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15|回复: 9

【博客搬家】上海看世博(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7 19: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看世博(上)
(图片锁在新浪网)
2010年6月


      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时,已经晚点四个小时火车,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爬进回到了常德火车站。欣逢一场蒙蒙细雨,晚点的埋怨、旅途疲劳、参观的遗憾,都在这凉爽的雾雨中淡淡而去。但数码相机故障的损失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二十一日出发前,旅行社告诉我们住上海夏一尧酒店,我着实在网上浏览了一番,感觉条件还好,记住了地址及周遍环境。谁知,我们快进上海南站的时候,上海钟导发来短信:“酒店改在如家快捷酒店,欧阳路,吉祥路69号。”我傻眼了,因大部队乘飞机凌晨到,我们只能自去酒店。好在交通方便,计程车管理规范,花七十八元卖了四十五分钟、二十五公里,就货真价实地到了目的地。

遥望中国红,疾奔中国馆

       不管酒店如何,在游人如云观世博的时期,一床足矣。凌晨两点醒来,收到团队的短信:“九点起床,九点半出发,十一点参观中国馆”。
      参观中国馆谈何容易?
      钟导丽琴,来自南京康辉旅行社,二十多岁,肤色黝黑,谈吐干脆,动作麻利。我们庆幸遇上了一位好导游,安全感、幸福感油然而生。经过五十多分钟的奔驰,又经过机场般的安检,我们豪迈地从二号门跨进了世博院西区。正当我们远眺高耸在浦东的那座中国红的时候,钟导却交代大家自由参观,下午四点半前在中国馆前集合。一直打着电话的小邓,毕竟是我们的带团导游,她说正在与内部人脉联系,十一点钟参观中国馆没问题。我们当然兴奋,发疯地跑,跑出西区,跑进游船,跑上东岸,在人潮中穿行。中国馆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而我们的队伍却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了。邓导的人脉从电话里指示我们:在那一排国旗下面去排队等他。
      目的地到了,雄伟庄严的中国馆正门前,只有猎猎国旗,只有滔滔人流。
      眼前的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华冠高耸,看上去差不多有高70来米高。装点馆身的“中国红”,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沉稳而经典。中国地区馆高十多米,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
     香港馆和澳门馆依偎在中国馆的胸前,就象两个嗷嗷待乳的两个婴儿。头顶一尊玉兔的澳门馆,透明的外墙上,更换着红、绿、橙、蓝等各种颜色的画面。具有奇幻的效果香港馆,楼高3层,展馆外型优美并富现代感,中层通透,构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请各位朋友跟我走,排队去!”钟导挥舞着那绿色小旗。
      我们放弃中国馆外观的欣赏,跟着小旗疾步而去。钟导的行动宣告了邓导方案的破产。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几斤几两,还能享受国家预约!尾随着队伍来到进口,一位穿制服的年轻男士看了钟导的票,斩钉截铁地说:“下午四点半来!”导游和我们的各种诉求毫无效果,后面队伍洪流般的涌来。钟导说那就下午四点钟在此集合吧。
      于是我们一分为三。

      中国馆暂不能进,那就去日本馆吧。
       “小白菜”指着东边,说日本馆雄居A区最东面,从世博轴下层穿过去,走十分钟就是了。
      远远望去,日本馆犹如一个巨大的紫蚕宝宝趴在黄浦江边,外观极富个性,外壁随着日光的变化而变换出各种“表情”。这馆可容纳一千八百人同时参观,鱼贯而入的队伍在围栏外已排出几百米。工作人员说,从这里排过去到进馆参观,不下四个小时,我们毫不迟疑地从队伍里抽出来。
      沙特馆,排队的比日本少不了多少,我们望而却步。
      韩国馆,排队的比沙特少不了多少,我们望而却步。
       不是我们没有耐心,而是我们时间太珍贵。

豪迈第一步,天下城头山


       在五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三百多个展馆中,参观的空间是绝对的。就在A区这几个大馆的周边,乌兹别克馆、哈萨克馆、越南馆、朝鲜馆以及亚洲的三个联合馆,只要你愿意,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半个小时,参观完一个国家馆绝对没问题。但看得多了,反倒真记不清我进去了几个馆,看到了什么,尽管脑子的搜索引擎反复搜索,依然一片空白。只记得累坏了腿脚,全因腿脚尚存余疾。但那天气候没说的,阴天无雨,北风拂面,凉簌簌的,消除几许疲劳,也减少饮水的麻烦。
      女同胞们方便的几率也当然多起来,并在此扬眉吐气。这地方的洗手间是男女等量齐观,一改中国公厕男多女少的传统。去洗手间也是一种享受,不仅室内设施豪华,而且相当卫生。除馆内洗手间外,全园还有近四十所公共厕所。厕所是世博园唯一不用排队的地方。
      但吃饭非排队不可,而且程序比参观复杂。琳琅满目的各种地方特色小吃汇集在各个园区。食品多,餐馆多,但就餐者更多,排队购票,排队取食,然后排队站在桌边摸着肚子盯着吃饭人的屁股,等待他们的相继离开。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家乡办红白喜事的流水席。
      茶足饭饱后,对那些小国小馆就更没有胃口了。大家集聚在世博轴下层休息,阅读着从问讯处领取的地图和相关资料,知道了中国国家馆的概貌。
      中国国家馆共三层,展示总面积达一万五千平方米。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引导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我们的耐性十分有限,离预约还差两个小时,来到了排队入口。
       经过一番软磨硬缠,终于进入围栏跟着队伍移步。四十多分钟后,移至广场,又经半个小时,乘坐云梯缓缓进入大厅,然后又从左右两座电梯分别直上四十九米高的顶层,走进一个极其宽阔、非暗非明、视频四耀的大厅。
      这就是核心展示区“东方足迹”展厅,面积达八千多平方米。我们几百人站在影厅中间,被前、左、右和头顶四面的大银幕包围着,欣赏着从不同的空间同时展播的各种影片。大气磅礴、冲击震撼的八分钟影片,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的辉煌成就。
       走出影厅,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模型,在脚底有机玻璃下焕发异彩。刚抬头,《清明上河图》抢着眼球。墙面上这幅放大了数百倍的名画,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如果不是亲临,你根本不会相信画中行人舟车竟然是动态的。
      来到中层,经历的是动感的体验。我们六人一组,坐上轨道车,在三千多平方米展区畅游。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向参观者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下层展厅,也有三千多平方米,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二十年发展的展望。
     由于本人欣赏水平的局限,我在这个展厅里只穿堂而过。
      站立出口等待伙伴,欣赏着清澈平静的池水,耳际不时地响起影片中孔夫子的哲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国家馆内那形态各异的水,在各个展层和展项自然流动,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海峡两岸一家亲

      走出中国国家馆,终于见到了太阳,太阳挂在国旗杆顶端,微微笑着,好温和的。国旗下仅几秒钟,我们就达成参观台湾馆的共识。离钟导的指示七点半集合,还有一段宝贵时间。
       中国组合馆,在布局上独具匠心,国家馆坐北朝南,东面省市馆横卧,胸前港澳二馆偎依,身后台湾馆呼应。台湾馆仅隔着那条世博轴,就象台湾海峡。
     喜出望外,台湾馆前排队围栏中空出大半,我们当仁不让地立马填空进去。
      半个小时过去了,前面的队伍纹丝不动,后面的队伍却列上了七八排。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依然坐在自带的折叠小凳上,一面紧盯盯前面的队伍,一面欣赏着台湾馆场那亮丽的外观。刻有山棱线的山形建筑中央,滚动着一只硕大的玻璃球,球面异彩纷呈,变换出各种繁体中文和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画面。每隔二十多分钟,就有几十人鱼贯而入,站在那玻璃球下,少许,球面上飘浮起宫灯般的画面。
      黄瓜、苹果、茶水所剩无几的时刻,前面的队伍终于前移了。移动的步伐出乎意料,速度快过中国国家馆,仅十分钟就到了进口。但其结果令人啼笑皆非:发给每人一张票,约定晚上八点至九点参观。此时才六点钟呢!无论怎么样,七点钟我们相继站在入口排队,尽管电池喇叭反复提醒,此时只排七点至八点的预约者。毕竟我们是德语系的,临到检票,几经交涉,按约定,集体撒谎“九点钟赶飞机”而得以放行。
      台湾馆的展示主题为“山水心灯”,七大展示内容分别为山水剧场、点灯水台、台湾之心、台湾之窗、心灵剧场、城市主题广场和城市艺廊,其中心灵剧场、点灯水台和城市主题广场是重点展示区。我们被带进那个球内,站立在悬立于球中的桥上。讲解员说,这是个LED大球,外部直径为16米的,内部直径为12米,球内是个360°的球幕剧场。听着讲解,欣赏着包围着我们的没有边际的影片.游遍台湾名山秀水。
      接下来走进球的底部,来到点灯仪式的场所。来自日月潭的水注入环状水池,采自玉山的石头立于水池中央,用台湾陶土烧制而成的砖块铺满地面。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点灯台(电脑),台上并列两行十多个心愿按钮。在讲解员的指导下,我虔诚地按下了,“阖家平安”,瞬间,载有“阖家平安”四字的心灯,从球底升起,沿着球面冉冉飘向空中。台湾民间传统习俗,凡重要节庆皆会透过放孔明灯来祈求平安、幸福、和平。
      在梦幻中走进展馆最下层的时候,迎接我们的却又是个多么人性化的音乐茶厅。在悠扬深情的扬琴声中,品尝着醇香可口的台湾红茶。至出口,喜出望外地又获得一个纪念性挎包,包内有若干小食品。于是,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流连往返于城市主题广场。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7 19: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眼前的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华冠高耸,看上去差不多有高70来米高。装点馆身的“中国红”,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沉稳而经典。中国地区馆高十多米,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
     香港馆和澳门馆依偎在中国馆的胸前,就象两个嗷嗷待乳的两个婴儿。头顶一尊玉兔的澳门馆,透明的外墙上,更换着红、绿、橙、蓝等各种颜色的画面。具有奇幻的效果香港馆,楼高3层,展馆外型优美并富现代感,中层通透,构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7 1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22-9-27 19:45 编辑

得法得法,欣赏欣赏,各种景象通过文字生动展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7 19: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7 20: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抬头,《清明上河图》抢着眼球。墙面上这幅放大了数百倍的名画,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我只有这个还有映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7 20: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经过若不是当天或者顶多隔天记下来,过后就不记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20: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2-9-27 20:32
这些经过若不是当天或者顶多隔天记下来,过后就不记得了。

回家一个星期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20: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22-9-27 19:44
得法得法,欣赏欣赏,各种景象通过文字生动展现。

可惜图片锁在新浪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8 17: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我也去参过观,至今已毫无印象。现在又跟着毛秘去参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20: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2-9-28 17:04
当年,我也去参过观,至今已毫无印象。现在又跟着毛秘去参观。

看来尽管行文哆嗦,但比没有文字记录的还是好点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9:44 , Processed in 0.0341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