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12|回复: 15

梦里又唱三棒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1 18:5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杨翠秀 于 2022-9-21 18:55 编辑

                     梦里又唱三棒鼓

mmexport1663757176149.jpg

        在家乡澧县,每逢春节,只要看到打三棒鼓的人,我就倍感亲切。

       三棒鼓,百度词典解释:一般两人表演,锣由同伴提起,鼓用三竹支架架着,一人打鼓,一人敲锣,由逃荒糊口的艺人演唱的民间艺术。

        三棒鼓,我的情感词典解释:在春节喜庆鞭炮声中,红红春联下,面黄肌瘦、衣衫蓝缕的两少年的初始人生。

        一掬辛酸泪,两颗少年心,梦里敲起三棒鼓,又唱童年欢乐歌。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许许多多事情,有的随着时光流逝烟消云散,有的却能穿越时空云烟,更加日久弥新,让你难以释怀。

        乡村少年不懂什么叫民间艺术,那时候学习三棒鼓纯属生活所迫:看到过年过节挨家挨户打打锣、敲敲鼓就能换回米、糍粑、两分硬壳壳,少年的心是痒痒的。

        当时打“渔鼓筒”也引发了我们极浓的兴趣,但苦于“渔鼓筒”要用蛇皮和竹筒制作,年少的我们不会,只好和小伙伴选择每个生产队都有的、搞文艺宣传最常见的鼓和锣。

        就这样,我用两根两头略细,中间略粗的木棒打鼓,另一小伙伴用一根木棒敲锣,在“锵锵锵、锵锵锵”的节奏中开始了我们的“三棒鼓”人生。

        学打三棒鼓”—“锵锵锵”;“学又学得苦”—“锵锵锵”;“五岁学到一十五”—“锵锵锵”;“学起呀,学起走江湖”— “锵锵锵、锵、锵锵锵”。 “三棒鼓”是很讲究节奏与韵律的,一般前三句是快念,最后一句是慢唱,调子变化不大。

        唱词一般是临时现编的,现炒现卖,见什么唱什么,脑袋瓜子不灵活就没法唱下去。因为我们刚刚学,开始大多是学唱别人的唱词,遇到故意刁难的东家,也出了不少洋相。

         有一次我们打唱到一户家底殷实的人家,正在办喜事,看热闹的特别多,我们亮开嗓子开唱:“东家窜西家,蜜蜂采鲜花,锣鼓敲送祝福来,恭喜老板把财发”。主人还没有出来,在旁边围观的客人就开始起哄了:“这是五角钱!我要让这两个伢今天打得没词唱!”

        要知道那时五角是什么概念啊?我们要窜乡走村20多户人家才能挣到!还是因为年少,我们根本不知“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只知道为了五毛钱我们可以唱得青筋直冒,黑汗直流,可一个10岁的孩子肚子里有多少货?两个小伙伴搜肠刮肚,没几下就唱得没下文了,最后只得扯腿就跑了事。

        但正是有了这样尴尬的遭遇,反而激发了我们的斗志,一放学,我们把人和事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男女老少、红白喜事都有针对性地作了唱词,看到什么人就唱什么歌,见到什么事就唱什么调,几乎我们熟悉的每家每户我们都编了唱词,不仅“三棒鼓”唱词丰富了起来,而且鼓艺水平大增。

        “三棒鼓”成为了我们游历多彩人生、览阅社会百态的第一站。表演是挨家挨户的,我打鼓负责唱,小伙伴敲锣负责收钱和物。每到一家,我们摆上鼓、架好锣热热闹闹地敲打开来。

        遇到善良的主人,鼓锣未响,两分硬壳壳已递了过来:“拿去买糖果,多跑几家吧!”遇到爽朗的主人,先是茶水笑脸相迎,后是点唱曲目以博众人笑,当然出手也是很大方的。

        遇到家境好但小气吝啬的主人,无论怎么卖力气最多给你两个糍粑打发你。遇到心情不好的主人,就把我们当作要饭的一般,给你丢两分钱不让你响锣就嚷着“走走走!”


        跑多了也就见多不怪了,遇到一般情况我们应付也还自如。除了恭喜发财、年年有余这类常用祝福外,主人家客人较多,就唱高朋满座;主人家有子女在外当干部,就唱事业有成前途无量;主人家新近娶了媳妇,就唱喜得贵子;主人家孩子当年要考学,就唱高中状元;主人家有老人,就唱长命百岁……

        句句都唱到主人心窝里,直唱得主人心花怒放,乐哈哈地塞红包,送粑粑。

        有时候,主人家很大方,见主人高兴,意犹未尽,我们也过意不去,就加唱一段人人都想听的《十月怀胎》:

“怀胎正月正,姐儿不知情,好比水上泡浮笋,浮笋未生根。怀胎二月二,姐儿脸皮薄,手酸脚软步难挪,怀胎真难过;怀胎三月三,茶饭不想沾,只想酸梅口中含,度日如过年……怀胎六月热,扇子离不得,蚊子咬了要出血,怀胎真作孽……怀胎十月十,娃娃落下地,亲戚朋友送恭喜,外婆送祝米。”一曲下来,围观看的乡亲已经把主人家门口挤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少笑得前翻后仰,鼓掌、喝彩、叫好声四起!精彩表演让主人“门户增辉”,主人当然会重重有赏。

但也有时候突发事件让我们很难堪。有一次到一户人家门口,正唱着“架子一站开,鼓锣敲起来,东家好福气,全家和睦又发财!”,最后发财两个字还没唱完,鼓架子倒了!

        要知道这在农村、又是在春节正月间是一大忌!我慌忙去扶鼓架,幸好同伴立马接了上来:“架架往下撑,地下不平整,高一个堢来低一个墱,架架架不稳。”一句自嘲笑谈化险为夷。

        三棒鼓给乡亲们的春节增加了许多喜庆的氛围,很受男女老少的欢迎。有时间我们也就围观的乡亲进行调侃调侃,看到小孩多,就唱“刚刚敲响锣,来了一窝砣,就像母猪下地儿,个个黑脑壳。”

        虽然这样的玩笑有挖苦骂人的味道,但纯真的小伙伴们只是一哄而散,怕我们再次笑话他,就远远地围观。遇上哪家大姑娘在家,我们就唱“我把眼睛潵,看到一姑儿,姑儿一对好辫打,人人都爱她。”有的小孩老是屁颠屁颠地跟着起哄看热闹,让想听的人听不到,我们就唱“哪家化生子,怎么这调皮?私麻雀儿打破蛋,不听走远些。”

        遇到喜欢你、故意逗你玩的叔叔伯伯,唱了半天不见动静,就唱“打黑就打黑,就到你家歇,十碗八盘少不得,还要接陪客。”往往唱词一出就是欢笑一片,主人家立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硬壳壳递了过来。

        常常,沿着思念的通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走去,我都能轻而易举抵达我的“三棒鼓”初始人生之旅,但我一直不愿忆起。

      曾经有段时间,孩子长大到我唱“三棒鼓”那个年岁,老母亲动不动就对孙女说:“你爸爸像你这年纪,早就干鱼挖耦打三棒鼓了……”每每听到这样的唠叨,心就撕裂般地酸痛:天下父母哪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我仿佛感受到了小时候我每次背鼓出门卖艺时,母亲千叮万嘱的温暖和父亲无可奈何的眼神!

        这份温暖、这种眼神,是多么明晰、多么贴心,自从赋予我生命那一刻开始,就从未脱离与我的关系。只不过那个时代,它显得又是多么沉重、多么无奈,带给年少稚嫩的肩膀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对于那些渐行渐远的事物,时光是可以染上锈迹的。确切地说我只唱了三年“三棒鼓”,后来因长大了,知道了来自同龄伙伴那种异样的目光的灼痛,便收起了棒槌,但其中的唱词却深深地刻在了心灵深处,三十多年后依然能朗朗上口。

         现在新农村建设,家家户户日子好过了,谁也不会让自家孩子从小吃苦受累了,“三棒鼓”也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作为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艺术,永远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反而更加精典、更加珍贵。

“锵锵锵”、“锵锵锵”,小心翼翼擦去记载了儿时心酸与欢乐的 “三棒鼓”表面尘埃,朴素、纯真的徽光,依然照着我未来人生路,伴着我在欢快的锣鼓声中铿锵前行。


来源:微澧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18:5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锵锵锵”、“锵锵锵”,小心翼翼擦去记载了儿时心酸与欢乐的 “三棒鼓”表面尘埃,朴素、纯真的徽光,依然照着我未来人生路,伴着我在欢快的锣鼓声中铿锵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18:5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新农村建设,家家户户日子好过了,谁也不会让自家孩子从小吃苦受累了,“三棒鼓”也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作为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艺术,永远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反而更加精典、更加珍贵。

mmexport166375717614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1 2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那些渐行渐远的事物,时光是可以染上锈迹的。确切地说我只唱了三年“三棒鼓”,后来因长大了,知道了来自同龄伙伴那种异样的目光的灼痛,便收起了棒槌,但其中的唱词却深深地刻在了心灵深处,三十多年后依然能朗朗上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1 2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优秀作品,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1 21:5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点赞!
mmexport69a714161e511270365c73db2b4489f1_1663768271607.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1 22:0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曲艺精华佳作,谢谢分享,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1 22:0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2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棒鼓是我们当年在农村文艺宣传的主要曲目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5:1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邱渭波版主老师的关注和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7:02 , Processed in 0.0389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