给婆婆听,鼓励婆婆长寿。 王文玉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对婆婆关爱和照料,从而被当地居民传夸为十分难得的孝顺的“好媳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