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22-9-22 09:37 编辑
喜迎二十大 再访逸迩阁 图文/浮山松 9月21日上午,秋老虎终于被细雨凉风浇灭,天和气爽。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传播正能量。临澧县诗词学会太浮诗词分会一行近20人,在叶明玉分会长的带领下走进了石门逸迩阁书院参观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作为太浮老乡与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作太,副会长夏应运、郑瓦卡、张显全一道应邀参加了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再次走进了逸迩阁书院。 在我走进书院参观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真实写照。书院在原来宏伟壮观的基础上,又锦上添花地新增了传统文化馆展区。该馆由兴微继绝、岐黄寻脉、道德探奥、般若溯源、薪尽火传五个展厅,馆内珍藏相关文献、古籍、图书、器物共达10万多件。其中,佛教文化有之集大成——《乾隆大藏经》《大正新藏》;道教文化有之集大成——《道藏》;中医药有古籍、图书1.5万余种;特别是道教有手抄本8千余种、水陆画4千余幅、以及木刻印版与各类器物1.3万余件。通过参观学习,让我们从中回望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源,看到了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极大地增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自信。 逸迩阁坐落于革命老区石门县城东郊易家渡镇,于2018年10月10日建成开馆,投资5000多万元,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由“逸迩阁书院、逸迩阁图书馆、逸迩阁红色展览馆及逸迩传统文化馆一院三馆”组成。由该镇居民杨春娥、易先富带领高氏、易氏两大家族共同创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创始人高金平。据专家评估,逸迩阁图书馆是国内最大的民办公益图书馆。 书院建筑外观古朴、内在设施现代、服务功能齐全。一楼为综合借阅区、留守儿童阅读区、残障人士阅读区、心理咨询区等;二楼、三楼、四楼为藏书区,设有文津四库全书、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地方志、荆楚湖湘文化、学术探源、连环画等专馆;四楼为红色文化展览馆。 书院以“藏书、读书、品书、著书”,“收藏、 探究、传播、交流”为宗旨,力求“逸迩德馨、楚天独秀”,具有传播知识、研究考证、资政育人、吸引人才、文化旅游、创作基地六大功能。书院自开院以来,已累积接待读者近30万人次,团体活动1200多场,社会反响十分热烈,为促进全民阅读、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成为石门县继中国柑橘之乡、禅茶之乡后的又一中国民间藏书之乡。 书院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湖南省示范儿童之家”等各级二十五大基地。创始人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书院馆藏丰富,特色鲜明。馆内藏书、刊、文化实物100多万本、册(件),其中藏有各类图书70万余册、古籍善本2万多册、珍贵历史报纸与期刊5万多种、其他文献资料和具有文化特色的实物近20万件,有全套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镇馆之宝”。特别是院内有湖南省最大的方志收藏馆,有2万余册地方志、5000多册族谱;湖湘荆楚文化书籍5000余种;世界学术原著5000多本;连环画4万余册;期刊杂志创(复)刊号6000多种。 书院除了注重藏书、更注重自修研究、成立了专门学术委员会,重点对荆楚文化、 湖湘文化、洞庭湖文化、善德文化等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出版或资助出版相关图书。目前,已经出版《螺庵诗集校注》《朱景英集》《石门博士》等七种图书。 逸迩情怀,德行天下。书院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已与教育部、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联合,纳入省市县三级文游建设项目,将筹建投资10亿元,占地6千亩的中国读书公园,打造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传承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每一位参观学习者,大家心情激动,心潮澎湃。在品茗泼墨区,大家纷纷畅谈感想,赞扬书院的成功与美好。王作太副会长与覃介吾副分会长满怀激情,现场泼墨写下了“逸迩情怀”、“德行天下”字幅,以表示对书院的赞美与祝贺。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深深被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所感动,深深被书院创始人呕心沥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所打动和折服,决心努力坚持文化自信,拿自己起手中的笔,创作更多更好的诗词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献礼二十大,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光和热,永远跟党走。 走在回家的路上,回顾参观的盛况,我心飞翔,情不自禁地草作对联一副以示祝贺。题逸迩阁书院(通韵): 情系古今造福华夏千万代; 名扬中外登誉民间第一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