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焕宁 于 2022-9-26 18:16 编辑
铭记历史 居安思危 . 汉寿县网宣协会 陈焕宁
2022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纪念日。 警报长鸣,呼唤居安思危;钟声阵阵,提醒有备无患。 历史不会忘记国耻日。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炮轰沈阳北大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中国东北军有几十万人,由于不抵抗政策,不到24小时,沈阳全城失陷;短短4个月,东北全境沦陷。“落后就要挨打,军强才能国安。”是小日本给我们上了一课,是全中国人民的耻辱,是九一八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以史为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诗人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爱国之心不尽言表;史学家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忠勇可嘉,千古流芳;政治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报国,后人敬仰;大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金石之声,永志不忘;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豪情万丈,催人奋进;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失,物欲的横流,不少人对历史知识的贫乏,以及对中国国情的冷漠、无知,的确令人吃惊。 说怪不怪,大家可能会记忆犹新,影坛新秀“小燕子”赵薇因“日本军旗裙”事件演变成“挨打事件”、“泼糞事件”;跳水皇后伏明霞竟不知卢沟桥为何物,出尽洋相;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民不应该忘记日本入侵的国耻日,而东北一家大公司却偏偏选在这一天“开业”,车水马龙,宾客如云,猜拳行令,津津乐道什么“九一八——会大发。”如此等等,令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都在泣血。是谁在嘲弄历史?是谁在
歪曲历史?是谁在歧视历史?而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是我们教育中的学科歧视!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没有要一分钱的赔款,他却以怨报德,不思悔改。小日本磨刀霍霍,国家政要公然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多次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大肆扩军备战,修改宪法、追加军费、意欲何为?日本口口声声的说:“自己经济不景气”导致日元贬值,“中国威胁论”、什么“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其实是小鬼子在放烟幕,欺骗世人,他要圆强国梦、侵略梦、大国梦。南京大屠杀历历在目,国人决不能掉以轻心,小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底层的精髓应该是历史。科技仅仅在当代显示其巨大的威力和能量,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光的消失,其又不断淘汰更新,而历史的精萃和厚重是时间磨蚀不了的。比如孔子的教育思想、儒家思想,墨子的法家思想,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并且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不难想象,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若不研究历史,学习历史,都对历史暧昧,乏味、无知,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民族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希望?会有什么前途?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万万不可缺失。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今天,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铸剑为犁的时代远远没有到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只有中国强大,才不会受欺侮!”
诗曰:抗战悲歌忆昔年,鬼子沈阳点狼烟。
国靖难忘民族恨,岂容神社死灰燃。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警醒!历史时刻提醒我们:要卧薪尝胆,要居安思危,要富国强兵、要只争朝夕、要变压力为动力,为圆民族复新的中国梦而奋勇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